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关帝庙卧碑谒忠勇武安王庙诗六首考释

2018-05-29 08:24郭丽娜
文物季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蚩尤关公关羽

□ 郭丽娜

大同关帝庙位于大同市城区鼓楼东街,当地老百姓称之大庙,始建于元代,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元代大殿,是我市唯一一座元代建筑。1996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元代大殿东侧碑廊有一通镶嵌在墙壁上的卧碑,更是引起无数游人和学者的关注,为了方便游客、满足金石研究和历史研究者的需求,现将碑刻内容抄录如下,旨在抛砖引玉,得到专家和学者的共鸣。

一、碑刻形制与内容

该碑呈长方形,玄武岩质,碑四周用宽6厘米的石条做边框,边框无花纹。碑身长158厘米,宽71厘米。碑文竖写,左读,字径4厘米,正文阴刻楷书27行,满行15字,共405字,字迹端正俊秀,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笔锋所至,意味深重。除部分字迹略有模糊外,其余皆保存完好。

抄录如下:

谒忠勇武安王庙六首 即汉寿亭侯祠

第一首:武安王庙枕城垔门(1),河北江南号虎臣(2),地接桃园花绽雨,门连榆塞(3)鸟啼春,才驱张葛(4)称三杰,力斩颜文敌万人,凛凛神威千古在,长令国士荐(5)青苹。

第二首:遥传家谱继龙廷,为辅炎刘誓效忠。三国封侯金印重,五关斩将宝刀雄。但擒于禁留奇计,宁藉周仓建大功。庄诵辞曹书一纸,丹心如日照天中。

第三首:蚕眉凤眼美髯鬚,荡寇行军与众殊。谋破黄巾占胜算,志扶赤运见雄图。只知马赵方齐驾,岂有黥彭(6)敢并驱。假使天心重祚汉,并吴伐魏复东都。

第四首:绿袍赤马手提刀,千里横行为国劳。涿郡从龙初佐汉,许田射鹿(7)欲吞曹。谁夸云雨冲池远,自掌雷霆贯斗高。此日入祠何所听,英风烈烈起松涛。

第五首:奕奕崇宁殿最尊,君侯崛起翊(8)乾坤。解围白马(9)名犹盛,誓结乌牛义尚存。曹操畏威思徙地,孙权讲信愿求婚。机应复汉终偏蜀,鼎足三分世所论。

第六首:当年拜汉寿亭侯,报主提兵显壮猷(10)。魏府缄金光日月,胡庄秉烛阅春秋(11)。节口荆楚君恩渥(12),辇护甘糜将略优。蒲坂盐池风雨少,至今人说破蚩尤(13)。

钦差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督察院右佥都御史井陉霍鹏拜手谨书

二、碑文释读

霍鹏《谒忠勇武安王庙六首》碑

(1)城垔门:城门外的曲城。(2)虎臣:出自陈寿《三国志》。“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3)榆塞,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五十二《窦田灌韩列传·韩安国》。“后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后因以“榆塞”泛称边关、边塞。(4)张葛:诗人意指关羽、张飞、诸葛亮蜀汉三杰并驾齐驱。(5)荐:含有两个意思,一是进献,二是享祭。(6)黥彭: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黥布和彭越都是秦末汉初名将。黥布原来在项羽手下,是霸王帐下五大将之一,曾被封为九江王,后叛楚归汉,投奔刘邦,被封为淮南王。彭越也因战功被刘邦拜为魏相国,后又被封为梁王。黥布、彭越和韩信被称为汉初三大名将。黥布、彭越这两个人以作战勇猛闻名。诸葛亮在此如此回答关羽显示了他高超的用人手段,一句话平息了关羽的傲气,为以后五虎上将的和睦相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7)许田射鹿:秦末,陈胜揭竿而起,在一土台上召开起义大会,一只花鹿远远跑来,胜拔出一箭,说:“他日如能得王位,这箭就能把这鹿射死。”言毕,弓开弦响,鹿应声倒下。后人将土台称为射鹿台。射鹿台位于许昌许田村西。史载:曹操迎献帝后,在此筑台建亭,并常于此地游猎。一日,曹操用献帝金令箭射中一鹿,众人齐呼万岁。曹操放马遮帝,迎受欢呼。惹怒刘备身边关羽,欲操刀杀之,刘备急止。裴松之《三国志·蜀书》对此做了记载。(8)翊:辅佐。(9)白马:在官渡之战初期,冀州牧袁绍进军黎阳,派大将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刘延告急请援。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曹操采用声东击西战法,解围白马,战斗中,关羽跃马阵前,望见颜良麾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同时此处还暗含一层意思,并与下句乌牛对应。即:《三国演义》第一回三结义时,刘关张三人置备白马乌牛,焚香结义,歃血祭天。(10)猷:谋划。(11)胡庄秉烛阅《春秋》:关羽千里走单骑途中路过一个村庄,庄主为桓帝时退休仪郎胡华,胡嘱关羽捎书于其子荥阳太守王值部下从事胡班。是夜,值令班火烧馆驿,班“潜至厅前,见关公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班失声叹曰:‘真天人也。’”遂将植欲火烧馆驿告羽,开城门释公及二嫂。(12)渥:优厚、厚恩。(13)破蚩尤:和关公为财神有关。宋徽宗年间,一向收成甚好的关公故里盐池突然干涸,粒盐不收,惊动朝野。徽宗急派大臣解州察看,大臣到解州后,忽得二梦,一梦土地状告蚩尤乱池致颗粒无收。二梦盐池原本蚩尤地盘,后轩辕抢占并将自己杀死。而宋公然为黄帝立庙祭拜,实不公平。故蚩尤令盐池干涸,此只为警告,如不改过,则将盐池彻底弄坏,永无收成。钦差禀报后,王钦若上本,欲请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平蚩尤,张自感力不从心,只能拜请关爷在天之灵,三天激战,平复蚩尤。盐池恢复生产,张向徽宗复命,帝拜请关公下凡。

