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天安门边的“公园精品”

2018-05-30 04:23袁瑛
北京支部生活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山公园园艺精品

袁瑛

中山公园位于中南海东侧、天安门城楼西侧,南临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既是群众游览、休闲、娱乐的文化园地,又是党和政府重要庆典纪念和外事任务的活动场所。1986年12月,中山公园党的建制由党总支改为党委。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公园党委带领党员职工牢固树立“中山公园无小事”的责任意识,依靠科学方法管园治园,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一批精品公园;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仲夏早晨8点,中山公园内松柏苍翠,鸟语花香,来今雨轩琴声悠扬,社稷坛五色土昭示大地,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深情地注视着远方。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各个岗位上党员们胸前的熠熠党徽,鲜艳的红色在天蓝色工服的映衬下格外耀眼。

党员亮身份、工作创佳绩,是中山公园党委强化党员身份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的常态机制。党委书记郭立萍告诉记者:“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党委的组织领导下,我们通过强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升组织力和凝聚力,创造优美环境、打造优良秩序、提供优质服务、传播优秀文化,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首都公园精品的目标。”

把强化政治意识贯穿各领域

“我正在与外宾沟通,马上护送他们前往国家大剧院。”2017年5月15日上午,护园队党员袁杰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陪同5位外国客人向公园南门方向走去。原来,这5位客人是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阿根廷众议院议长一行,他们因为迷路,走进了中山公园。外宾到达国家大剧院后,连连表示感谢,并和他合影留念。

中山公园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不只承担着服务游客的职责,更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把强烈的政治意识贯穿于公园建设管理各个领域是公园党委常抓不懈的首要工作。2017年5月11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公园党委邀请国家安全部门针对高峰论坛期间的安全工作对员工进行专项培训,从政治安全的高度强化安全责任。“培训内容细致实用,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了每个岗位、每个时段、每名员工。在培训中,还进行了多科目的应急演练,对提高我们的应急能力有很大帮助。”袁杰介绍说。

“中山公园无小事,紧绷心中‘警戒线”是公园党委对每名党员、职工的要求。公园安保部门是“主力军”,园艺保洁人员是“流动哨”,人人在岗担责,连点成线织网。大家都知道,公园安全是首都安全、政治核心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是1981年到公园工作的,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学习制度。”服务一队党支部书记魏素君一边向记者展示学习笔记,一边说:“上世纪80年代我们支部每天交接班时都要集中学习1小时。现在我们把学习安排得更灵活,见缝插针地在党员会、班长会、班务会上学习。就是在这种浓厚的讲政治、講学习的环境中,我从一名普通员工走上了今天的工作岗位。”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中,涉及中山公园5户职工住宅的腾退拆迁。这又是一件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园党委研究政策、入户调研、责任到人,充分做好各项前期工作。今年腾退工作正式启动后,实现了当天签约、整体拆迁两个百分百,5天内拆除清运干净,为中轴线申遗作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

用工匠精神打造党建品牌

“这次骑行我不仅饱览了长安街的景观,而且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园艺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黄然兴奋地畅谈着自己的感受。2017年国庆节一过,园艺党支部把这个月的“组织生活日”搬上街头,组织了“学习参观长见识 十里长街健身行”活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骨干一行15人从天安门广场出发,参观学习了十里长安街两侧14个主题花坛。每到一处,大家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花坛的设计主题、色彩搭配、喷灌点设置……大家纷纷表示,一路“看、讲、学”,让我们对今后公园的节日环境布置有了很多新的创意。这次活动是公园各党支部围绕“成为‘公园精品,打造党建品牌”创新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90年代,中山公园推出了“郁金香花展”的品牌。同时,中山养殖的精品兰花,作为市属公园“一园一品”花展项目常年向游客展示,影响力长盛不衰,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今天,中山公园要成为‘公园精品,就要靠党支部,靠全体党员。”郭立萍满怀信心地说。

2017年,园党委制定了党支部“组织生活日”制度,要求各党支部每月组织党员过一次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贴近实际的组织生活,努力形成“一个支部一个特色,一个支部一个品牌”的基层党建创新格局。“两贯彻一落实 暑期见行动”“志愿奉献一小时”“学党章遵党章,在公园精品建设新征程中奋发有为”“学习十九大,做新时期合格党员”等主题党日既让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严肃规范,也激发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中山公园采用科学的花期控制技术,保证了园内四季展摆和重大节日的政治性用花,使反季节观花用花成为中山公园的又一个品牌。岁月穿梭,很多园艺师傅即将退休,而他们掌握的花期控制、传统花卉养殖、盆栽布展等很多“绝活儿”急需传承。从2015年起,按照园党委部署,园艺党支部制定了“结对拜师”制度,由老职工手把手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青年职工,也把自己多年磨炼的工匠精神传递给年轻人。

正是这种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让公园的服务管理更加精细化、个性化,满足越来越多的游客需求。“游客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魏素君告诉记者,“过去,公园的厕所是按时段清扫的。为了使服务更精细化,从今年起,改为一客一扫,实现了园内厕所全天整洁无异味。为了方便游客,还开设了母婴室。”一位怀抱宝宝的外地游客感慨地说:“第一次在公园用上专设的母婴室。这服务真是太贴心了!”

2017年,中山公园培育的“金背大红”在第八届菊花擂台赛中获得“菊王”称号;服务一队党员郑桐成为“北京市文明旅游公益大使”;讲解员朱燕南获得市红色旅游景区讲解员大赛一等奖;苏然在获得市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党建的成果正在越来越多转化为服务游客的品牌。

(责任编辑:闫正宇)

猜你喜欢
中山公园园艺精品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美丽的中山公园
园艺系
园艺
青岛中山公园植物景观现状评价与分析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中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