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过程的规划监督

2018-05-29 09:42
城乡建设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核验建设工程全过程

■ 李 毅 卢 希 黄 鹤

一、实施背景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的意见》(市规划国土发〔2018〕86号)要求,将规划监督嵌入到建设工程施工环节中,确保建设工程满足规划许可的要求,由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协助建设工程核验处开展对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的技术服务工作。为提高全过程监督的效率,提高全过程监督的信息化水平,建立以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的信息化网络交互系统,势在必行。

目前,规划监督人员主要根据建设单位报送的建设工程各阶段的测绘成果掌握建设工程的进度,并采用现场监督的方式,到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进行核查,无法做到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核查。

由于建设项目多,规划监督人员少。规划监督人员无法快速、便捷地了解工程施工情况和用地实施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各在建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整体信息化水平偏弱,日常工作无信息平台支持。

对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情况和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现场数据采集工作,分四个阶段展开,即:开工放线(灰线)阶段、工程施工到正负零阶段、建设工程结构完工阶段、建设工程竣工阶段。

在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测绘单位应依据建设工程核验处推送的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文件对其建设用地、代征用地、主体工程、配套设施、周边环境的实际状态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和调查核实,形成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划数据比对图表、现场照片等为主要形式的测绘成果,并及时通过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系统移动端推送至建设工程核验处管理端,辅助建设工程核验处开展具体的审核工作。

二、工作流程

(一)建立工程项目

建设工程核验处向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推送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文件,并通知建设单位做好配合工作。在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系统中建立起相应的工程项目,录入相关的工程项目信息,并将相关资料输入系统。包括规划专题数据(用地许可证)、审批数据(规划许可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用地范围影像图、用地范围地形图)等底图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随工程的进展进行更新。

(二)建设工程“灰线”阶段

采集带有位置信息的建设工程“灰线”阶段现场、用地许可范围内代征地现场的基本情况的照片(全景)数据,对建设单位组织放样桩点坐标的实测结果与规划许可的建筑物角点坐标、间距等内容进行比对的报告一同推送至系统管理端,通过管理端可查看工程灰线阶段现场的基本情况,辅助建设工程核验处开展审核工作。

(三)建设工程“正负零”阶段

采集与灰线阶段具有相同位置信息的建设工程“正负零”阶段现场、用地许可范围内代征地现场的基本情况的照片(全景)数据,与建设工程位置、建筑物角点坐标、间距等内容实测并与规划许可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对的报告,一同推送至管理端,通过管理端可查看工程正负零阶段现场的基本情况,辅助建设工程核验处开展审核工作。

(四)建设工程“主体结构封顶”阶段

采集与灰线阶段具有相同位置信息的建设工程“主体结构封顶”阶段现场、用地许可范围内代征地现场的基本情况的照片(全景)数据,建设工程平面位置、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物角点坐标、间距等内容实测并于与规划许可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对后的成果报告等一同推送至系统中,通过系统可查看结构封顶阶段工程现场的基本情况。

(五)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采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现场、用地许可范围内代征地现场的基本情况的照片(全景)数据,对建设工程主体的位置、高度、层数、面积、间距等测量数据与规划许可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对的结果等一同推送至管理端,通过管理端可查看现场的基本情况。

三、功能实现

通过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系统的建设,第三方技术服务人员利用智能终端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为建设工程核验部门提供了一个高效、安全、实用的建设工程全过程信息化监督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现场终端的数据采集、资料查询、拍照、GPS定位、数据实时交换等一系列功能,减轻建设工程核验部门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做到对建设工程各阶段即时监督。

通过采用全过程监督系统可以有效减轻建设工程核验人员工作负担,改进监督手段,有效提高监督效率,实现全过程监督信息化,档案电子化。

系统建设按照前期、中期、后期三个周期建设,逐渐形成以移动端、管理端和后台GIS一体化数据库为基础的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系统。

(一)管理端(前期)

管理端布设在建设工程核验部门,以建设工程核验部门使用为主,根据布设位置,设置不同的权限,以规土委核验处、各区核验科为主要使用对象,设定不同的权限,例如规土委核验处可查看全市范围的被监督的建设工程,各区核验科查看本区范围的被监督的核验项目。

管理端主要的应用服务包括: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GIS定位、信息查询、数据导入、用户管理、角色管理、业务审核等功能。同时对建设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进行全过程的数据资料保存,形成随时可以查阅的电子档案。

管理端主要的数据服务内容包括通过在线服务调用方式规划专题数据(用地许可证)、审批数据(规划许可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用地范围影像图、用地范围地形图)等底图资料,回传的现场图片(全景)、数据比对报告等,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回传的现场图片(全景)、数据比对报告随建设工程的各阶段进行更新。

通过连接服务器,分阶段接收来自移动端的推送数据,内容包括施工各阶段现场、用地许可范围内代征地现场的基本情况的照片(全景)数据,和在线服务调用方式规划专题数据、审批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叠加。

建设工程核验部门通过管理端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空间地理位置定,根据需要叠加不同的底图数据,查看所有具有空间定位信息的现场照片(全景),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阶段建设工程现场的情况,及时了解施工进度,并对建设项目的代征用地实施情况进行核查。可以查看本建设项目的基本信息、根据需要追溯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情况,具有统计分析、用户管理、配置管理、文件库管理等功能。

平台总体架构图

管理端系统组成

移动端系统组成

将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信息、相关许可文件、核验成果等文件关联形成完整的建设工程档案信息。

(二)后台数据库(中期)

GIS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结合,实现对移动端和管理端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从移动端到管理端数据的传输,对整体全过程规划监督数据进行管理,管理端具备相关的应用管理、数据管理等功能。

(三)移动端(后期)

移动终端基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开发移动APP。移动系统终端的主要功能是用户管理、GPS定位,采集照片(全景)数据、资料查询等功能。

系统采用移动互联网、编解码及压缩技术,使现场作业员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将工作过程中采集的带有定位信息照片(全景)等数据通过3G/4G/WIFI发送到管理端(或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经处理后统一发送),管理端可以查看移动端用户回传的照片等情况。

四、系统组成

(一)移动通信接入系统

建立与移动通信或规管专网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这个接口可以和移动通信网的各类终端进行消息的传递。

(二)移动业务应用系统

主要提供用户登录、位置服务、多媒体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上传服务等功能。

(三)安全访问控制系统

主要包括安全控制管理、移动接入安全、软硬件平台安全、网络设备完全等。

(四)应用接口系统

无缝对接全过程监督系统,对业务数据、服务进行分类整合、信息交互、文档管理,建立起全过程监督系统应用,并根据需求不断增加应用。

五、拓展性研究

在建设工程竣工后,经建设工程核验部门验收合格之后,可以利用在全过程规划监督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或获取建筑物(群)的三维数据,对建筑物(群)进行三维立体建模,通过开发三维数据管理子系统实现对数据的整合、整理、一致性检验。将实际建成的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合成比对,使显示规划与实际之间的差异更加直观。

随着城市向智慧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的不断发展,城市三维地形图的建设不断完善,通过建立三维数据管理子系统,对已经完成的建筑物建立三维模型并导入到三维立体地形图中,成为三维立体地形图更新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核验建设工程全过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20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停下!请接受身份核验
《金桥》2020年度新闻记者证拟通过年度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中外玩具制造》编辑部2020 年度核验新闻记者证公示名单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