大同关帝庙这六首诗是为霍鹏在大同任职期间所题。作者通过讴歌关圣,抒发了自己崇敬武圣戍边治疆的情怀。文字看似平淡舒缓,实则波涛汹涌。关公生平尽收诗中,大有“一刻三千年,一人百万兵”之势。第一首诗的首联首先道出武安庙的位置和人们对关圣的崇敬之情。开门见山,主题明确。两句前后呼应,静中有动,一个枕,一个号,既放大了视野,也提高了音阶,形神皆备,颇具神韵。映入读者眼帘的是高大宏伟的武安庙,听到耳朵里的是大江南北人们对关圣的呼唤和敬仰。

霍鹏留下的诗并不多,但在仅有的几首诗中,我们就有两首看到他用“枕”。除这首外还有一首《谒比干庙》:“墓枕行山春寂寂,庙连卫野树森森。”一个枕字用词之准,令人称赞。颔联却是一个远景,笔锋一转春意盎然,地接桃园,门连榆塞,两个典故两种风情。花绽雨,鸟啼春,讴歌义薄云天,赞美边塞胜景。颈联再叙蜀汉雄杰关羽、张飞,诸葛孔明,斩颜捉丑,关公伟岸形象立跃纸上。尾联以高度赞颂关公神威和丰功伟业,并以后人敬仰崇拜做结。第一首诗的优美开篇为后五首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提纲挈领,统揽全局的作用。

二、三、四、五、六首诗都是对第一首诗的补充与说明,叙述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挂印封金,水淹七军,读春秋,收周仓,破蚩尤等一系列忠义仁勇的事迹。用词用典严谨准确,逻辑缜密,四平八稳,舒缓有度,表现出作者沉着冷静的作风和胸怀大局的气度,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治世能臣的优良素质。

三、霍鹏其人

此诗为明万历钦差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督察院右佥都御史井陉霍鹏之作,六首诗用典遣词缜密严谨,句读之间树立起武安王庙关公武圣的仁义忠勇和凛然正气。也让我们隐隐约约看到作者的干练贤达。

“霍鹏,字抟南,井陉人。万历间进士。由知县升南京大理评事,历任湖广司主事、本部广东司郎中、后补卫辉府知府,升陕西按察司副使。屡有政绩,再升陕西布政使司左布政,补河南布政使司,开河灌田,民赖其利。累迁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恩威并著。在任五年,边圉安靖。以母病乞休,暂准回籍,抵里而卒。”

《钦定四库全书·畿辅通志》及《潞城县志》卷五《官政志·宦迹》(康熙四十五年版)中也对霍鹏有所记载:“事至风生,令行雷震。课士则费劳罔惜,勤民则孝弟为先。讼狱称平,盗贼屏迹。”由此我们从中可见其为政之风。在霍鹏任职过的地方,许多史志也对霍鹏给予了较高评价。康熙四十四年《长子县志》:“(霍鹏)缮城清地,修学造士,善政种种,不可枚举。以忧去,民至今思之,有生祠及德政碑。”

大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初期还常常遭到游牧民族的袭扰,如何处理好和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是考验大同历任地方长官的重要指标,在这一方面霍鹏显示出他高超的能力。万历三十四年四月,霍鹏在给朝廷的一份奏章中写道:“虏酋顺义王病困,夷心涣散,倘一旦物故,其各部酋长五路台吉等最称桀骜,必各图争立,以致渝盟,为宣大三边启衅,宣大不宁则京师撼动,早宜堤备。”顺义王死后,霍鹏又积极做好其家属的安抚工作,为大同的安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 语

在浩瀚的中国文学宝库中,匾额、楹联、诗词、章赋一向是高居庙堂之上的高雅之尊。历代文人在用这些文体言志抒情的同时也凭吊古人感怀历史,表现出中国文人以史为鉴的人文关怀和以史明志的人生追求。关公因其在封建社会中的崇高地位,而受到敬仰与颂扬,历代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大为赞颂,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一个历史人物,受到历朝历代这么多文人的颂扬,并贯穿于儒释道三教之尊,为关圣一人耳。而这些诗词的基本倾向都是赞扬关羽的忠、义、仁、勇精神,威震华夏,功勋卓著的业绩。

在此碑文中霍鹏对于关公其人其事、关公人格形象与诗韵中的物化意象融合起来,营造出至真美的情境,积极引导着人们对关公的信仰。为研究大同历史、大同关帝庙及关公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位为大同作出贡献的右都御史霍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晋]陈寿《三国志》。

2.王齐洲《论关羽崇拜》,《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3.刘志军《论关公文化的现代意义》,《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

4.吴兆林《河北省井陉县建设志》,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年。

5.蔡东洲、文廷海《关羽崇拜研究》,巴蜀书社,2001年。

6.[清]纪昀《钦定四库全书》卷七五《畿辅通志》。

猜你喜欢
蚩尤关公关羽
“关羽”去世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关公面前耍大刀
关公
华容道
大战蚩尤
关公工艺
黄帝战蚩尤
关羽大意失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