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博物馆藏扬州画派作品一览

2018-05-27 17:33刘兆程
中华书画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金农款识钤印

□ 刘兆程

(作者单位:旅顺博物馆)

“扬州画派”一名,源于“扬州八怪”。最早提及“八怪”的是清汪鋆《扬州画苑录》,谈及清早期流寓扬州一带的一批书画艺术家是“另出偏师,怪以八名,画非一体”①。而汪鋆当时提出“八怪”之称时,并未肯定就是八个人,以至后来诸书所录“八怪”之名各不相同、互有参差。根据今人卞孝萱先生的研究,“八”在扬州为虚数,总括“八怪”,约略有六种说法。故此,综合诸家所说,扬州画派(或说“扬州八怪画派”,后文皆以“扬州画派”称之)实包含15人。若按生年大致排列,依次为:陈撰(1678-1758)、华喦(1682-1756)、高凤翰(1683-1749)、边寿民(1684-1752)、李鱓(1686-1762)、汪士慎(1686-1759)、金农(1687-1763)、黄慎(1687-1768后)、高翔(1688-1753)、李葂(1691-1755)、郑燮(1693-1765)、李方膺(1695-1754)、杨法(1696-1748后)、闵贞(1730-1788)、罗聘(1733-1799)。“八怪”并非都是扬州人士,“八怪”也非悉数平民。但他们针砭时弊、大胆创新的艺术风格却相类,也给清初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自华喦(陈撰作品较少)始,至罗聘终,这个清初近百年的画派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其画风沿袭不断,代不乏人,一直影响到了后来的海上画派。时至今日,扬州画派所存书画不下8000馀幅②。国内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所藏较多。旅顺博物馆收藏扬州画派书画作品30馀幅,其中不乏珍品精品,本文对其略作考释。

[清]李鱓 萱石图 67.5×83.3cm 纸本水墨 旅顺博物馆藏

款识:墨瀋淋漓映袖寒,滥图赤棘傍阑干。凭君悬向闲庭馆,解却眉尖仔细看。李鱓。

钤印:宗杨(白) 李氏图书(白)

李鱓《萱石图》

李鱓字宗扬,号复堂,又有懊道人、墨磨人别号,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官山东滕县(《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误作广西腾县)知县。李鱓为官正气,书画精绝,后忤大吏罢归。其花鸟初学蒋廷锡,又得高其佩亲传。供奉内廷数载,以不容于画院,乃卖画扬州。

此件立轴纸本水墨,纵67.5厘米,横83.3厘米。自题:“墨瀋淋漓映袖寒,滥图赤棘傍阑干。凭君悬向闲庭馆,解却眉尖仔细看。”据馆藏记录,该作品1982年购于大连文物商店。《中国古代书画目录》著录。

此画萱草与竹石,境界野逸清新,笔墨淋漓酣畅,绘卧石,旁生萱草,用笔简率,意趣自生。曾经杨馔清收藏,钤朱文收藏方印“杨氏馔清珍藏”。

[清]金农 梅花册(十开之一) 23.5×30.2cm 纸本水墨 旅顺博物馆藏

款识:水边林下,一两三株,瘦影看来有若无。数不尽,是花须。昔耶居士。

钤印:金吉金印(白)

金农楷书《许迈传》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又号司农、金二十六郎,仁和(今杭州)人,流寓扬州。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宏词科。尝署款曰“苏伐罗吉苏伐罗”,梵典金为“苏伐罗”。年五十始从事于画,画马自谓得曹霸、韩幹法。晚寓扬州卖书画以自给,妻亡无子,遂不复归杭。著《冬心题画》《冬心画记》《冬心诗钞》等。

此幅立轴,绢本,纵131.5厘米,横56.2厘米。据馆藏记录,该作品1960年购于北京宝古斋。《中国古代书画目录》著录。

此幅直书七行,每行18字,计150余字,节录《晋书·许迈传》,字形结构高古,取势优妙,隶楷兼有,工整而不乏生气。金农此种风格绢本立轴颇多,内容多为节录或自书心得。

[清]金农 许迈传 131.5×56.2cm 绢本 旅顺博物馆藏释文:许迈,丹阳句容人,少不慕仕进。南海太守鲍靓,韬迹潜遁,迈往候之,探其至,要谓悬溜山近延陵茅山,是洞庭西门,潜通五岳,陈安世、茅季伟常所游处。于是立精舍,初采药桐庐县之桓山,饵术涉三年,以此山近人,四面藩之,好道之流欲相见者,登楼与之语,以此自乐。遗王羲之书曰:自山阴南至临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之徒皆在焉。古杭金农。

