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细节之美充盈小语课堂

2018-05-30 04:14赵俊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头桑娜林冲

赵俊

细节是小说情节中刻画人物、表达主题思想的最小元素。如果把情节比作树枝的话,那细节则是满树的花蕾。教学时,小说类文本中的细节常常是被忽略的风景。此类文本篇幅较长,老师们往往只关注长文短教,品味不到细腻感。殊不知小说原本就是“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没有细节的描写,作品是不可能打动人心的。如何教出小说类文本的细节之美,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细节教学。

一、品读细节,感知人物形象的鲜活与丰满

1.品语言细节之美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中,以“打”为重点的第4 ~ 8自然段,语言虽少,但很是精妙。

品读之一:林冲和洪教头的语言共五处。洪教头的语言只有“来!”,一读便可见其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的性格。林冲的语言有:“我输了!”“请教了。”“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共三处。读来可见林冲临危不乱、足智多谋、谦逊有礼的性格。

品读之二:再将两人的语言细细比较便会发现,洪教头语言中五个“来”字,是前二后三的递增,后面全都是感叹号,说的话也无实质内容,可见此时的洪教头已迫不及待、焦躁不安、求胜心切。而林冲的语言平和且有实质内容,即使是一个感叹号,在感情色彩上也有本质的区别。可见林冲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品读之三:跳出第3自然段看全文,便又会发现,作为主要人物的林冲只说了四句话。第一句话是第3自然段末尾出现的“不敢,不敢”,作者并未用对话的形式呈现,也无实质内容,是林冲在洪教头几番羞辱之后说的。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让读者对洪教头充满了厌恶,感受到林冲的忍让。再质疑,为什么作为主要人物的语言如此之少,远不比洪教头呢?细细想来,这还与林冲谨小慎微、谦卑忍让的性格有关。

2.品心理细节之美

《穷人》一文真实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最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桑娜抱孩子后的一系列思想斗争上,揭示了桑娜由担心动摇到紧张害怕,再到最后尘埃落定的复杂心理状况。文中的省略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盈。例如第9自然段中连用了5个省略号,对桑娜宁可遭受丈夫打骂也要承担一切后果的心理做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桑娜的“三次沉默”也是妙笔生花。第一次,“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是前面过重的心理压力使桑娜没有谈话的勇气。第二次,“桑娜沉默了”是她把邻居的状况告诉丈夫后,忐忑不安地静观他的反应。第三次,“桑娜坐着一动不动”,是出乎意料、如释重负的神情,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3.品神态细节之美

《爱之链》对人物神态的描写极其细腻,文中人物的“三笑”传递着温暖、传递着爱。第一笑“看见脸上带着微笑的乔依,她反倒紧张地闭上了眼睛”,这一笑消除了陌生人之间的冷漠与不信任,这是老妇人眼中乔依的笑。乔依虽处境艰难,但依旧把微笑传递给别人。第二笑当老妇人要付钱给乔依时,他微笑着拒绝了,并请求老妇人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乔依此时的笑是纯净的、满足的、幸福的。第三笑出现在课文第10自然段中,这是老妇人眼中女店主的微笑。这一抹微笑未能掩盖女店主极度的疲劳,但她在生活的重负下,还对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妇人流露出甜甜的微笑,这更难能可贵。乔依的笑和女店主的笑是巧合,但又合乎情理,因为他们都心存善念。同样的微笑,同样都身处困境之中,同样为他人着想,同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二、品读细节,感知情节的真实与细腻

《凡卡》一文中,对“叹气”的描写共有三处,分别出现在第2自然段末尾,第7自然段开头和第13自然段中,这“一气三叹”像一条线串连着全文,不同程度地表达出凡卡在写信过程中的不同心情,突出了人物的思想起伏和内心的情感变化,分别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凡卡的悲惨生活和性格特点,推动着小说情节向高潮发展。

三、品读细节,感知环境描写的生动与逼真

环境、风俗、静物等细节描写,在小说中都有十足的画面感。例如《穷人》一课中开篇首句就将读者带入一个“桑娜”“破帆”“火炉”组成的画面之中,这开门见山的细节给我们设置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要补破帆呢?家中境况如何?渔夫为什么不在?再加上紧接着的两句对海上环境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有了閱读期待。

小说的大智慧是由一个个细节积淀而成的,窥一斑而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以小喻大,微中见巨,细节的背后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抓住文本中细节,我们才能引领学生充分感受到小说的趣味与美妙,课堂上才能真正点亮生命的光芒。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大卓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教头桑娜林冲
穷人
黄伟芬:中国航天员的“女教头”
智海急流
《穷人》梗概
谁打翻了洪教头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王佩珊:通信站的“魔鬼教头”
对比之中见个性
续写《穷人》
穷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