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指数研究综述与分析

2018-05-29 10:32范洋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互联互通一带一路

范洋

摘 要: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公开发布的与“一带一路”建设及沿线国家情况相关的指数研究,对其进行对比与分析。指数研究呈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状况、投融资环境、我国参与“一带一路”相关情况。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薄弱,但合作潜力巨大,我国在合作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针对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调整经济合作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 指数 互联互通 投融资风险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同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同年12月,在當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一带一路”成为特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专有名词,并逐步成为统筹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长远、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共同发布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实施,需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水平、产业特征甚至地缘政治风险等进行综合评估,以便为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奠定基础。因此,“一带一路”相关的指数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评估各种不同的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以下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发布的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指数及报告,对其进行对比综述。旨在基于标准化数据综合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经济状况、“一带一路”建设情况、“一带一路”参与情况。一方面借鉴指数研究说明现状,另一方面提出可能的发展方向及政策建议。

一、“一带一路”指数研究百家争鸣

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发布的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指数及报告,对其进行对比综述。“一带一路”指数研究百家争鸣,就本文所涉及的二十余项“一带一路”指数来看,其发布机构有国家级智库、权威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以及业内权威企业。尤其是国家信息中心作为国家级权威智库,发布“一带一路”指数研究覆盖面广、时效性强,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权威的智力支持。从这些指数研究的侧重点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发展情况;研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情况;研究细分行业参与“一带一路”情况;从区域层面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情况(如表1所示)。

(一)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发展情况

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发展情况的指数最多,也最重要、最具权威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提供了对各个国家不同视角的考察,指数分别从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发展、地缘政治风险、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情况进行量化比较。

“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指数(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1][2]从经济发展、竞争力、创新力、信息化发展水平、效率、基础设施建设六大维度,对比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态势,并将其分为“优越型”(200—100分)、“稳健型”(100—70分)、“潜力型”(70—35分)、“薄弱型”(35分及以下)四个等级。研究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分指数和重要指标的权重。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联合发布)[3],从发展环境、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三大维度构建了指数模型。指数系统整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数据,旨在评估各国发展前景、发现投资机遇、提示潜在风险,促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安全指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发布)从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四大维度构建指数模型。四大维度下又分为32个子指标。根据数据可得性,尽可能多地选取了“一带一路”沿线46个国家作为样本。在对样本国家进行综合量化评估,开展特征分析、国别分析和区域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总结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外投资安全的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信息化发展指数(由国家信息中心发布)[4]测评沿线国家的信息化产业发展潜力,从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基础、ICT应用、ICT产业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带一路”信息化发展指数(the Belt and Road-information development index, B&R-IDI;)。将沿线国家从“高”到“低”划分为五个水平,指数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建议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跨境电商、打造信息平台、开展信息合作,提高信息化发展水平。

“一带一路”信息化投资指数(又名丝路信息化指数,由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发布)综合评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中国)的信息化、经济发展与资源保障水平,评估共覆盖66个国家。指数显示,中东欧国家信息化投资环境最为成熟,而中东和中亚国家则普遍在能源资源方面具有强大保障能力。

“一带一路”能源投资政治风险指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能源与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发布)从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六大维度构建模型,共有37个子指标,参考了共11个大型全球数据库,评估覆盖“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以全面量化评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及其主要变化原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从经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机制五个维度构建模型,供设计56个指标,指标权重通过熵值法和专家赋权法给出。所有指标数据来自世界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传统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的数据库或发布报告,评估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其中,经济、社会、环境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组成要素,基础设施、机制则是驱动该系统运行的内在机制。