钤印:金农之印(白) 金氏八分(朱白相间) 冬心先生(朱)

金农《梅花图册》

册页,纸本水墨或设色,十开,纵23.5厘米,横30.2厘米。《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古代书画目录》著录。《雪堂书画隅录·册卷》收录,题字有数处著录错误③。

金农善画梅花,此幅用墨笔或设色绘折枝梅花,小巧却清新不俗。乾隆壬午为公元1762年,时年作者76岁。该册先经张廷枚收藏,后由许庚身、罗振玉收藏。钤白文收藏方印:许庚身印,朱文收藏方印:青宫少保,白文收藏方印:罗振玉印。又有白文收藏方印:张廷枚印、罗山,朱文收藏方印:惟吉。张廷枚,字唯吉,号罗山,浙江余姚人,诸生,嘉庆丙辰(1796)举孝廉方正,有《弃馀诗草》存世。

册后有张廷枚题跋:“《画徵续录》寿门好古力学,工诗文,持论不同流俗,精鉴赏,善别古书画真赝,好游,客维扬最久,年五十余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良由所见古迹多也。初写竹,师石室老人,号稽留山民;继画梅,师白玉蟾,号昔耶居士;又画马,自谓得曹、韩法,赵王孙不足道也。近写佛像,号心出家庵粥饭僧。其布置花木奇柯异叶,设色尤异,非复尘世间所睹,盖皆意为之。问之则曰‘贝多龙窠之类也’。所著有《冬心诗钞》行世,无子,妻亡,侨居维扬,不复作归计矣。”

黄慎《五老图》

黄慎字躬懋,又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福建宁化人。布衣,无以为生,遂学画。年方十八九岁,寄身萧寺,昼为画,夜无所得烛,从光明灯下读书。康熙五十八年(1719)至扬州鬻画,人争客之。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八十二,尚作花卉册。工草书,法怀素。画人物,多取神仙故事为题材,初学上官周,后用狂草笔法作画。间作山水、花鸟,得荒率之致。擅诗,著《蛟湖诗钞》。

该幅立轴纸本设色,纵126.5厘米,横61.5厘米。自署:壬寅小春月漫写于夏江筠谷山房,宁化黄慎。据馆藏记录,该作品1963年购于北京文物商店。《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古代书画目录》著录。

画面反映了五位老人在观赏一幅太极图的场面。五位老人形态、动作各自有别,或俯、或仰、或立、或躬,把展玩、议论、思索等细节连成一脉,也可窥见黄慎虽出身贫寒,却昼夜习画不辍的功力,对于人物画的理解和表现也很到位。壬寅为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作者时年36岁。画中另有陈半丁白文收藏印:清风高节是家传、一根草堂、陈年之印、年大利,朱文收藏方印:半丁经眼。题签:清黄瘿瓢五老图,丙子岁首重装,竹环斋旧藏,半丁并题。

黄慎《麻姑献寿图》

立轴,纸本设色,纵137厘米,横60厘米。署款:瘿瓢。钤朱文方印:黄慎,白文方印:瘿瓢。1964年购于大连文物商店。《中国古代书画目录》著录。

此幅以流畅婉转的线条勾画人物形象,面部简洁传神,麻姑双手执壶,前来祝寿。语出东晋葛洪《神仙传·麻姑传》,略有删改。

高翔《绘画册》

高翔字凤冈,号樨堂,又号西唐,一号西堂,甘泉(今江苏扬州)人。与汪士慎、朱冕、蔡嘉、金农友善。善画梅,山水摹法渐江,而参以石涛,用笔静简,书卷盎然。

该册页纸本水墨,一开,纵23厘米,横24厘米,自题:“罗袜生尘”,署款:高翔。钤白文方印: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据馆藏记录,1982年购于大连文物店。《中国美术全集》著录。题跋中的“罗袜生尘”,语出曹植《洛神赋》:“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钤朱文收藏方印:敦天心赏。

郑燮《竹石图》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24岁中秀才,40岁中举人,44岁中进士,50至61岁任县令,61岁辞官归乡至终。中进士前的十馀年郑燮以卖画为生,但此时期存世书画较少,多为行草书。后因科举取士限制,其书风向馆阁体靠拢,在考取进士后,便很少再写馆阁体,开始经营自己书兼百味的“六分半书”,或称“乱石铺街体”。其画作竹石颇多,较少点苔,尤有特色,自成一家。

