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无髁状突骨折的颞下颌关节紊乱调查分析

2018-05-30 09:11闫俊杰刘伟东李旭丹江银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磨牙下颌患病率

闫俊杰 刘伟东 李旭丹 江银华

口腔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颞下颌关节疼痛、颞下颌关节噪声和下颌运动异常[1]。据统计,患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约20%~60%,大多数发生在青少年。迄今为止,TMD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病因有多种学说[2]。本文针对外伤后无髁状突骨折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对TMD的发展趋势起到提示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丽水市外伤后无髁状突骨折的普通人群208人,其中男40例,女168例;年龄14~86岁,平均年龄(29.54±3.85)岁。

1.2 方法 调查采用问诊与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本院关节病专科门诊病历记录。包括关节声响、运动障碍、疼痛情况、头疼、耳症、其他关节肌肉情况、风湿和类风湿、家族史、不良习惯(包括磨牙及紧咬牙、大张口习惯、偏侧咀嚼等)。主诉疼痛值以视觉模拟尺(VAS)测量。临床检查包括:下颌边缘运动(包括最大开口度、最大前伸运动距离和最大侧方运动距离)、关节功能障碍、下颌运动疼痛、咀嚼肌疼痛(咀嚼肌触诊包括:嚼肌深、浅头、翼外肌、翼内肌、颞肌前、中、后部)、关节疼痛(关节触诊包括:关节外方和关节后方)。临床检查部分由两人统一完成。出现分歧时,讨论复检进行确认。错颌畸形分类方法是按照1899年EH.安格尔提出的方法[3],Ⅰ类错颌指上下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即正中位时,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Ⅱ类错颌指远中错,即当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为轻度远中错;若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双尖牙间,则为完全远中错关系。Ⅲ类错指近中错即若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时,则为轻度近中错;当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二恒磨牙间,为完全近中错关系。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MD患者性别比较 见表1。

表1 TMD患者性别比较(n)

2.2 TMD患者体征和临床症状分布 见表2。

表2 TMD患者体征和临床症状分布(n)

2.3 TMD患者与非TMD患者颌关系及前牙覆盖颌盖比较 见表3、4。

表3 TMD患者和非TMD患者颌关系比较[n(%)]

表4 前牙前牙覆盖颌盖比较[n(%)]

2.4 TMD患者和不良习惯关系 见表5。

表5 TMD患者和不良习惯关系[n(%)]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发生较大的变化,TMD的患病率呈现递增的趋势[4]。国外文献报道显示[5],TMD患者在20~30岁居多,达50.1%~83.4%。

本调查显示208名调查对象中,确诊为TMD患者94例,患病率45.2%,提示TMD在非外伤患者当中属于普遍现象,且较多调查者并未意识到TMD的存在。台湾学者Chuang[6]对258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TMD的发生率与性别有关,女性多于男性。本资料结果显示男性患病率为45.0%,女性患病率为4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调查对象当中女生要比男生多,因此可能导致出现不同的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TMD患者中,弹响和杂音占的最多,其次是开口度异常,这一结果和何伟学者调查结果一致[7]。因为弹响和杂音对患者的生活不会构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常会被人们忽视。因此应在普通人群当中进行TMD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谷志远[8]报道,咬合发生异常主要是牙周膜感受器将受力传入神经,从而引起张力改变,这种张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肌群不协调或者发生痉挛,进而导致TMD的发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Ⅱ类错颌组、深覆颌和深覆盖颌组中,TMD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非TMD 组(P<0.05)。文献报道称深覆主要是上下牙和颌骨发育过程当中出现的,因此对于TMD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咬合关系的矫正。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TMD患者存在偏侧咀嚼的坏习惯,且这种习惯导致TMD发生概率极高。这可能是因为偏侧咀嚼会导致肌纤维密度增大,导致髁突、关节窝三者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TMD的发生。因此养成良好的咀嚼习惯,可以有效的预防TMD的发生。

综上所述,TMD的发生有普遍性和隐蔽性。通过此次调查,提醒医务工作者需要在口腔保健宣讲方面有足够的重视,也提醒普通大众对TMD的症状、普遍性、危害有足够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1] 向国林,邓末宏,李威,等.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31例临床分析. 口腔医学研究,2016,32(11):1179-1182.

[2] 胡欣欣,朱耀旻,何柳婷,等. 109 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因素分析. 上海口腔医学,2017,26(2): 213-216.

[7] Lindell B, Thor A. A Case of Glenoid Fossa Fracture, Progressive Ankylosis, Total Joint Reconstruction with Alloplastic Prosthesis to Normalized Function Including Evaluation with F18-PET/CT-a Four Year Follow-up. Craniomaxillofacial Trauma and Reconstruction, 2017, 10(01): 60-65.

[4] 雍翔智,唐黎黎,农晓琳.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心理因素及其治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5): 634-637.

[5] Al-Moraissi E A, Ellis E. Surgical treatment of adult mandibular condylar fractures provides better outcomes than closed treatment: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015, 73(3): 482-493.

[6] Chuang SY. Incidence of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s)in senior dental students in Taiwan. 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2002, 29(12): 1206-1211.

[7] 何伟. 高职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1):15-16.

[8] 谷志远.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学研究.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11(3):129-131.

猜你喜欢
磨牙下颌患病率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迷人的下巴
迷人的下巴
磨牙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