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收集素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018-05-26 13:57罗翠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文段读后感写作水平

罗翠华

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累”,在命题作文时,学生一看题目,就感到无话可说,他们腹中空空如也,拿什么来倾吐,用什么材料来表示呢?无米之炊,巧妇难为,追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注意观察,不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更不懂得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来表达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写作时自然就出现“卡壳”现象。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根本方法,应指导他们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指导他们认真阅读,到课外中去积累语言素材。

怎样指导学生作好写作素材的准备呢?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

作文首先要求具体充实的内容,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越充实,因此尽可能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带领他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因为自然界和社会上的现象是千变万化的,它本身就是一本内容异常丰富教科书,蕴藏着无限的奥秘,有许多看来是异常普遍的现象,只要认真观察,认真分析,认真思考,认真总结就会有所表现。

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抓住事物的重点来观察。如观察一动物,要重点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如观察一人物,要重点抓住人物外貌、穿戴、兴趣、爱好、志向来观察;如观察一植物,要重点抓住植物的生长过程、枝杆形状、叶子颜色,适合什么季节;如观察一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要重点抓住自然现象的形态或刹那变化的过程形态。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处处有生活,处处可以发现写作素材,只要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看、去听、去感受、去思索,他们都可以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所发现,成为写作素材,因此,学会观察事物是積累写作素材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一切都是服务于写作素材,而写作素材的积累是通过写观察日记来实现的,因此,写观察日记是写作素材积累最好的方法,每天要求同学认真观察一事物,进行思考分析,再按一定的顺序和一定的方法写下来。天天坚持,这样天长日久,写作素材就越积越多,到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从中选择合适的素材加以组织,进行书面表达,再也不用担心无话可说了。

三、引导学生多写读后感

高一第一学期我要求学生单纯地摘抄,第二学期就要求在摘抄的文段后,写下自己的感想,可多可少,一般会鼓励学生多写一些自己对文段的感悟。通过写读后感,学生把所想所感记下来,不仅理清了千头万绪,锻炼了语言的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了思考、写作的习惯;而且还能够逐步加深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也能锤炼自己的思想和提高认识生活的敏感度。

四、指导学生写周记

从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就能看出,写作要求已经回归到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特别是对身边小事的感悟,如高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等都向细节和情感回归,而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正是对细节的把握和对人生的感悟 。因此,我在引导学生写周记搜索素材,特别提醒他们注意身边的“小事”。让学生明白:写作文,未必写人人皆知的大事才是好文章,只要写出有意义,对自己或别人能构成一定影响的事情就可以啦。事件虽小,但反映的问题,揭示的道理并不小,就达到了写作目的。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对自己有启发、有教育意义的人物或事件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就是最真诚的写作素材。同时,只有细致地观察了生活,精细地体验了生活,深刻地思索了生活,所得的素材才丰富、深刻、系统。

五、指导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

写东西要运用语言,有的学生虽然积累了很多写作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不够确切,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词汇太贫乏了。通过阅读报刊杂志上的各类文章,达到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及时掌握当今世界的各类信息,使思想观点处于世界前沿的目的。这类文章范围宽广,旨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素养,为进行专题性阅读搜集线索。鲁迅也强调“不要专门看文学”。他说,专看文学书,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要“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因此,我引导学生要善于广泛地浏览各种有益书籍,从中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来丰富充实自己。

猜你喜欢
文段读后感写作水平
如何写读后感
满腹狐疑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展示成果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水平
“读后感”等十七则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大闹天宫》读后感
写作,也许成了生活
Pocket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