(二)研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互联互通情况

研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互联互通情况的指数相对较少,旨在反映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尤其是经贸合作,以及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度指数(由国家信息中心发布)[4]从政策沟通度、设施联通度、贸易畅通度、资金融通度、民心相通度五个维度,构建了包括12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样本国家为“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测评结果显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成效进一步显现:从政策沟通度来看,我国与沿线国家领导人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完善;从设施联通度来看,交通设施特别是航空联通水平不断提高,中欧班列加速与沿线国家的铁路联通;从贸易畅通度来看,我国与28个沿线国家贸易额保持增长态势,双向投资合作也得到拓展,贸易畅通水平不断提高;从资金融通度来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正在逐步深入,金融支撑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从民心相同度来看,我国与中亚地区的民心相同水平提升明显,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合作期待最高。2017年国别合作度平均得分为45.11,较2016年提升1.56分。

“一带一路”国别贸易合作度指数(由国家信息中心发布)[4]从贸易进展、贸易结构、合作潜力三个维度、8个二级指标组成,量化分析我国与各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潜力。三个维度的权重分别按40、40、20分配。测评结果认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未来贸易增长潜力巨大,特别是与周边国家贸易合作越来越紧密。从贸易总量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双边贸易额遥遥领先;从贸易依存看,中国与东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国家贸易依存度较高;从贸易均衡看,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均衡度有待提高,与多个沿线国家贸易差额较大。

“一带一路”发展指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受国家发改委委托)试算最近四年的指数数据,从不同维度客观反映了“一带一路”建设成就,以及中国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的重要贡献。

“一带一路”五通指数(由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发布)[5]是国内外首份全面系统评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互联互通状况的指数。“五通”指数指标体系由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构成,实际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尽可能多地选择了《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提及、且与互联互通紧密相关的指标数据,部分指标反映了与中国互联互通的情况.

(三)研究细分行业参与“一带一路”情况

研究细分行业参与“一带一路”情况的指数相对较多。这些指数从不同的行业视角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应状况进行考察,其中有些指数由细分行业内的权威的机构发布,有自己独特真实的数据来源,采用微观数据构建指数,保障了最大程度的可靠性。这些指数可用来指导细分行业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了解不同行业受“一带一路”计划的影响程度。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商物流发展指数(由中国物流城市联盟等机构联合发布)显示, “一带一路”沿线总体处在电商物流界的“发展中阵营”,沿线国家电商市场整体成熟度较低,市场活力与潜力尚未充分激发;经济发展质量、网络覆盖率和物流绩效是推动各国电商物流发展的三大驱动要素;各国物流绩效的综合表现与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电商市场交易额增速和各国民众对本国物流行业的主观满意度等三项指标均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一带一路”航贸指数(由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6]由“一带一路货运贸易指数”和“海上丝绸之路运价指数”构成。其中“一带一路货运贸易指数”包括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分类指数包括“一带一路贸易额”、“一带货运量”和“一路货运量”,涵盖“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和地区。“海上丝绸之路运价指数”包括进口集装箱运价、出口集装箱运价、进口干散货运价和进口原油运价,以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外贸货物运输主要航线上的运价为样本。航贸指数不仅反映贸易发展情况,还能直接反映贸易额、货运量、运输价格三者之间的变化和相互关系;不仅能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一带一路”桥头堡的优势,更能从国家层面全面反映“一带一路”的实施效果。

“一带一路”青岛航运指数(由青岛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发布)以青岛到韩国、日本、东南亚、中东、地中海、欧洲、非洲等航线的运价、运量与成本为样本,以箱量为分配權重参考,以运价为基础,形成比值变化趋势,反映了市场在运价、运量、成本等各方面相互关系,客观反映了市场的形势、发展趋势及规律。青岛航运指数以周为发布单位,发布平台主要在青岛财经网。