该立轴纸本水墨,纵198厘米,横116厘米。自题:“迸出新篁石缝中,数枝清瘦戛玲珑。已经扫尽尘氛气,多谢先生又画风。”署款:“乾隆壬午,板桥郑燮。”据馆藏记录,该画1959年购于天津劝业场。

此幅精意刻画的新篁在微风中摇曳于峭石间,笔墨洒脱率意,是板桥先生晚年代表作之一。所署“壬午”为1762年,时年郑燮70岁。

李方膺《竹石图》

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又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木子,江苏通州诸生。傲岸不羁,擅松竹梅兰,尤长大幅。雍正初官山东兰山、安徽合肥知县。去官后,侨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鬻画以资衣食。卒年六十,著有《梅花楼诗钞》。

该幅立轴,纸本水墨,纵149厘米,横75.6厘米。此幅无李方膺署款钤印,有李鱓题跋。据馆藏记录,1961年购于大连文物商店。《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古代书画目录》著录。

此幅画竹石,迎风取势,摇曳多姿,用笔挺劲、洒脱,水墨淋漓,浓淡疏密有致。李方膺存世作品不多,据何循真统计,不超过200件④。此幅曾经周兰坡、陈半丁收藏,钤朱文长方收藏印:肥上周氏所藏,白文收藏方印:半丁审定,朱文收藏方印:山阴陈年。肥上周氏经考应当为周长发。周长发(1696-1760),字兰坡,号石帆,清山阴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书法赵孟頫兼褚遂良意。笔者认为周长发与李方膺还是有往来的。李方膺一生铮铮铁骨,与袁枚关系笃厚,临终前请袁枚为其作墓志铭。而袁枚与周长发也交往深厚,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载:“雍正乙卯春,余年二十,与周兰坡先生同试博学鸿词于杭州制府。”从时间上看,1750年,李方膺调任合肥知县,后赴金陵,与袁枚等吟诗唱和。李鱓所题,概为此后所作。

罗聘《马》(附金农题识)

[清]金农 神龟篇(题蔡嘉画) 48×38cm 纸本 旅顺博物馆藏

释文:神龟篇。神龟何来?出丛蓍,离灵渊,饮而不食寿万年。追想甲子,才分地天,此龟疑是洪荒先。其长周尺尺二形具足,其背曰神屋。藏六妙用在信缩,屏息无声忘晦朔。青毛蔽体一寸馀,茸茸翠飞瑶光舒,冷气逼人三伏初。蓑衣仙,占卜奇,曾见古皇轩辕同宓羲。张公携赠意愿重,昨乘辎车夜入梦。世间凡水多腥涎,无忧树下,养以均州十斛大缸,满注天上泉,久之宛若江淮河海相周旋。日对真可蠲烦恼,祓疾疠,延烋贞,岂特洗眼增双明。三卷金字经,学得导引敖游乎黄庭。我亦不死,与尔终始。 予游楚州,得一青毛神龟,作《神龟篇》,客吟翁见而赏之,并赏予诗之不同乎人也。因请朱方老民绘写其异貌,乞予书此诗于上。人生登期颐者为之上寿,吾侪进享天年,岂止此哉,自有不朽者在也。壬申十月曲江外史金吉金题记。

钤印:金吉金印(白)

罗聘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江苏扬州人,祖籍歙县。金农弟子。工诗,善画,深得金农神味,道释、人物、山水、花卉无不臻妙。指画、刻印亦入上乘。

金农与罗聘师徒相称,情感笃厚,合作书画也颇多。罗聘自幼习画,后拜金农为师,廉泉小万柳堂《扇面大观》第四集刊有罗聘于乾隆十四年(1749)夏日为云壑太史作《水仙扇面》,时年罗聘17岁,说明他很早就开始书画创作⑥。之后画作却少见,直至1756年(24岁)拜金农为师,诗文书画均获大进。至1763年秋金农去世,二人均有密切的书画往来。金农也自言:“聘学诗于予,称入室弟子,又爱画梅,初仿予江路野梅,继又学予人物蕃马、奇树窠石,笔端聪明,无毫末之舛焉。”此幅即为金农罗聘合作书画,其中金农楷书遒劲有力,字里行间也充满了对门人罗聘的赞誉之情。此幅先由徐仲凡古越藏书楼收藏,后转藏罗振玉。钤白文收藏方印:树兰长寿,朱文收藏印:会稽徐仲凡家收藏金石书画之记。罗继祖题外签:“两峰画马冬心题诗合璧,山阴徐氏旧藏书画均真,而纸弊黝可惜,继祖署首。”钤白文方印:奉高。会稽徐仲凡,即为徐树兰(1838-1902),字仲凡,号检庵,山阴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授兵部郎中,改知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徐仲凡在绍兴创建了古越藏书楼,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

