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陈吉书法

2018-05-27 17:34林公翔
中华书画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纸本书法家

□ 林公翔

(作者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陈吉自署“陈吉书法作品”

纯净、纯和、纯美,是一种难得的艺术境界。我觉得“纯”正是陈吉书法最本质的特征。

在我看来,只有将书法视为精神家园和情感归宿的书法家,他的作品才会呈现出纯净的品质。海德格尔有“诗意的栖居”一说,所谓“诗意的栖居”大抵有两重隐喻:一是隐含了物性的诉求,二是隐含了诗意的追寻。物性的诉求对一些人有强烈的吸引力,而对那些让性灵存在与生命生存看着同等重要的人而言,诗意的追寻显然更具有魅力。而对个体的陈吉而言,毫无疑义,诗意的追寻成就了他书法作品的纯净品质,他用自营的诗意家园和心灵世界践履和诠释了海氏“诗意的栖居”的本意。走近陈吉的书法世界,你会发现,他的作品总是干干净净,但干干净净并不等于纯净,重要的是,陈吉为观者呈现的是他心灵的力作,是一种精神的纯净。在我看来,纯净是一种文心,纯净更是一种境界。从严格的意义而言,陈吉的书法是属于抒情性的,朴实安然中充满着古雅恬淡的诗意,这种诗意正是他作品纯净的品格所在。

纯和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襟怀。在时下的文化语境里,对于传统的书法家来说,都在形而下的语言层面进行探索,力求觅得属于自己的话语方式。同时,在形而上层面的探寻也一刻不曾停滞。因为对于一位真正的书法家而言,这里涉及一个文化认同问题。陈吉之所以选择纯和的书法态度,是因为对他而言,书法是对多元生命直接追求的结果。读陈吉的书法作品,可以感觉到的是,他的书法笔触空灵简净,力感清脱通畅,墨韵适情快意,笔到意行,游刃有余。陈吉书法幼承家学,勤于笔耕、深植传统、法度谨严、清健秀逸、自成一格。师从书法名家沈觐寿、朱棠溪和章友芝,并得潘主兰指导。学书临习由唐楷入手而溯“二王”,遍及北魏碑版、汉简木牍、宋明行草、清代隶篆,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已故书法家沈觐寿评曰:“其书以形神言心迹,舒畅倜傥不羁,多才蕴蓄,笔调利落开展,甚得赞赏,诚书如其人也。”其书法作品和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美术观察》《书法导报》《书法报》等报刊杂志,入选《中国书法全集》《中国书法家选集》等,被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联合国中国书会、西班牙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等海内外机构收藏。多方面的兼融并蓄使陈吉的书法作品渐次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和字法章法习惯。在我看来,纯和的书法是一种正统的书法、一种有来路的书法、一种有接续的书法。陈吉对沈觐寿先生的教导,“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始终牢记在心,在法中求法,在法外求法。陈吉的书法在取法上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经典作品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因而,他的作品总是或明或暗地体现出经典的影子。

陈吉对多种书体均有涉猎,但用功最多也最为人熟悉的当属他的行草书。严格地说,陈吉的行草书取法可归入“二王”一路。陈吉作品的章法妥帖完整,时时注意形的塑造,总有些字的处理方法出人意料又不让人觉得突兀,这固然是他对经典有着准确的理解,同时也能看出他对形式美有自己敏锐的感觉。印象中陈吉的书法曾洒脱不羁、节奏紧致,近来陈吉书法作品则多了几分平淡与冲和。我想,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是时间磨洗和身心沉淀的缘故吧。

(作者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责任编辑:韩少玄

陈吉 张继诗 137×68cm 纸本 2010年

陈吉 朱熹《观书有感》 138×69cm 纸本 2015年

陈吉 习近平诗 180×75cm 纸本 2016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纸本书法家
韩景燕作品集
书法家周如璧
王少桓
书法作品选登
熊明非作品选
书法家·谢 锐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兰华生作品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