海上丝路指数(由宁波航运交易所发布)[7][8]由进出口贸易指数、出口贸易指数和进口贸易指数构成,数据来自海关月度进出口贸易数据,采用国际通行的指数计算方法进行编制,用初值、终值相结合发布。从总体、分区域、分运输货物类别的不同维度,衡量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间的经贸发展水平,反映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企业影响力指数(由国家信息中心发布)[4]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构建关注度和美誉度两个维度,4个二级指标的指数模型,确定国内204家企业参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和分析一定时间内国内外主要新闻网站、社交媒体、论坛等渠道中与样本企业参与“一带一路”话题相关的数据,数据量共计160亿条,评选出了“一带一路”企业影响力50强榜单。指数显示,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热情高涨,综合影响力逐渐提升,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影响力开始显现。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建筑、金融类企业影响力较大;从地区分布来看,影响力较大的企业主要来自北京、广东、上海等地,中西部地区企业相对较少;从涉及行业看,制造、建筑、金融类企业影响力相对较大,互联网IT类企业异军突起。

“一带一路”智库影响力指数(由国家信息中心发布)[4]从研究成果、传播平台、社会关注三个维度构建了包括7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的测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与“一带一路”研究相关的120家智库作为参评对象,推出国家级智库、地方性智库、社会智库和高校智库四大榜单,同时评选出国内“一带一路”发声较多的专家榜单。

“一带一路”媒体关注度指数(由国家信息中心发布)[4]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两个样本库,其中传统媒体由发文量、下载量、被引量三个指标综合评价;网络媒体由发文辆、搜索引擎平均收录量、Alexa排名三个指标综合评价。样本覆盖255家国内报纸、754家期刊和294家新闻网站。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风险指数(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发布)[9]选取“一带一路”65个相关国家作为研究样本,以专利壁垒、法律保护强度、研发实力、技术交易强度、制度环境、经济环境、投资贸易紧密度七个维度构建模型,展示各国知识产权环境变化,整合梳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立法基本情况等信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因地制宜制定知识产权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一带一路”旅游指数(由凯撒旅游、携程网联合发布)统计旅客出行信息,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区别,刻画中国游客的旅行偏好。

(四)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的情况

从区域分化的角度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情况的指数较少,它们对省市层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具体有效的参考意见。

“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发展指数(凯迪网络数据研究中心发布)选取了贸易往来、投资往来、经济合作、科研技术国际化、信息流动、人员交往六大类共18个指标,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发展的指数评价体系。指数将广东、广西、海南等9省市和重庆、云南等9省区分别作为“一路”和“一带”的所涉省份纳入比较体系。

“一带一路”省市参与度指数(国家信息中心发布)[4]指标体系由政策环境、设施配套、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综合影响五大维度、14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组成,对国内31个省区市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华东地区参与度水平领先;各省区市“政策环境”相对较好,“设施配套”和“人文交流”差距明显。

“一带一路”省市外贸竞争力指数(由国家信息中心发布)[4]由外贸进展、外贸结构、发展潜力三大维度、8个二级指标组成,3个维度分别按照40、40、20的权重分配,分析各省区市与沿线国家的外贸合作水平和前景。指数显示,各省区市与沿线国家贸易规模差距很大,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从外贸结构看,各省区市对沿线国家的外贸格局进一步优化,贸易出口对当地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二、“一带一路”指数构建多采用层次分析法, 方法论科学可行

综观各种指数构建方法,大多是首先将大问题分为不同方面,再在不同维度下细分各项子指标,然后搜集相应数据,依不同权重进行综合合成的方法。指标层级可视问题复杂程度再进行细分。在方法论层面,这种指标构建思路借鉴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的思想[10]。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1970s初期提出的一种针对定性问题的定量化处理方法,是系统科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11]。它一般被用于多目标决策,用于评判各个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的优劣程度。层次分析法(AHP)简便易用、灵活有序,允许对一些客观现实进行主观评判,从而解决了很多定性指标无法定量化描述的困扰。当要描述的问题受到多个要素相互影响,且各要素存在层次关系,或者有非常明显的类别划分时,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12]。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决策单元评价、决策单元排序问题,本文所描述的指数构建也是层次分析法的广泛应用之一。