罗聘《晚秋佳色图》

该幅立轴,纸本设色,纵132.8厘米,横50厘米。自题:“晚秋佳色”。署款:罗聘。钤朱文方印:朱草诗林。据馆藏记录,1982年购于大连文物商店。《中国古代书画目录》著录。

此幅水墨淡设色,绘峭壁悬崖,顶端垂挂藤萝数条,下部石缝处植傲霜秋菊数株,上下对称,构思巧妙,淡墨勾勒,皴擦,浓墨点染,层次分明。

罗聘指画《纨扇徘徊图》

该幅立轴,绢本设色,纵98厘米,横31.9厘米。此幅无罗聘署款钤印,有李宗翰题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署款:“甲寅新秋两峰道人以指头图此见赠,回忆王江宁长信秋词语,遂援笔书之,春潮。”据馆藏记录,1982年购于大连文物商店。《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古代书画目录》著录。

此画画面下方绘一侧面仕女,衣着指墨为之,画家以虚代实,不画五官,却似翘首远望,作画时间为秋天,用燕子南飞表达自己北上后的思乡之情,意境深远。由于指墨为之,又有拙朴之气。并且题款中提及创作时间可能为重阳将至,画家寄情于画,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不言而喻。

1790年夏,罗聘携三子允缵三赴北京,李宗翰所题甲寅为1794年,时年罗聘62岁。为离乡在京期间思念亡妻所作。罗聘指画仕女图并非只此一幅,但所绘所题皆无大变。详见笔者拙文“罗聘指画艺术考略”⑦。

[清]高凤翰 山水花卉图册(八开之七) 24.2×29.4cm 纸本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1]。旅游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优雅大方的形象气质、仪容仪态,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满足需求,“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正逐渐被众多院校采纳。“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两部分:一是礼仪知识的传授;二是形体训练。此种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作用。

钤印:凤、翰(朱文联珠)

[清]高凤翰 山水花卉图册(八开之八) 24.2×29.4cm 纸本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款识:仿陆包山水枝一品。珠道人。

钤印:南村(白)

华喦《柏下仙鹿图》

华喦字秋岳,原字德嵩,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东园生,福建上杭人。初寓杭州,后客维扬最久,晚归西湖,卒于家。善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物尤佳。著《离垢集》《解弢馆诗集》。

该立轴绢本设色,纵172厘米,横125厘米。署款:“庚申夏新罗华喦写于渊雅堂。”钤朱文圆印:布衣生,白文方印:华喦。1959年购于北京宝古斋。《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古代书画目录》著录。

图绘古柏苍茫,浓阴蔽日。古柏下一仙人手持长箫,侧身倚坐在一只跪卧的梅花鹿身上,仙人与鹿目视前方,神情悠逸。所署庚申为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时年作者59岁。

高凤翰《山水花卉图册》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自称老阜,又号石顽老子、松懒道人、蘗琴老人,山东胶州人。雍正五年(1727)官徽州绩溪知县。工书、画,善山水,花卉亦奇逸得天趣。晚病痺,用左手挥洒,笔愈苍辣。有《南阜山人全集》《砚史》等。卒年66。

该册页纸本设色,共八开,纵24.2厘米,横29.4厘米。绘山水花卉,据馆藏记录,1956年购于北京特艺公司前门经营管理处。《中国古代书画目录》收录。

此套册页以山水、花卉为主,高凤翰早期山水学明末清初山东杨涵、王启蕊细笔,山石笔墨简古纵逸,不拘于法,怪石嶙峋,云水渺茫;花卉学陆包山、恽寿平一路,鲜活生动,清新脱俗。该册显系其早年右手精品。

