将照片改绘引入《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思考

2018-05-26 03:40王乃泽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王乃泽

[摘要]手绘,是设计师沟通交流的语言,是最快速展示设计思路的工具。通过对线条、马克笔上色的大量练习,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把握物体的空间场景形态,简洁并清楚的在纸张上呈现设计想法,产生清晰明确的设计草图,能够与设计人员和甲方人员顺畅交流是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课程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重视表现,忽视设计思维逻辑和科学性的培养,导致出现了一批只追求画面美观而忽略了本身功能和价值的作品,忽视了手绘的实践性。本文试图通过将照片改绘引入“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方法,对环境艺术专业手绘表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提出建议。

[关键词]手绘表现技法;照片改绘;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3-0140-03

一、职业院校中环境艺术专业手绘表现技法教学背景与现存问题

在职业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是基础课和必修课。一般在低年级中开设,该课程包括对室内环境、景观环境和建筑的线稿绘制和马克笔上色练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景观构图的教学。构图是一个造型艺术术语,即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初学者对构图的学习,一方面是观察分析一些好的作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记住一些构图技巧来提高构图能力,比如初学者可以运用平衡式、对角线式、九宫格式、垂直式、曲线式、框架式、斜线式、向心式、三角形式等技巧,培养自己景观空间转化为画面的布局形式。

(二)空间透视的教学。透视方式是一般分为三种: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以及三点透视。一点透视只有一个灭点,画面水平线相互平行,垂直于视平线的线条在画面中依然保持垂直。两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指视线与物体之间呈一定角度,物体的垂直线仍然保持垂直,但是水平线沿着透视方向,向两个灭点消失。三点透视一般用在大场景和高大建筑物的表现中。按照视点位置高低,又可以分为仰视、俯视和平视。在练习当中,一般按照单体透视到组合体透视的顺序来加强训练。

(三)线稿表现的教学。主要强调线稿特点和线稿重要性,通过线条的轻重缓急来描述室内外不同材质的特征,并根据透视规律及画面黑白灰的关系,在主体位置用线紧密,配景位置用线稀松,通过强烈的对比关系来实现对线稿的处理。

(四)色彩表现教学。色彩教学包括表现肌理、材质以及处理物体的固有色在整体空间环境中的色彩和光影处理,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的相关原理,营造在处理不同情感体验下的环境色调。在练习当中,一般按照笔触的练习到单体上色练习,再到空间场景上色练习的顺序来加强训练。

(五)平面图、立面图、鸟瞰图效果图等不同表现类别图纸的针对性教学。介绍图纸内容和规范要求,讲解大场景绘制的顺序。

从教学内容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低年级学生并不具备完整的专业实理论知识,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流于形式、忙于应付的现象,只懂得画的像,表现得好,而作品和专业衔接差,不具备实践性,对原作品所表达的设计思想不能有深度的理解,这偏离了“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对提高设计专业人员设计能力的本质要求。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一般采用临摹优秀作品的方式贯穿课堂始终。从一开始对线条的临摹、单体临摹到组合体空间透视关系的临摹,都是以高度还原原有作品的为目的,在大量对已有作品的临摹练习中训练学生对线条、透视和光影关系的掌控能力,这种单一被动性的学习过程,缺乏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调动,使得大部分学生陷入离开临摹范本,无法自主进行手绘表达的困境。

二、出现以上教学问题的原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重要的还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做到及时反思。

(一)对教学主体的分析不够透彻

学生是教学环节的主体,对学情的分析是开展教学的前提。艺术类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具有绘画基础,但是其表现能力很局限,对绘画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往后的专业学习中,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基础作用。面对这类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必须加强对透视、形体处理、线条表现、色彩关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出现表达不出来的问题。

(二)对教学目的的理解不够透彻

《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空间设计能力,学会沟通和表达的语言,满足社会对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課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出现误差,导致一部分学生为“画得像”而费尽脑汁,导致出现大量片面追求艺术效果而忽视制图规范和科学性的练习。围绕“技法”而进行的临摹,学生在短时间内很容易收到效果,较易出现表现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但是学生对作品“不知其所以然”并不利于学生对形态的创造、空间意识以及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长远培养。面对实际的形态,没有可以临摹的对象,设计者必须在现实环境中在头脑中进行想象和处理,这是单纯的临摹所不能达到的。

(三)对手绘表现技法技能要求理解不够透彻

设计类专业的《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设计沟通交流的技能,通过对线条、马克笔上色的大量练习,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把握物体的空间场景形态,简洁并清楚的在纸张上呈现设计想法,产生清晰明确的设计草图,能够与设计人员和甲方人员进行顺畅交流。在教学的时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表达能力。要考虑物体的比例尺度和科学性,不能按照培养艺术家的要求来培养和要求学生。