“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情况的比较分析。而研究要刻画的问题,例如多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投资风险、营商环境、行业发展环境、地区参与水平等,不仅蕴含多个层次,而且难以量化比较。对这样的问题,适宜逐层分解至可以用数据刻画的层次,然后再依据问题的具体侧重点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合成,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因此,“一带一路”相关的指数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方法论而言是科学适宜的,兼顾易用性的同时保证了结果的科学可靠。

在数据搜集上,大部分指数运用传统的统计数据,也有指数采用了数据挖掘的先進技术,得到了更完备的信息,使得指数所反映的主题更为准确,以“一带一路”媒体关注度指数为代表。而聚焦细分行业的指数,多以行业微观数据为基础,保证了指数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指标权重的确定上,不少指数采用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13],考虑不同的侧重方面,对数据进行综合合成,以“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指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为代表。聚焦细分行业的指数,以实际业务量为权重,这方面以“一带一路”青岛航运指数为代表。

三、指数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条件薄弱,但合作潜力巨大

(一)沿线大部分国家发展基础薄弱,投资风险较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各项发展的基础,经济水平低下决定了沿线大部分国家发展基础薄弱,投资风险较大。

从发展水平来看。根据“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整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并呈现逆经济周期的特点。就发展程度而言,不少地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指数,沿线各国工业和信息化进程大多处于欠发达阶段,“优越型”国家占比为5%,“稳健型”国家占比为10%,“潜力型”占比则高达70%。

从投资风险来看。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安全指数,沿线样本国家投资安全指数普遍较低,尤其是西亚北非地区战事连年,是所有样本中的极低值,由此造成经济、金融、政治、社会各种安全系数较低,极大影响了对该区域的投资和贸易;而根据“一带一路”能源投资政治风险指数,能源投资风险较高的地区是南亚和北非,中东欧国家和独联体国家投资风险上升明显。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同时也是投资风险较低的地区,地区的发展基础首先取决于其经济实力。客观上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尤其是西亚北非地区,面临较低的经济水平和动荡的社会政治环境[14],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合作面临较大的困难。

(二)社会经济结构存在显著差别,需相应调整投资策略

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存在显著的区别,经济合作策略也需要相应调整。

不同区域发展差距显著,中东欧国家信息化投资环境最为成熟,而中东和中亚国家则普遍在能源资源方面具有强大保障能力。

东盟和中东欧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在2017年国家发展指数整体排名中,前十名分别是印度尼西亚、伊朗、印度、巴西、越南、新加坡、俄罗斯、葡萄牙、巴基斯坦和保加利亚。从区域来看,东盟、中东欧地区表现出众,各项指标数据得分均靠前,平均得分远高于其他区域。哈萨克斯坦、泰国、约旦、印度、土耳其等国在工业和信息化实力增长上表现出强劲的态势,未来将是迅猛崛起的经济区域,其中一些国家率先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将成为中国展开产能合作的重点区域。

基建合作是“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近两年,跨国参与者对“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热情显著提高,跨国基建新签合同数量和合同额大幅增长,2015年新签合同额比2014年增加150%,2016年新签合同规模虽然比2015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显示,2017年,各国经济普遍企稳,发展指数回落,但在当前经济周期中,各国将保持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基建发展也将延续稳步上升的趋势。各国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呈现扩张趋势,东盟、南亚和葡语国家市场需求最为强劲。整体而言,未来“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巨大且将保持上升态势。

同时,通过分析各种指数,也可看出合作存在诸多不利因素,需要引起特别注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安全指数显示,过去几年中,除个别战乱国家以外,“一带一路”国家社会、营商环境相对平稳,但政治和金融环境波动明显,造成多方面不利影响,极大影响了双边、多边投资和贸易。“一带一路”能源投资政治风险指数显示,越是能源资源投资环境风险高的国家和地区,因为受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责任的高压力,原本不清晰不完善的环境法律规章就越有突然改变或者被高度政治化的危险,给能源资源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分析“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一带一路”地区地形非常复杂,客运交通方式仍然以航空交通为主,交通路径仍然以点对点方式为主,陆路运输通道以低等级公路居多,且多数存在缺失或瓶颈段,不能有效贯通,不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发展贸易。