高凤翰《青白柱石图》

高凤翰所绘石状奇特,略有参差。犹如一座座倚天石柱耸立云霄,新篁傍生。石用斧劈皴法,石顶密布点苔矾头。所署壬子为公元1732年,时年作者50岁。

边寿民《杂画册》

边寿民原名维祺,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又号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诸生。用泼墨法创写芦雁。潇洒生动,飞鸣宿食,各得神趣。间画山水、花卉,别有逸致。工书法,所居苇间书屋,名流过淮安咸造访之。

该册页纸本水墨或设色,十开,纵24.2厘米,横56厘米。1958年旅顺登峰街道拨交至旅顺博物馆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中国美术全集》著录。

边寿民作品流传颇多,册页也是常见的形式。此套册页横式构图,用淡墨寥寥数笔勾出轮廓,所绘芸豆、山芋、芦雁、竹篓螃蟹、佛手清供、墨荷、秋菊、蓑衣芒鞋、煮茶事等,描绘均为身边常见之物、常见之事。擅长花果却不以其平凡而厌弃,对身边之物细心描绘而非不屑一顾,这也是他创作的风格所在。所绘物什体现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如第一开对芸豆和山芋烹饪的理解,第八开对茶事的描述;其中也糅合了画家对人生冷暖与世态炎凉的深切感受,如第二开芦雁题诗的隐喻等。

(作者单位:旅顺博物馆)

责任编辑:高胤园

注释:

①[清]汪鋆《扬州画苑录》卷二,光绪十一年刻本。

②王凤珠、周积寅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

③罗振玉撰述、萧文立编校《雪堂类稿·戊·长物薄录(二)》之罗继祖编《雪堂书画隅录·册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51页。

④何循真《李方膺绘画艺术鉴赏》,《荣宝斋》2009年第3期。

⑤罗振玉撰述、萧文立编校《雪堂类稿·戊·长物薄录(二)》之罗继祖编《雪堂书画隅录·立轴》,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55页

⑥杨惠东《中国名画家全集·罗聘》,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2页。

⑦刘兆程《罗聘指画艺术考略》,《荣宝斋》2013年第10期。

[清]金农 佛像图 133.8×64cm 纸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

款识:汉明帝时,佛从西域鸡足山来入中国,其教日兴,后之奉者,皆四天下智慧之士,下至凶暴之徒,未尝不畏其果报而五体投地也。若晋卫协画七佛图,顾恺之瓦官寺画维摩诘像,前宋陆探微甘露寺画宝檀菩萨像,谢灵运天王堂画画炽光菩萨像,梁张僧繇天皇寺画卢舍那像,隋展子虔画伫立观音像,郑法士永奉寺画阿育王像,史道硕画五天罗汉,尉迟跋质那婆罗门画宝林菩萨像,其子乙僧光泽寺画音乐菩萨像,唐阎立本画思维菩萨像,吴道子画毗卢遮那佛像,卢楞伽画降灵文殊菩萨像,杨庭光画长寿菩萨像,翟琰画释迦佛像,李果奴画无量寿佛像,王维画孔雀明王像,韩幹画须菩提像,周昉画如意轮菩萨像,辛澄画宝生佛像,左全画师子国王变相,范琼画正坐佛图,张南本圣寿寺画宾头变相,张腾文殊阁下画报身如来像,梁朱繇画香花佛像,跋异福光寺画自在观音像,后晋王仁寿画弥勒下生像,南唐王齐翰画辟支佛像,前蜀杜子环画侍香菩萨像,杜齯龟画毗庐那像,释贯休画应梦罗汉像,吴越释蕴能画妙身如来像,富玟画白衣观音像,宋石恪画药师佛像,周文矩画金光明菩萨,武洞清画智积菩萨像,侯翼画宝印菩萨像,勾龙爽画普陀水月观音像,李公麟画长带观音像,关仝画龙窠佛像,董源画定光佛像,黄居寀画著色观音像,梁楷画行化佛像,赵广画披发观音像,赵伯驹画释迦佛像,智什画白描阿弥陀佛像,释梵隆画十散圣像。历代画之,今则去古甚远,不可得见。惟于著录中想慕而已。余年逾七十,世间一切妄想种种不生,此身虽属浊,然日治清斋,每当平旦,十指新沐,熏以妙香,执笔敬写,极尽庄严,尚不叛乎古法也。世多善男子,愿一一贶之,永充供养云。乾隆二十五年二月佛成道日,杭郡金农谨记。余画诸佛及四大菩萨、十六罗汉、十散圣,别一手迹,自出已意,非顾、陆、谢、张之流,观者不可以笔墨求之,谛视再四,古气浑噩,足千百年,恍如龙门山中石刻图像也。金陵方外友德公曰:『居士此画,直是丹青家鼻祖,开后来多少宗支!』余闻斯言,掀髯大笑。七十四翁农又记。

