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粟城发现的宋代墓葬

2018-05-29 08:24姜杉
文物季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行孝二十四孝彩画

□姜杉

2014年3月20日,在位于山西省左权县粟城乡粟城村西约600米处,村民在为其父母建造新墓时,于地表下1.2米处发现一座古墓。遂向当地文物部门作了汇报,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及时赶到,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通过发掘,发现这是一座早期就被盗掘一空的砖室墓(图一)。此墓虽无一件陪葬品发现,也无棺椁等,但墓室内的砖雕斗栱、壁画,仿佛让人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可以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经过初步调查,墓葬位于粟城村西,坐北朝南,北靠“老北山”,南临清漳河(东源)的二级台地上。墓葬平面呈长方形,由墓道、甬道、前堂、过道、后室组成。前堂东西宽2.22米,南北长2.25米,呈正方形;后室东西宽2.22米,南北长1.58米,呈长方形。后室高于前堂0.4米,在室内北部用顺砖错缝平铺三层,上覆方砖一层,垒砌成棺床一座,棺床高0.27米,宽1.16米,长2.22米(图二)。后室四壁用顺砖错缝垒砌,至1.46米处四壁叠涩渐收呈四面攒尖顶(图三)。后室四壁砖墙表面均涂刷石灰水一层,呈白色。四壁均有壁画。后室正面墙壁(北)居中采用朱砂打底色,约为正方形,上白粉画折枝花卉数枝,两侧各墨线单描一侍女(图四),西面墙壁墨线单描侍女五名,东面墙壁依然如此。棺床东西两侧采用墨彩涂画床围栏,栏框内又彩画奇石花卉(图五、图六)。南壁,后室过道门两侧各绘男仆一名,头戴巾帻,身着圆领窄袖长袍,束腰带(图七)。攒尖顶四壁采用墨线勾边内填红彩的手法,彩绘折枝或缠枝花卉。后室内四壁共绘侍女12名,均高发髻,容貌丰腴俊美,体态阿娜,上身内穿低胸罗衫,外着对开襟半衫,下着褶裙。人物或手持簪花,或执扇,或双手交于前,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后室过道门位于前堂正面(北)墙壁,采用顺砖错缝垒砌,于高0.9米处发券砌顶,楔形砖夹紧,门宽0.56米。

图一 前堂墓道

图二 后室棺床

图三 后室攒尖顶

图四 后室北壁

图五 后室西壁

图六 后室东壁

图七 后室南壁

图八 前堂

前堂:经甬道入,于堂内四壁下脚采用顺砖错缝垒砌五层砖,上覆方砖(0.33米×0.33米)共六层,形成高0.4米、宽0.33米的倒凹字供台。这使前堂内地面整齐,可得到充分的使用(图八)。堂内正壁(北),正中高于供台一砖处,辟过道通往后室,过道券顶正上方绘一牌位状图形,内墨篆书“亡父万年之堂”。过道两侧砖雕并彩画直棂窗各一扇。直棂窗上方绘二十四孝图各两幅。堂内右壁(东)正中砖雕门框、下槛、上槛、门簪,并彩绘门扇、门钉,门扇为仿木双扇门。右门上彩绘一半身侍女像,倚门而立,掩口含笑,环状高髻,花巾绕头一周,身内着低胸罗衫,外着对襟半衫。大门左侧绘两男仆手端食物送往后室状,上部及大门右侧均绘二十四孝图中五幅(图九)。堂内左壁(西)正中同样砖雕门框、下槛、上槛、门簪,并绘画门扇、门钉。大门右侧绘一端坐于靠背椅子上的男子,旁题“八翁之位”,由此推断,此男子应是墓主人。墓主人头戴幞头,身着圆领袍服,双手相交拢于袖中;面相饱满,双唇微启,似在言语,双目有神直视前方,给人一种温文儒雅却不失威严之感(图一〇)。墓主人右侧立一侍女,双发髻,身着对开襟半衫,双手平端一莲瓣式温碗,碗上置一盏。上部及大门左侧绘二十四孝图中五幅。堂内后壁(南)中开甬道,甬道未发掘。甬道宽0.7米,高1.3米,甬道两侧及上方绘二十四孝图中十幅。

图九 前堂东壁

前堂采用顺砖错缝垒砌,至高1.86米处开始砖雕并彩画仿木结构屋檐(图一一)。具体做法为:砖雕并彩画阑额、普拍枋与柱相联;转角处设柱,柱头及补间砖雕偷心造单昂出双琴面耍头,出两跳五铺作,上承托撩风榑;榑上覆砖雕椽、飞,并砖雕猫头、滴水;栱眼处彩画海石榴纹。从屋檐上部、前堂四壁上部采用顺砖错缝叠涩垒砌渐收成覆斗式墓顶。

