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汤治疗湿热型慢性肾炎临床观察

2018-05-30 09:11武亚丹程锦国林文博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土茯苓清汤慢性肾炎

武亚丹 程锦国⋆ 林文博

慢性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是肾内科常见而难治的慢性肾脏疾患,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及血尿。其大部分起病隐匿,病程缓慢,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终末常发展为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1]。CGN的病理机制复杂,治疗颇为棘手,目前西医尚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作者采用小清汤治疗湿热型慢性肾炎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10月本院湿热型慢性肾炎患者60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药学会肾病分会[2],《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判定(2006年)》拟定的标准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湿热证诊断标准:口干不欲饮,咽痛,小便赤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等。纳入标准:(1)符合湿热型慢性肾炎诊断标准。(2)年龄18~65岁。(3)患者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类疾病。(2)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3)合并其他疾患,如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肝功能不全或肾功能失代偿。(4)妊振期及哺乳期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47±4.56)岁。平均病程(5.24±0.75)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3.2±5.44)岁。平均病程(5.56±0.8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1)一般治疗:限制食物中蛋白质、磷、钠的摄入;嘱患者注意休息,戒烟酒,可进行适当锻炼。(2)对症治疗:服用ACEI或ARB等药物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清汤治疗,小清汤方基本组成:土茯苓20g、半枝莲20g、泽泻20g、忍冬藤20g、漏芦片20g、菝葜30g、黄柏10g、天龙1条、柴胡15g、半夏15g、白芍10g、黄芩10g、党参20g、甘草6g。治疗过程中随证加减。水煎,1剂/d,早晚分服,疗程共8周。

1.3 疗效观察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尿红细胞数、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并根据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判断两者治疗疗效。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拟定。临床控制: 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24h 尿蛋白定量<0.2g,高倍镜下尿红细胞消失,肾功能正常。显效: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24h尿蛋白定量持续减少≥50%,高倍镜下尿红细胞<3个,尿沉渣计数接近正常,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差不>15%)。有效: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24h尿蛋白定量持续减少≥25%,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5个,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恶化。中医证候积分观察: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评分标准:口苦(2分)、口渴不多饮(2分)、小便短赤(1分)、恶心厌食(1分)、腹胀(1分)、舌苔情况(2分)、脉数(1分)、无相关症状(0分)、总分(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2.3 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尿红细胞数、24h尿蛋白定量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患者肌酐、尿素氮、尿红细胞数、24h尿蛋白比较

3 讨论

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尿血”“腰痛”等范畴,证属本虚标实,其病机错综复杂。近年来随着中医对慢性肾炎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发现湿热与慢性肾炎的关系非常密切[3-4]。湿热可以壅滞三焦,三焦不利,气血运行不畅,可以导致诸脏功能失调。水湿是产生湿热的基础,中医认为慢性肾炎以脾肾亏虚为本,《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生湿,湿蕴生热,而脾喜燥恶湿,湿热又可以反过来影响脾的升清功能。《素问.水热穴卷篇》言,“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肾虚聚水成湿,水湿停滞易日久化热,湿热稽留阻滞脉络,肾络不畅,肾失封藏,可致精微外泄。湿热亢盛损及营血,血热妄行溢出脉外,可出现出血尿的临床表现。湿热既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可以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影响脾肾功能。湿热不除,症状难消,它是导致该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重要原因,因此清利湿热对治疗慢性肾炎尤为重要。湿热源于正虚,而又可以加重正虚,此时徒补虚损,则湿热会更加严重[3]。小清汤方中土茯苓、半枝莲清热解毒,使湿毒清消分利,《本草正义》中有言,土茯苓搜刮湿热蕴毒,能入百络,故可清肾络之湿热瘀毒;忍冬藤、漏芦片、菝葜祛风胜湿,活血化瘀;黄柏、黄芩清热燥湿,能清三焦湿热;泽泻利水渗湿,引热从下焦出;党参健脾益气以扶助正气;柴胡、半夏、黄芩、党参又合小柴胡汤之意,疏利少阳三焦气机,给湿邪以去路,湿去则热可消,湿热祛,此时补虚正气才能恢复;白芍、天龙活血化瘀通肾络;甘草以调和诸药。全方攻补兼施,共奏清热除湿,化瘀通络,健脾补肾之效,可以小清之力达祛邪扶正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土茯苓[5]具有选择性的抑制细胞免疫,阻碍炎症过程;此外它还能抑制革兰阳性菌作用引起的炎症反应。忍冬藤、菝葜[6]具有抗炎、减少炎症介质分泌、调理机体免疫稳态的作用。半枝莲[7]具有抗炎、增强免疫,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地龙[8]中的有效成分纤溶酶具有抗免疫、抗凝作用,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药理研究证明,清热除湿药物具有抗感染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帮助恢复肾功能,减少蛋白尿,延缓慢性肾炎的进展。

本资料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较明显,表明患者湿热症得到缓解,病情得到控制,各种临床症状也有效改善。两组患者血、尿生化指标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提示小清汤对改善肾功能有较好的作用。综上所述,小清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数,稳定肾功能,临床效果确切,为治疗慢性肾炎提供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

[1] Muirhead N. In reply to 'A perspective from the Baltics regarding the Canadi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commentary on the KDIGO Glomerulonephritis Guideline'. Am J Kidney Dis, 2014,64(2):315.

[2]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慢性肾小球的诊断、辩证分型及疗效评定.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6):8-9.

[3] 王佳媚.张佩青教授从湿热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黑龙江中医药,2014,43(4):25.

[4] 米齐悦,陈静,占永立.略述从湿热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要点.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3):403-405.

[5] 熊常初,龙利.土茯苓现代药理浅谈.国医论坛,2012,27(5):38-39.

[6] 邢杰,王淑芬,翁福海.中药抗炎作用与细胞因子.中草药,2001,32(5): 471-473.

[7] 刘婷,王晓研,曹志群.半枝莲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河南中医,2013,33(3):424-426.

[8] 丁伟伟,费德升,李玉卿,等.单味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浙江中西结合杂志,2009,19(8):512-514.

猜你喜欢
土茯苓清汤慢性肾炎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夜的清汤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护理实施效果探究
土茯苓的故事
慢性肾炎,一定会导致尿毒症吗
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远去的清汤担
土茯苓治急性尿路感染
一碗清汤的想念
方草寻源——土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