钤印:金农印信(朱)

[清]金农 书法立轴 152.6×53.5cm 绢本

释文:志于德、据于道、依于仁、游于艺也者,虽志道之士所不能忘,然特游之而已。画亦艺也,尽乎妙,则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此梓庆之削鐻,轮扁之斫轮,昔人亦有所取焉。于是画道释与夫儒冠之风仪,使人瞻之仰之,其有睹形而悟者,岂曰小补之哉?稽留山民金农。

钤印:金农印信(朱) 丁卯(朱文肖形)

[清]高凤翰 绿天庵图 102×49.5cm 纸本设色

款识:小写绿天庵图一段。南村。

钤印:凤、翰(朱文联珠)

[清]高凤翰 君子图 138.2×70cm 纸本设色

款识:君子图。仿元人墨法,翰。 久从我宁海夫子处稔闻赤老门兄高义,恨未识荆耳,今年甲寅春,州故人王若镜自金陵旋北海,过我话旧,复三致意焉,则吾赤兄之交情友义愈可想矣。濒别倩手为寄此纸,庶几相遇于烟水淡泊之外,共订君子交也。南村弟高凤翰并题。

钤印:翰印(白) 河干草堂(白) 凤、翰(朱文联珠) 南村(朱)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白) 大珠山樵(朱)

[清]高凤翰 岁朝瓶供图 138.3×47cm 纸本设色

款识:向为楚南先生作岁朝图,携之归囊,竟为好事者取去,翌岁来歙,重为补作。是何好事者之多也,今又将归,作度岁计,复请为作前图,将以贻其渭阳翁洵老先生,是何好事者之多也,嗜痂真不乏人。岁时适俗冗猬集,甫从公廨冒雨归署,未及易衣,即为从事,草靴在足,方其盘旋布笔时,犹作丁丁声也,一时坐客闻者皆大笑。又急切中无从搜索画具,即就案间判笔挥之,更借官砚残朱,点以浅墨,以代赭色,尤堪捧腹也。画成,烧烛已二寸许,因并识笔墨匆剧之状以告观者,或不过求工拙耳。雍正辛亥十月,作于问政东堂。哦松翁高凤翰记。一时信笔识款,不觉冗语过长,脱误点撺,真同创稿矣。好事家类有别赏,倘不叱为梦话疥壁耶?大笑大笑。南村居士再赘,时闻夜为己巳,转明日出头,又不知作碌碌何状也。

钤印:凤翰私印(白) 南村书画(朱)

[清]高凤翰 冻梅图 108.5×48.7cm 纸本设色

款识:梅花傍石开,香沁莓苔古。坐卧托幽人,孤山爱林逋。乾隆戊辰为东武故人作屏供六幅,是冬至月二日忽极冷,水墨凝滞,烘染不便,余老痹,聊作省事之计,亦以用白阳青藤法也。南阜左手并记。

钤印:左臂(白) 高子名翰之印(白) 齐伧(朱) 放眼看青山(白) 孤云(朱)

[清]高凤翰 清白柱石图 131×42cm 纸本水墨 旅顺博物馆藏

款识:清白柱石图。划混茫,图柱石。烛云霄,烂青碧。肤寸出云横八极。怪纹异篆蛟龙蚀。他年钟鼎勒奇绩。属吏高凤翰敬制并赞。 壬子献岁。

钤印:凤、翰(朱文联珠) 介亭(朱) 别存古意(白)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白) 吉无不利(白)

[清]郑燮 梅竹图轴 128.7×49.1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板桥。

钤印:郑燮之印(白) 扬州兴化人(白)

[清]郑燮 幽兰图 95×40cm 纸本水墨 辽宁省博物馆藏

款识: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板桥郑燮。

钤印:郑燮之印(白) 二十年前旧板桥(朱)

[清]郑燮 竹石图 198×116cm 纸本水墨 旅顺博物馆藏

款识:迸出新篁石缝中,数枝清瘦戛玲珑。已经扫尽尘氛气,多谢先生又画风。乾隆壬午,板桥郑燮。

钤印:郑燮之印(白) 爽鸠氏之官(朱白相间)