图一〇 前堂西壁墓主人

图一一 前堂北壁仿木彩画砖雕

图一二 前堂(正)北壁右侧局部

图一三 前堂左(西)壁局部

图一四 前堂东壁局部

从粟城村西古墓中发现的这二十四幅行孝图中,笔者归纳整理了一下,共有杨香女、孟宗、王武子、王祥、元觉、舜子、韩谕、丁兰、江革、仲由、赵孝宗、鲍山、蔡顺、姜诗、鲁义姑、田真、睒子、曾参、陆绩、刘殷、曹娥、闵子、董永、郭臣等24人。每个人物虽采用单线素描勾勒,但人物形象却十分传神。这二十四幅行孝图与其他的二十四孝图比较,有许多不同之处。如前堂正壁右起第一幅(图一二),一女子高发髻,身内穿低胸罗衫,外着对开襟半衫,双臂下夹长飘带环绕头部,胯下骑一猛虎于山石之上,猛虎作回头驯服状,旁题“杨香女”。另如,前堂左壁(图一三)一幅:一老者身近赤裸被置于一高崖之上,一中年男子身着圆领袍服在前行,另一童子头饰双发髻,右手执一木梯,左手回指高崖,与前行中年男子作言语状,旁题“元觉”。再如,一中年男子身着圆领黄色半衫,双脚赤,地上有头猪状动物在拱地,天上有鸟数只在飞行,旁题“舜子”。这与后世相传的二十四孝图有许多不同之处。粟城村西古墓中绘画的“杨香女”一幅,在其他行孝图中,首先人物是一男子,旁题是“扼虎救父”;而旁题“元觉”的一幅,则是“孝孙原谷”;再就是旁题“舜子”一幅,与后世行孝图中不同之处就更多了。一是后世行孝图中旁题为“孝感动天”,二是后世的行孝图中的大象帮其耕地、飞鸟代他锄草,而粟城村西古墓中却是猪为其耕地。

墓中采用砖雕来模仿地面上的木建筑,雕出柱、枋、檐椽、斗栱等种种木构件,这应是当地工匠们完全参照平日生活中所见所闻,用砖雕的形式来复制地下的建筑。这种采用大木作的手法,完全与宋《营造法式》相同。

其次,这幅几乎成宋代墓葬标志性的“妇女启门”图(图一四),更是晋中高等级宋墓的象征。

再就是墓中所有人物的头饰、服装均是宋代的样式。

可以确切地讲,粟城村西的古墓,就是一座北宋年间的墓葬。

有专家学者考证,二十四孝图是元代郭守敬之胞弟郭守正整理并作为元朝“训童蒙”的教材。此说虽存许多争议,但从许多文献记载来看,《二十四孝》一书出现于元代,并不止一种,可考者就有福建郭居敬、江苏无锡王达善所编纂的两种《二十四孝》。两种书均是以虞舜“孝感天地”的故事起首。这和粟城村西宋墓中“二十四孝”不一样,也就都在情理之中了。

粟城村西宋墓对我们深刻地了解晋中,了解左权(前为辽州)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北宋时期,宋朝北方有一强大的辽国,辽国不仅立国比宋朝早,领土面积也大于宋朝,宋朝根本不是辽的对手;然后就是西北部党项族建立的西夏,西夏与北宋多年作战,西夏骁勇善战,宋朝屡战屡败;再后来,女真族建立起金,金先灭辽,再攻宋。此时的宋朝(北宋),国力大衰,人民生活困苦,朝廷已有南迁之意。而晋中,因处于北方的中心位置,远离战争,却保持了经济的相对发达。也正因为有了相对的经济基础,在北宋时期,在晋中大地上,辽州(今左权)的士族才在那个时代,建造了一座如此辉煌的墓葬,并留下了与今几乎完全不同的“二十四孝”图。

我们可以通过粟城北宋墓葬,进一步了解左权(辽州)在宋时的人文、民俗、建筑和当时科学技术的壮观,以及汉文化中孝的演变。

猜你喜欢
行孝二十四孝彩画
地方彩画的研究与发展文献评述*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西夏文献中“二十四孝”故事生成考略
浅谈传统彩画在近代建筑装饰体系中的续存与革新
新二十四孝
王祥行孝故事探析
陈俊吉绘画作品选
“行孝”故事口头/书面表述差异与传播实践中的价值发生问题
浅谈小学生孝道文化的教育
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