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上的红色堡垒

2018-05-30 10:48孙昶
北京支部生活 2018年4期
关键词:京西古道爱心

孙昶

在门头沟区水峪嘴村党支部,记者翻看着厚厚一摞《水峪嘴报》,虽然由于时间长有的颜色已发黄,但还是让人感叹,记者采访过的村庄不下几十个,还没看到一个像水峪嘴村党支部这样连续10多年认认真真为村民办一份自己的村报。有人评价,《水峪嘴报》就是水峪嘴村“两委”10年来的台账,它真实地记录了水峪嘴村10年来的发展足迹。

记者随手翻看《水峪嘴报》,看到这样一个内容:“去年,我唯一的亲人、常年卧病在床的女儿病情突然加重,让我措手不及,靠平时打零工挣钱,交不出孩子的住院押金,干着急没办法。胡书记知道后,很快,从村党支部的‘爱心银行里拿出8000元借给我,帮我救了急……” 这是去年冬天发生在村民郝景利家的一个故事。

其实,“爱心银行”仅仅是水峪嘴村党支部的一个小创新。水峪嘴村党支部立足村域发展实际,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路。

“‘爱心银行,是村民的救急银行”

面对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水峪嘴村党支部首先想到的是群众有困难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资金问题。“爱心银行”是水峪嘴村党支部创新管理方法的一项举措。2015年7月1日,村党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爱心银行管理实施办法》,号召党员和群众开设账户进行爱心捐款,用于对全村老、弱、病、残等困难村民的救助,全村70名党员积极响应,带头捐款。

记者看到,“爱心存折”和普通存折相当,村民可到村委会进行开户,封面和个人信息页上盖着印有“水峪嘴村党支部爱心银行专用”字样的红章。与普通银行不同的是,存在里面的钱没有利息,从里面借款,不限制还款金额和日期。村党支部书记胡凤才告诉记者,采用这种形式是想把献爱心活动经常化,党员和群众存的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有需要帮助的村民可以提出申请,通过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借款金额。对于生活特别困难、无偿还能力的村民,经过村民代表会同意,将不限定必须还款。

“爱心银行”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2016年深秋的一天,高度视力残疾的村民张宏梅的丈夫郝宏玉,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高昂的治疗费用压垮了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困难家庭,医院催缴费用,儿子的学校催缴学费,张宏梅急得团团转。村党支部在听说这一消息后,请她到村委会说明情况后,利用“爱心银行”善款,无息借款给她两万元,帮她解了燃眉之急。张宏梅感慨地说:“‘爱心银行真是我们的救济、救急银行。”

“关闭矿山,发展的空间更宽了”

水峪嘴是京西妙峰山脚下一个古老的小山村。這里有古道第一隘口牛角岭关城、有数百年踏行踩出的深深蹄窝,有“京西古道第一村”之称。前些年,村民可没把这些资源当回事,山上采不完的石灰石是“来钱更快”的资源。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大办采石场,形成了开采、加工、运输的产业链,全部村民都在这条链上就业。

为了适应门头沟区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的定位,2006年村党支部决定提前关闭矿山,挖掘京西古道文化,发展旅游业。很快,村支书胡凤才在村里的党员大会上向全村党员做起了动员。接下来,村里的党员会开得更勤了。京西古道盘村而过,可修复古道发展旅游;水峪嘴的盖柿是过去有名的京城贡品,可发展柿子深加工;村里还有当年修的防空洞,可用来观光……党员和村民代表们会上学习讨论,会下考察走访。“旅游观光业兴村,新产业富村,民主管理治村,精神文明建设强村”,水峪嘴的新蓝图很快勾勒出来了。

“那时我真体会到了,关了矿,村里的发展空间不是没有了,而是更宽了。作为党员,我们应该带头给乡亲们找到更多的致富机会。” 曾是采石厂司机、党员张红说。他一次上网浏览时,看到农大的专家介绍柿子深加工的做法,便主动与专家联系,请专家为水峪嘴的盖柿深加工支招,多次沟通后,张红刚萌生了将盖柿加工成柿子味冰激凌的想法,随后,动员曾经一起在矿上工作过的几个兄弟,建起了柿利康食品加工厂。

几名做过采石工的党员带领其他失业矿工组建起建筑队,投身到村里京西古道景区的建设工程;老党员胡全国请来旅游专家,将防空洞设计成了别具一格的军事酒吧对外经营。度假村、果园、建筑队、保洁队、护林队……在水峪嘴村各个生产队伍中,党员都是骨干和排头兵。“如今,因矿山关闭而失业的100多名矿工人人有活儿干。”村支书胡凤才说,“京西古道景区运营近10年来,已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00余万元,村民分红人均达2000元以上。”

“《水峪嘴报》,咱家的必读物”

如今,水峪嘴村一排排别墅式的二层民居,以及柿利康冰激凌厂、民俗商业街、古道博物馆、观光度假村等特色产业,常为人津津乐道。但外人所不熟知的是,除了这些物质产业,水峪嘴村还有一份自己的“新闻产业”——《水峪嘴报》。这份村报纸报龄已有11年,虽然发行量不大,在水峪嘴村人心中,影响力却不小,家家都有,人人爱看。妙峰山镇一位擅长书法的居民,还专门挥毫泼墨,书写刊头送给编辑部。

2006年,村党支部实行“全员参与,阳光运行”的管理方法。村党支部创办了《水峪嘴报》,村“两委”班子成员等担任编辑部成员,报纸每月1期,每期4个版,免费发放给村民。村里发展的大事小情都在报上公开。特别是刊登于三版上的“村里榜样”栏目,讲的都是村里的好人好事。村民人人以上这个栏目为荣,乱丢垃圾、乱鸣笛、打架等现象因此大大减少。村民都说,“这是自家人说自家事儿的必读物。”有的村民到外村走亲戚时,还将《水峪嘴报》分享给其他村人看。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水峪嘴报》编辑部专门策划了一期“党的十九大与水峪嘴梦”特刊。水峪嘴村已经成为北京最美的乡村,水峪嘴梦正逐步从梦想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闫正宇)

猜你喜欢
京西古道爱心
北京京西古道改造将使用大量天然石材
走古道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爱心树(下)
杜振东:京西稻守护人
京西稻:皇城根的一把米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访茶马古道
八方辐辏秀京西——世界最大生态城将在北京门头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