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

2018-05-26 04:51夏新华
东方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质疑动机合作

摘要:学生创新的支点在于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孩子的大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关键词:动机;兴趣;创新;实践;质疑;合作

一、诱发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前提

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人的创造力都是在一定的动机下引起的。教学实践证明,动机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巧设激趣情境,强化学习动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创新意识。

1.巧设课始导语,诱发学习兴趣。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也是创造意识的萌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语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例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给学生讲一个“猴妈妈分饼”的故事:猴家族里的小猴子都爱吃猴妈妈做的饼。一天,猴妈妈做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猴甲1块。猴乙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妈妈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他2块。猴丙更贪心,说:“我要3 块。”猴妈妈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的多呢?”学生都会说:“同样多。”教师追问:“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于是,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了新课。

二、营造和谐氛围,是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保证

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老师这个大朋友的位置,这样便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赏和鼓励。这样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上《最小公倍数》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刚一上课,我就直接切入正题: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最小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研究两个数的倍数。然后用PPT展示了两条直线的动画图:两条直线都是数轴,上面标着0-20这20个整数,让学生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在第二条线找出6的倍数,并用动画标示出来,接着问:观察4的倍数和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这样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导入,非常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愉快地进入了“最小公倍数”的认识。在上《质数和合数》这一课时就创设了比较好的学习情境,我与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课开始前,我与同学们聊兴趣,谈爱好等。通过这样聊天式的介绍,原本紧张的课堂一下子轻松活跃起来,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然后我随机问学生的号数是奇数还是偈数,通过这样的情境,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学习:从复习奇数和偶数开始,进入质数和合数的学习。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堂课从一开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畅所欲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注重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究、创新。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上课时,我是先让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圆,在学生只用一支粉笔不能成功的情况下,适时给一袋装有图针、线绳、铅笔的学具袋,让学生借助这些学具来画圆,然后师生共同评价他们的作品,并让画得最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画法。画得不好的同学因为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遗憾时,我让他们谈一谈自己是怎样画的,总结一下没有画好的原因。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心理都得到了满足,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发挥,从而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创造行为。

四、鼓励质疑问难,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有效方法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而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是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学生的嘴,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欲望,点燃创新的火花。例如:一次听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先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内角度并计算内角和。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准备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起来得到一个平角,进一步证实三角形内角和 。这时,一位学生问“是不是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在座的听课老师为之愕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仅授课老师没有想到,听课老师们也没有想到。授课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且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随即面向其它学生“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绪一下子高涨,个个都想显示一下自己的身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告诉学生“这个问题以后在中学里还可以从理论上加以证明,刚才测量出的角度数有出入是由测量的误差所致”。

五、发挥合作优势,是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得力措施

合作研讨,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间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把前后4人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間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广阔领域,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训练,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史宁中.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2]邵国妃.“巧问--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奇妙支点”[J].中学课程辅导2014(10)

[3]朱育红.“圆的认识”[J].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2016(06)

作者简介:夏新华(1982.2-),男,回族,福建泉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在泉州市剑影实验学校工作,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质疑动机合作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