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忠言”不再“逆耳”

2018-05-29 09:14冯伟雄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忠言问题学生教育者

冯伟雄

【摘 要】教育者一直被称颂为“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神圣的使命和职责。实现一个问题学生的转变与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一样重要。问题学生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更需要教育者的关心和精心呵护,这样才能使他们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然而,批评教育是教育者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在对待问题学生时,批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和引导他们。对此,教育者在面对问题学生的批评方式上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者;问题学生;批评方式;策略

教师这个职业一直是被尊称世界上三大神圣的职业之一,因为作为教育者,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为每个“无知”的生命个体“传道授业解惑”,为社会孕育出品德高尚、和谐的氛围,为国家培养出能够在各行各业做出贡献的栋梁。

作为教育者,承担着如此重要的使命,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有着广博的知识背景、端正的品行以及正确引导学生的才能。从古至今,凡是优秀的、出类拔萃的好学生往往享受着老师优待和喜爱。但是,学校内除了听话乖巧的優等生外,还存在各种各样问题的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教育者1,不应该只关注优等生,忽略问题生,相比较培养一个优等生,能够让一个问题学生得到进步是同等重要的。

一、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分析

问题学生不可避免的出现,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问题。造成问题学生的原因包括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2。

对于家庭方面,父母的不良嗜好会影响孩子,他们自身存在着问题,教育出的孩子同样也是存在问题的;父母离异或者单亲家庭使孩子缺乏关爱,导致孩子变得孤僻,行为古怪,自卑促使他们不善于沟通交流,这样就使他们无法接受别人批评,性格比较偏激;留守儿童更是得不到父母的管教,总是得到老人的过分溺爱。

对于学校方面,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以及教育方式不得当也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社会方面,现代社会环境中存在着许多不良风气,互联网、多媒体等发展迅速,严重影响着孩子。很多孩子为了所谓的“酷”、“帅”、“潮流”等,沾染很多不良行为习惯,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二、问题学生改造策略探讨

作为教育者就必须高度关注问题学生,而在对待问题学生的批评教育上要有极高的智慧。

实现一个问题学生的转变,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更是一个教育者能力的体现。简单粗暴的批评只会让学生增加更多的心理伤害,产生逆反抗拒心理,唯有方式方法得当,正确对待问题学生,“朽木也可以做成一件美雕”。

作为教育者,就需要好好研究“批评”这门学问,从而使问题学生能够健康发展。综上所述,在问题学生的批评方式上,我提出以下几种策略。

(一)充满爱心与耐心,“因材施教”

每个人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都值得教育者的精心培育。在对待问题学生上,更能体现一个教育者的爱心与耐心。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教育者在批评教育时候,要“因材施教”。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育者更应该用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去接近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渐渐敞开心扉,走出心理阴影。切忌使用过激的言辞和行为,需要私下沟通,点到即止。以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我曾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小李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小李就变成了一个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爷爷奶奶又溺爱有加,导致他越来越放肆,养成我行我素的脾气性格,不听从别人善意的提醒和管教,在一至四年级时更不听从老师的教导,从不完成作业,成绩极差,还经常做一些坏事,养成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后来进入五年级后,他在我的班中学习,我发现他很有潜力,只是有很多坏习惯,所以在他身上倾注了很多心思。从多方收集信息以及观察他的日常动态,了解他的“病因”所在,在言语上和行动上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劝诫,他逐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改正,最后考上了重点初中。

当下,我们所看到的教育者大多在面对学生出现错误时候,都注重批评学生的过程,就像审判犯人一样,询问学生何处犯错,为何会犯此种错误,防止以后再犯。学生处于被强迫状态,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存在强大的逆反心理,他们很难心服口服的接受,所以再次犯错误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同时也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但如果教育者能以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提出批评,让“忠言”不再“逆耳”,学生其实反而会更主动接受,自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因此,将道理和情感穿插在批评中,提高批评的智慧水平,增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有更多的问题学生得到转变。

(三)选择适宜的场合和时间

教育者在对问题学生提出批评时,场合、时间和语言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尤其是问题学生,他们在出现问题或犯错误的时候更为敏感,自尊心更强。所以,为了保护问题学生幼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育者应该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或者学生在意的人面前提出批评。此外,教育者自身坚决不能在背后对学生进行指指点点,到处议论他们的问题或者缺陷,否则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心理上带来压力和伤害。

在时间的把握上面,教育者要慎重选择。正所谓趁热打铁,这样效果才显著。如果时间过早,许多条件不成熟,不能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如果“秋后算账”,批评就失去针对性,就变得毫无意义。所以,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选择适宜的时间。

三、结语

作为教育者,在对待问题学生的转化问题上,要对其更精心的呵护与关爱。实现一个“问题学生”的转化,也是对教育者工作能力的极高的肯定。教育者对问题学生的批评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在批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尊重及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情绪不受伤害,还要真正做到让忠言不再逆耳,让问题学生主动接受、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决定用行动改正自己的问题,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健康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

[2]甘林燕.浅谈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几个问题[J].管理学家,2011.

猜你喜欢
忠言问题学生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要听得进忠言
增广贤文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忠言也可顺耳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