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老兵》绽芳华

2018-05-30 10:48高维海王珍
北京支部生活 2018年4期
关键词:沙海老兵解放军

高维海 王珍

3月12日至3月29日,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沙海老兵》,引起热烈反响。有网友留言说,《沙海老兵》让我们看到了前辈们为不怕流血和牺牲,以青春和汗水建设美丽新疆的故事,他们的理想信念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记者从市委宣传部精品办了解到,《沙海老兵》系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是北京市委宣传部推荐的向党的十九大献礼重点影视作品。

《沙海老兵》由联众动力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希世纪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星美影业有限公司出品,高希希任总导演,李卫平任总编剧,邵兵、李依晓、邵峰等实力派演员主演。电视剧再现了英雄团官兵穿越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达新疆和田,从此扎下根来,在沙海中坚守理想、默默奉献、建设美丽新疆的故事。

不能被遗忘的精神品质

从《历史的天空》到《幸福像花儿一样》,导演高希希是国内军旅题材电视剧的一把好手。这一次,他将镜头对准20世纪5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兵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无悔坚守的崇高精神,他的初衷是什么?

面对记者提问,高希希说,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关乎理想的作品,“老兵精神是一种默默坚守的信念,更是一种不能被遗忘的精神品质”。

新中国成立不久,第一野战军“能攻善守”的英雄团的一千八百多名官兵,在邵兵饰演的团长栗峰的带领下进军新疆,横穿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与拒绝接受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军残部激战。战斗中,战士盛成福为营救维吾尔族儿童摔伤脊椎、连长张远发为保护战友失去右臂。战斗胜利后彭德怀司令员、习仲勋政委向英雄团发来嘉奖电。

新疆解放后,英雄团遵照上级指示就留在了当地,在沙漠中屯垦戍边。为了建设家园,将士们也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士刘德寿为保护粮种牺牲在沙漠中,他的妻子枣花为救溺水的战士变成了植物人,留下了刚刚出生的女儿刘星,孩子得到了团长栗峰和妻子文清的悉心照顾。连长张远发守护枣花七年,希望用歌声将其唤醒。栗峰夫妇奉调北京,决定带走刘星,却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栗亮留给张远发,为其养老送终、帮助照顾枣花。若干年后栗峰又携妻儿重回老兵村、继续建设边疆。

“电视剧《沙海老兵》虽然在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上有艺术创造,但传达的无怨坚守的老兵精神却真实可感。”《沙海老兵》的总编剧李卫平告诉记者,“电视剧中一波三折的故事背后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剧中热情帮助解放军的艾尔肯大叔一家,是全剧贯穿始终的少数民族群众形象。艾尔肯大叔与解放军接触后,发现这支部队与国民党部队截然不同,于是自发地帮解放军带路,与解放军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书写了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李卫平介绍,艾尔肯大叔的故事并非虚构,其原型就是“爱国拥军模范”卡德尔。2006年,他刚到新疆时,就了解了新疆库车县阿格乡栏杆村村民卡德尔大叔的拥军故事。40多年来,卡德尔大叔用日记记载当地驻军与村民之间的日常生活,并将其归纳为:“共产党好、解放军亲”,他的日记也被誉为“拥军日记”。

在李卫平的笔下,英雄团团长栗峰有勇有谋,爱兵亲民,充满血性和人情味,赢得了很多女性观众的喜爱。李卫平说,栗峰这一人物,集中了驻疆部队诸多中高级领导干部形象,尤其有原兵团副政委、原农垦部副部长张仲瀚的影子。

“老兵们为了国家安全、民族大义、人民幸福,将自己的青春、汗水、智慧全都献给了新疆,与新疆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才铸就了新疆今天的成就与辉煌。新疆这片热土,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守护的。”李卫平说。

传承“红色基因”跟党走

《沙海老兵》的剧里剧外,都有一个个生动的民族团结故事:剧中,艾尔肯大叔与解放军亲如一家,共同建设新疆;剧外,北京对口支援新疆和田,通过安居富民工程、精准扶贫、招商引资、文化援疆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帮助和田人民实现同步小康,共圆中国梦。

“《沙海老兵》就是北京文化援疆结出的一个硕果。”中国民族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牛颂告诉记者,他不仅是《沙海老兵》一剧的总策划、总监制,更是剧外故事的实施者和见证者之一。他认为,该剧最大的现实意义在于,以文艺作品的形式传承了“红色基因”。

2014年,時任北京市民委副主任的牛颂,因北京对口支援新疆和田的项目,来到了农十四师。了解到老兵的故事后,他深受感动: 这些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洗礼的解放军,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听从党中央毛主席的指挥,翻祁连、穿戈壁、剿土匪,为的是让新疆各族人民过上平等团结、当家作主的新生活。在和平解放新疆后,全团官兵放下钢枪,拿起了坎土曼,在异乡安家落户,很多人一生再也没有离开过新疆。

“老兵们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无悔坚守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坚守,《沙海老兵》弘扬的这种‘红色基因,对于今天新疆的生产建设、民族团结来说,依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牛颂说。

牛颂连续担任多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主席,并参与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项目的策划实施,他决心把老兵的故事搬上电视荧屏。当牛颂得知李卫平撰写了老兵的报告文学作品后,设法联系到了他,获得了报告文学《壮哉,沙海老兵村》的电视剧改编权。这一题材荣获了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本遴选“优秀剧本奖”。

经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剧本部、制片部全力推荐,牛颂、李卫平等找到了著名导演高希希。高希希看完剧本后十分感动,决定不计较报酬接拍这部作品。

牛颂告诉记者,老兵精神是兵团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这种为国坚守、为国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新疆各族人民来说,仍具有十分强大的激励作用。

《沙海老兵》的热播,更加坚定了老兵后代继承前辈“红色基因”的内动力,决心成为边疆建设的新一代的脊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党员热合曼·把吾西感动地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会好好教育我的子女,让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新疆、热爱兵团,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

(责任编辑:高维海)

猜你喜欢
沙海老兵解放军
题“天河沙海”
解放军来了
沙海蜃景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茫茫沙海浩无边(书法)
老兵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第一次见到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