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改良椎体成形手术效果研究

2018-05-30 09:11兰思恒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椎弓经皮椎体

兰思恒

随着人口老龄化增加,全球约2亿骨质疏松患者[1]。骨质疏松症会造成骨组织内钙的逐步丢失,引起骨强度及骨密度的降低,易诱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OVCF目前只能大概确定慢性腰痛的发生时间,而骨折的发生时间大多是不能精确确定[2-3]。作者对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改良,对OVCF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骨科行椎体成形手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18例。纳入标准:经非手术方案治疗>1个月无明显改善者;CT及MRI影像学资料齐全且明确定位骨折区域;同意接受椎体成形手术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拒绝接受PVP手术治疗者;脊柱肿瘤或感染引起的病理性骨折者;经CT或其他影像学资料无法确定骨折部位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118例)及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其中交通事故外伤38例、跌摔伤20例,高处坠伤10例,50例无明确外伤史,分别是T10、T11、T12、L1、L2及L3骨折。观察组患者其中交通事故外伤25例,摔跌伤20例,高处坠落伤10例,45例无明确外伤史,骨折椎体为T10、T11、T12、L1、L2及L3。见表1。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腑卧位,根据椎弓根的体表投影确定穿刺点,在C型臂X线荧屏监视引导下穿刺椎弓根进入伤椎,在导针引导下空心钻钻入伤椎,建立4.5mm的工作通道,并经C型臂X线荧屏监测确认正确位置,使穿刺套管剪短在侧位到椎体前内1/3处,在正位荧屏下到达椎弓根与棘突之间,将配置好的骨水泥注入至指定椎体内。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改进操作,术前根据骨不愈合状况设计穿刺方向,在C型臂X线荧屏监测引导下进行手术,选择患者双侧椎弓根引针,靶向穿刺至骨不愈合区域,使穿刺套管剪短在侧位到椎体前内1/3处,在正位荧屏检测下到达椎弓根与棘突之间,密切监视穿刺针的位置,将配置好的骨水泥通过侧扣推管以骨折区域为中心,分别朝向骨折区域上方及下方的非骨折区域由前往后注入骨水泥。C型臂X线机荧屏监测骨水泥填充情况,在骨水泥填充效果达到满意后可将导管拔出,注射骨水泥的过程切记不可暴力推送,遇到骨水泥渗透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

1.3 观察指标 手术基本情况指标: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透数及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手术前后VAS评分:根据术后疼痛水平通过视觉模拟评价系统(VAS)进行评定[4],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评分越低疼痛越轻。术后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5]评价生活质量,主要有7个维度,包括躯体角色(4 项)、躯体功能(10项)、躯体疼痛(2项)、情绪角色(3 项)、心理健康(5 项)、活力(4 项)、社会功能(2 项),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患者的基本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x±s)

2.2 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情况(x±s)

2.3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x±s)

3 讨论

OVCF目前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研究发现[6-7],它不仅会给病人带来急性的后背疼痛,由于椎体压缩导致的脊柱畸形,会引发较多功能障碍,例如胸腹腔容量减小,肺功能下降,活动能力受限,严重情况会使患者无法维持正常体位,甚至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OVCF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临床问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OVCF常用治疗方法[8]。但有研究显示[9],患者在接受PVP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主要由于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不充分。

OVCF在临床上首选治疗方法为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止痛药、中医中药、功能锻炼及抗骨质疏松等治疗方式。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均可以使症状得到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对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10]。研究发现[11],PVP对于非手术治疗不佳的OVCF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快速止痛、加速患者康复。但仍有一些患者经过PVP治疗后症状仍未缓解,还会出现强化椎体再塌陷的情况。且临床上PVP治疗的成功率大约为89%~93%。表明该治疗方法对于OVCF患者仍有改善的空间[12-14]。

改良后的PVP治疗会弥补传统PVP会使骨水泥弥散至远离骨水泥注入点区域困难的不足[15]。应用带侧孔的骨水泥推注器两点推注来增加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充填分布,且用双侧椎弓根入路。具体改良方法是在手术前借助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对骨折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规划出最优的穿刺路径[16-17]。尤其在手术中可以通过X线荧屏观察的帮助下随时调整穿刺方向,使骨水泥注入点能够更接近或者直达患者骨折区域,加上通过侧口推杆来靶向调控骨水泥的推注方向。在骨折区域的上方和下方注入骨水泥。

本资料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骨水泥渗透个数(18个)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传统PVP相比改良后PVP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的前提下,不仅减少骨水泥渗透个数还能靶向针对骨折区域。通过手术前后骨密度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骨密度逐步升高,且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腰椎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后PVP治疗方式较传统PVP可以更好的增加患者骨折区域骨密度,加速患者康复。通过VAS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逐渐降低,且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改良后PVP较传统PVP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骨折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病症。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改良后椎体成形手术能降低术后疼痛、提高术后骨密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Johnell O, Kanis JA. An estimate of the worldwide prevalence and disability associated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s. Osteoporos Int,2006, 17(12): 1726-1733.

[2] 葛瑞, 梁志强, 宁飞鹏,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4, 22(20): 171-174.

[3] 孙辉,臧学慧,高立华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注入黏丝期骨水泥后的再骨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25): 4657-4660.

[4] 郑怀亮. 脊柱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8): 4014-4015+4025.

[5] 张留平,李梦,谢庆磊.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23): 5989-5991.

[6] 祝腾蛟,田耘,周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微创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12): 1121-1124+1128.

[7] Ma Zhaobang, Lu Jianjun, Sun Liang, et al.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aged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s.Journal of Orthopaedics, 2011, 14(6): 636-638.

[8] 王新,丁江平,何强,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93例临床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 1828-1830.

[9] 杨惠林,李茂,王根林,等.勿忽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后病椎再骨折.中华创伤杂志, 2015, 31(11): 961-962.

[10] 刘瀚霖.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02: 312-313.

[11] 刘晓霞,张素珍.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致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河北医药, 2012, 34(3): 474-475.

[12] Ma R, Chow R, Shen FH. Kummell's disease: delayed post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vertebral body. Eur Spine J,2010, 19(7): 1065-1070.

[13] Tanigawa N, Komemushi A, Kariya S, et al.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tebral body bone marrow edema pattern on MR images and initial clinical response.Radiology 2006, 239: 195-200.

[14] Teng GJ, He SC, Guo JH, et al. A simplified method of opacifying and mixing acrylic cement fo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a clinical and in vitro study.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05, 28:570-577.

[15] 郭宇森,鱼敏.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应用效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6, 20(4):391-392.

[16] Chen WJ, Kao YH, Yang SC, et al. Impact of cement leakage into disk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J Spinal Disord Tech. 2010, 23: 35-39.

[17] He SC, Teng GJ, Deng G, et al. Repeat vertebroplasty for unrelieved pain at previously treated vertebral levels with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Spine. 2008, 33: 640-647.

猜你喜欢
椎弓经皮椎体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胸椎骨折患者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