[清]郑燮 竹石图 128.7×49.1cm 纸本水墨 旅顺博物馆藏

款识:两竿修竹入云根,下有峰峦石势尊。甘雨和风三四月,满庭篁筱是儿孙。写似刘翁年学老长兄正画。板桥郑燮。

钤印:敢徵兰乎(白) 七品官耳(白)

[清]黄慎 五老观画图 127×62cm 纸本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款识:壬寅小春月漫写于双江筠谷山房。宁化黄慎。

钤印:黄慎之印(白) 躬懋(朱)

[清]黄慎 柳塘双鹭图 139×62.5cm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款识:青山淡抹走轻烟,杨柳高楼大道边。闲煞春光看振鹭,一拳撑破水中天。瘿瓢子写。

钤印:黄慎(朱) 瘿瓢(白)

[清]华嵒 寻春图 171.4×58.2cm 绢本设色 安徽博物院藏

款识:宗柯含秀姿,馫气荫砂碛。冈回港洞,幽栈悬石壁。游履勇夙晨,跻攀欣所适。念彼素心人,水西筑花宅。尘踪罕克诣,榈庭绿苔积。乐与晤言之,宴然良有获。和光披疏襟,荡泱无障隔。趣胜通乎神,智远近以寂。高啸出流埃,赴韵擘滩淢。长袂揽贞芬,修苕固投客。仰首烟䚍霞,徘徊清潭侧。丙子春,写于讲声书舍,新罗山人并题。时年七十有五。

钤印:华嵒(白) 秋岳(白)

[清]华嵒 海棠禽兔图 135.2×52.8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丙子春正月,新罗山人呵冻写。时年七十有五。

钤印:华嵒(白) 秋岳(白)

[清]汪士慎 空里疏香图 84.8×40.8cm 纸本水墨 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冰花化水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巢林书堂汪士慎写并录旧作一截句,时丙辰立秋后四日。 空里疏香。近人又篆。

钤印:近人汪士慎(白) 富溪(朱) 士慎师古(白) 巢林(白)

[清]李鱓 玉兰牡丹图 138.1×69.8cm 纸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少年囊笔走蓬瀛,垂老甘棠种澥滨。无复心情画姚魏,其如从索玉堂春。乾隆十二年夏四月,复堂懊道人李鱓。

钤印:鱓印(白)

[清]李鱓 桃花柳燕图 125.4×52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临风作态笔端寻,无限乌衣报好音。欲画堂前多燕喜,花光柳韵与年深。乾隆十八年四月,复堂懊道人李鱓。

钤印:鱓印(白) 宗杨(朱)

[清]边寿民 芦雁图 128.7×49.1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冠中老长兄。绰翁边寿民。

钤印:颐公(白) 寿民(白)

[清]李方膺、李鱓 竹石图 149×75.6cm 纸本水墨 旅顺博物馆藏

款识:画竹名家指不胜屈。铁镜和尚宋朝宗室,长于画竹,于野石使君处见其手卷,长四丈有馀,真奇观也。文湖州、苏文忠见其合作,与可画干,东坡补叶,叶叶皆有竹声。夏仲昭、吴仲圭世多赝本,仲圭写竹较山水过多,曾在从鹿床见真迹八幅,金科玉律,往则所见,犹在梦中。余不晤晴江十馀年矣,见其所画梅竹,匪夷所思,笔笔精彩夺目,自写胸中逸气。如仲圭为百泉作竹自题,有云『与可画竹不见竹,东坡赋诗忘此诗』,是也。余最喜画梅竹,今见晴江,从此搁笔。李鱓。

钤印:鱓印(白) 宗杨(朱)

[清]罗聘 团扇徘徊图 98×32cm 纸本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款识: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甲寅新秋,两峰道人以指头图此见赠,因忆王江宁长信秋词语,遂援笔书之。春湖。

钤印:杨溪(朱) 宗瀚之印(白) 吾庐(朱)

[清]罗聘、金农 马图 96.9×23.7cm 纸本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款识:五代罗塞翁画羊,有河边羖䍽芈芈之态,为世所传。今广陵学侣罗聘画马,亦复妍妙,赵王孙流派也。罗氏代有绝艺,余欣然题诗其上:『花间酒幔水边楼,嘶处随郎蹀躞游。一自玉人春信杳,夕阳西下不回头。』此诗寄托,令观者可想其游骑春郊之外也。杭郡金农记。

