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旁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学分析

2018-05-30 09:11杨立光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骨膜骨干皮质

杨立光

骨旁骨肉瘤是骨肉瘤的一个亚型,仅占原发骨肉瘤的4%[1],患者多在20~40岁,特点是侵犯股骨远端的后面[2],其他包括胫骨、腓骨、股骨和肱骨的近端[3]。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13例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以提高骨旁骨肉瘤的诊断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例患者中,男3例,女10例;发病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29.5岁。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或隐痛的质硬肿块,位于关节附近的2例有邻近关节活动受限,病程1年3个月。

1.2 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13例均有X线检查,CT检查7例,增强0例;MRI检查10例,增强9例。

2 结果

2.1 X线表现 发生在股骨9例,其中7例发生于股骨远端,股骨中段和近段各1例;肱骨近端、胫骨近端、尺骨中段、顶骨各1例。软组织内均可见类圆形、不规则形瘤骨,最大径9.9cm,平均3.5cm;边缘清楚3例,模糊10例;与骨皮质之间有透亮线4例,无透亮线9例,骨皮质不规则增厚6例。见图1。

2.2 CT表现 7例均表现为肿瘤骨,象牙状致密3例、高低相间4例;边缘清楚2例、模糊5例。与皮质透亮线2例,破坏皮质5例,侵犯髓腔2例。见图2。

2.3 MRI表现 10例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混杂信号,增强T1WI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皮质受累6例、髓腔受累3例,周围软组织推移6例、水肿10例。见图3。

图1 X线正侧位片示瘤骨呈发团样包绕股骨干生长

图2 CT示瘤骨紧帖骨干生长,与皮质间有一条清晰的透亮带线

图3 MRI示肿瘤包绕骨干生长,与骨干间分界欠清晰

3 讨论

骨旁骨肉瘤起源于骨膜或骨皮质附近的成骨性结缔组织,肿瘤呈不规则结节状肿块状附着于骨皮质表面[4],主要是形态良好的骨小梁位于细胞成分较少的基质中[5]。内部结构致密,含有不同比例的纤维组织、软骨组织和骨样组织,恶性程度低者肿瘤与骨膜间有一层纤维结缔组织分隔,但恶性程度高者可以破坏骨皮质进入髓腔。

骨旁骨肉瘤的发病年龄相对较大,发病年龄比中心型骨肉瘤晚10年。本组平均29.5岁,以女性较多。症状较为轻微,常以膝关节弯曲受限为首发症状[6],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或隐痛性肿块。病程通常较长,本组平均为1年3个月。骨旁骨肉瘤几乎均见于长骨,由于其起源于骨膜或骨旁成骨性结缔组织,因而不会发生在骨骺。文献中最好发的部位是股骨远端后方,本组13例中占7例。其他部位较为少见。

X线上可以见到干骺端骨旁肿块,表现为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匀的肿瘤骨,根据瘤骨的形态分为硬化型、发团型和骨块型,瘤骨可以包绕骨生长,也可以观察到瘤骨与皮质之间的透亮线。本组硬化型5例,发团型6例,骨块型2例。CT、MRI不仅可以从多个平面显示瘤骨以及骨皮质、骨髓腔的受累情况,也能有效显示肿瘤的软组织成分,通过增强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同时还可以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和重要血管神经,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定。本组CT和MR发现4例肿块与皮质间有分隔,5例皮质受累,2例髓腔受侵犯。CT和MRI是X线的重要补充,为确定肿瘤对皮质和髓腔的侵犯范围,CT或MRI检查常是必须的[7]。以瘤骨成分为主的硬化型,CT显示清楚,而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当以瘤软骨以及黏液样变等为主时,MRI比CT更有利于显示细节。

总之,骨旁骨肉瘤有一定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如果青壮年股骨下端后方出现骨旁高密度肿块,特别是瘤骨与皮质之间有透亮线时应该首先考虑骨旁骨肉瘤。

[1] Fletcher CDM, Bridge JA, Hogendoorn PCW, et al.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soft tissue and bone.Lyon:IARC Press,2013: 292-293.

[2] Fletcher CDM,Unni KK,Mertens F.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tumours of soft tissue and bone.Lyon:IARC Press,2002:279-281.

[3] 程虹等译.软组织与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1.

[4] 朱正龙,王坚,朱雄增.骨旁骨肉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8(2):76-78.

[5] Johnson JS, Mayerson JL. Primary dedifferentiated parosteal osteosarcoma in a 21-year-old man.Am J Orthop(Belle Mead NJ),2011, 40(9):E182-185.

[6] Han I, Oh JH, Na YG, et al. Clinical outcome of parosteal osteosarcoma. J Surg Oncol,2008,97(2):146-149.

[7] Hudson TM, Springfield DS, Benjamin M, et al. Computed tomography of parosteal osteosarcoma.Am J Roentgenol, 1985,144:961-965.

猜你喜欢
骨膜骨干皮质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暗香浮动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