(四)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够细致

手绘表现技法的初学者观察能力较弱,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对空间形体进行加工,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们只是在进行单纯的“体力劳动”,既枯燥又乏味,很容易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厌倦,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面对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此类问题,有必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建立起学生对手绘表现技法的正确认知,这种方法就是将照片改绘引入到“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照片实景的再处理再创作,掌握形体比例、构图、光影关系、肌理材质表现等一系列问题的实际处理手法,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

三、照片改绘引入“手绘表现技法”教学实践

照片改绘,即根据照片中所提供内容,通过观察实景照片中的内容层次,空间关系、光影关系、透视效果等进行分析,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场景内容,艺术性的再加工而完成的手绘图。这样的训练阶段适宜处在临摹后和外出写生前。

在大量的教学经验积累中,笔者发现要完成一张优秀的照片改绘练习,学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具有整体意识,掌握整体比较和分析的方法

学生在进行照片改绘时,首先应分析照片素材的景观层次关系,明确哪些部分应作为画面的主体进行深入刻画。景观层次一般分为前景、中景和背景三层。中景一般是视线焦点,也是绘制的重点对象。按照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思路指导改绘线条的加工和明暗处理。对前景应进行细致的线条处理,不宜使用狂放概括的线条,对中景应利用线条进行翔实的明暗刻画,对远景应进行概括式的处理,起到陪衬主题的作用,通过以上处理,应达到前后对比明显,突出中景的效果。

其次应分析照片素材典型透视特征,找到视平线、地平线位置。配合第一次草图,只需要简单的几笔勾勒出物体组合的空间关系,不用着重强调单个物体的造型完整性,其目的在于展示物体的透视关系和相对位置关系,找到并调整照片素材的透视,寻找透视灭点,并按照人的尺度和视角考察其他空间中存在元素的相对大小和位置关系,提高画面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对细节进行加工和取舍

图纸所表达的是设计信息,是具有设计目的的表达,是对信息进行的再处理和精细化表达,它必须使得看图者能快速读懂画面的重点内容,这就要求在改绘时,需要创作主体依据绘画的形式美法则,结合个体对图片或者实景的认识和理解,要主观的强调或忽略某些部分。实际上,照片改绘就是在训练学生掌握思考方法后,重新梳理空间的有效表达想法的能力。

(三)依据视觉感受和设计目的对色彩进行再加工

真实场景中所展现的颜色是物体的固有色和环境色共同决定的。一般来讲,暖色多出现在受光面,冷色多出现在背光部分,在画面重心和焦点位置,可以选择一些明度较高、色彩较艳的颜色来进行刻画,色彩明度由画面中心向四周降低,周边局部稍有冷暖色调的点缀,以达到在画面重点突出的同时,画面整体效果协调统一。对实景的照片改绘,一改以往“照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对画面的分析框架,通过颜色的有序搭配,将重点刻画区域凸显出来。

(四)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照片改绘是将对实景的第一印象,经过缜密的理性思维加工,进行再处理再创造的过程,这不仅能加深对素材的印象,更能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探索、培养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途径。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讲是受益终身的。

四、将照片改绘引入“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意义

设计类专业的《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与美术类不同,其目的是为了便于设计师展示设计思想和空间特征,将实景照片提供给学生,为学生讲授照片中各空间体块的相对位置、透视、空间景深,帮助学生划分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实现主动式学习的要求。通过建立理性分析方法,学生会将大量临摹的作品经验和实景结合起来,对照照片反复地进行练习,充分发挥想象力,体悟到线条的轻重缓急、疏密变化的实际应用,这是单纯临摹所不能达到的。

同时,照片改绘练习作为外出写生之前的衔接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可以将临摹的经验和实际场景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室内就可以先行体会写生会遇到的问题,尽早解决面对实际场景无从下笔的困境。

五、小结

笔者结合自身参与一线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手绘表现技法》课程进行改革,将照片改绘引入《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空间设计表达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将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这种新教学方法的植入,实现了“实景-再加工再创造-设计思维表达”的转化,帮助学生认识到优秀的手绘作品既要建立在严格的绘画基本功上,又要建立在科學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之上。照片改绘在《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相关课程的相互衔接奠定了基础。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需要老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需要教师将正确的理念落实为教学行为中。通过教师尽心尽职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将理论与实践相连,为他们走上社会岗位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娟,曾莉,李东徽.将景观实景改绘内容引入“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I.中国林业教育,2016,34

(4):48-52.

[2]齐丰妍.室内设计专业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5):158-159.

[3]刘清波,刘卫国.图片改绘在园林绘画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5):179-180.

[4]钟训正.建筑画环境表达与技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李明同,杨明.景观设计手绘效果图[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

[6]郑志元,吴冰.景观设计手绘马克笔实用技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