钤印:金吉金印(白)

[清]罗聘 邓石如登岱图 83.5×51.1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扬州罗聘写。

钤印:写真不貌寻常人(朱)

[清]闵贞 采桑图 123.8×52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正斋闵贞画。

钤印:闵贞之印(白) 正斋(朱) 蓼塘居士(白)

[清]闵贞 巴慰祖像 103.5×31.6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清]陈撰 梅花图 23.5×28.5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久客情悰苦鲜欢,园林摇落菊花残。北风作意吹霜晓,又报江梅一信寒。

钤印:陈撰(白) 玉几山人(朱)

[清]高翔 绘画册 23×24cm 纸本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款识:罗袜生尘。高翔。

钤印: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白)

[清]高翔 僧房扫叶图 纸本设色

款识:僧房扫叶图。 霜飞催叶脱,寺古树林疏。清磬同摇落,闲房共扫除。茶香僧定后,炉暖客来初。参透荣枯理,春风任卷舒。长至前三日,同人行庵小集,共赋僧房扫叶诗。 落叶飘如雨,疏钟出上方。瓦沟填古殿,竹帚过长廊。欲备清冬火,先凭子夜霜。香温茶熟后,双树立残阳。再得一律并图,请怀朗先生赐和。西唐小弟高翔。

钤印:高、翔(阴阳合文联珠) 惟有清贫不负人(白) 凤符(白) 高生老(白) 西唐山色(白)

[清]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八开之一) 纸本设色

款识:美人湘浦去,翠袖倚琅干。横笛吹春晓,遥知不耐寒。士慎。

钤印:勤斋(白)

[清]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八开之二) 纸本设色

款识:近人汪士慎。

钤印:勤斋(白)

[清]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八开之三) 纸本设色

款识:香浣月华气,光摇玉树寒。巢林。

钤印:近人(朱)

[清]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八开之四) 纸本水墨

款识:溪东外史汪士慎。

钤印:寅(朱) 慎(白)

[清]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八开之五) 纸本水墨

款识:照人真色惟堪画,入骨幽香不可寻。近人慎。

钤印:丙寅(朱)学□ 亏(朱)

[清]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八开之六) 纸本设色

款识:近人汪士慎写于青杉书馆。

钤印:汪士慎印(白)

[清]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八开之七) 纸本水墨

款识:瘦倚吟边竹,寒低月下箫。巢林。

钤印:勤斋(白)

[清]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八开之八) 纸本水墨

款识:乙丑花朝写。近人慎。

钤印:寅(朱) 慎(白)

[清]罗聘 锁谏图 36.9×207.9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仿阎立本《锁谏图》寄萧生湘客装藏。扬州罗聘。

钤印:罗聘(白) 遁夫(朱)

[清]高凤翰 西亭春艳图 21×122cm 纸本设色 安徽博物院藏

款识:西亭春艳图。陆许东西共,阮无南北分。贫家有幻药,画里赠春云。二弟珍五屡请为作画笔,丁未之春,同苦乏食,聊于饥肠霍霍中了此夙愿。兄南村识。

钤印:髯(朱) 南村(白) 鸿爪(朱) 桐阴馆(白)

[清]边寿民 杂画册(之一,菜蔬图) 24.5×55.7cm 纸本水墨 旅顺博物馆藏

款识:蓬头之子椎髻妇,家在山村水村住。不向朱门饱粱肉,秋天摘豆冬煨芋。寿民。 食篱豆者宜用蒸食,食芋者宜用煨,豆宜秋凉,芋宜冬尽,煨宜夜半,蒸宜晡前,物得其时味乃生趣,非老于山野,未易识其理矣。

钤印:寿民(白) 山阳人(朱) 惜墨如金(白) 茶熟香温且自看(白)

[清]边寿民 杂画册(之二,双雁图) 24.5×55.7cm 纸本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款识:浅水平沙落雁群,萧萧芦荻已斜曛。放他空阔无矰缴,不遣惊飞入断云。 渚花汀草日摧残,剩有黄芦飒早寒。请看无边秋惨澹,断鸿零雁下空滩。寿民。

钤印:苇间居士(白) 寿民(白) 颐公(白)

猜你喜欢
金农款识钤印
本期拉页
夏昶作品欣赏
「印象派画家」金农
担当
金石学视域下陶瓷款识的学术独立性研究
画家也有经济头脑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香自苦寒”的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
水墨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