(三)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前景广阔

“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指数显示,各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跨度较大,各个细分领域差异比较显著,其中资源丰富、经济增长空间广阔是多数“潜力型”国家的共同特点,大多数“潜力型”国家的工业竞争力、信息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产业合作空间较大。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交通和电力行业成为国际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引擎。2017年,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高于基础设施总体发展速度。许多“一带一路”国家把交通和电力设施列为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重点,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将继续引领各国基础设施发展。信息化引领广阔发展前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为55.2%,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46.4%。

四、政策建议

建设“一带一路”大型信息数据中心。从本文所综述的指数研究来看,目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数据缺乏系统性和一致性。另外,由于不同国家统计口径有别,难以得到真正完整全面的数据信息,基础数据缺失这也使得各种指数的权威性不足。构建“一带一路”相关指数,难点不在于界定问题、划分指标,而在于搜集数据,模型往往要迁就数据可得性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情况,很多数据可以重复使用,而在分散化、各自为政的研究下,很多工作是重复劳动。建议建立大型数据平台,对“一带一路”发展领域相关数据统一搜集整理。必要时可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共享联席机制,搭建能够双边或多边共享的多国信息平台,有利于各国之间就本国情况充分了解和沟通。

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构建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国际商贸物流通道[15]。加强政策性资金支持,完善融资保障体制,以两优贷款、官方出口信贷等政策性金融工具为先导,积极引导商业性资金的支持,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促进双边、多边合作。充分考虑和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平台的作用,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与投资所在国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不断加强和深化与东道国的金融合作[16],规避和尽量降低投融资风险。遵循经济规律,从全局着眼,以国别入手,积极吸引东道国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从政府、企业和民间三个层次与东道国开展金融合作。与依靠国内投融资和依靠国际金融机构投资相比,此举最大的好处在于将共同的利益关系落地在具体项目上,项目的整体运作将在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与营商环境之中开展[17]。这样有利于项目的本土化,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决策和经营失误。

加强科技服务,推动技术输出,以技术输出带动产能输出。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科技需求,加強科技服务,促进各国科技沟通。推动科技型企业“走出去”,以科技合作推动经济合作和工程合作:利用中资企业的技术优势,为当地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利用中国设备发展方面的优势,向沿线国家输出加工设备以及后续科技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科技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技术输出带动产能输出。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指数发布会在京召开[J].产业经济评论,2017(05):2—125.

[2]李芳芳,王璐璐,高素梅,周子学.“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指数报告[J].产业经济评论,2017(05):118—124.

[3]“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发布[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7(06):8.

[4]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5]王继民.五通指数:科学评估“一带一路”进展的标尺[N].中国经济时报,2016—07—11(004).

[6]陆华.一带一路航运指数在沪发布[J].港口经济,2015(08):62.

[7]张晓哲.海上丝路贸易指数发布将成“一带一路”成果评价指标之一[N].中国经济导报,2017—05—12(A01).

[8]包凌雁.海上丝路指数:一带一路“风向标”[N].宁波日报, 2017—05—23(B01).

[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风险指数报告发布[J].今传媒,2016,24(05):176.

[10]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5):148—153.

[11]李支元.层次分析法在多层次多指标评估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02):73—76.

[12]姜启源.层次分析法应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43(23):156—168.

[13]邓雪,李家铭,曾浩健,陈俊羊,赵俊峰.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42(07):93—100.

[14]李晓,李俊久.“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30—59,156—157.

[15]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05):598—605.

[16]黄益平.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5(01):48—53,5.

[17]于津平,顧威.“一带一路”建设的利益、风险与策略[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65—70.

猜你喜欢
互联互通一带一路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业的合作发展探讨
基于“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形势研究
“互联网+”时代“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