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18-05-30 10:48
大社会 2018年2期
关键词:共治执政党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问题,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社会治理问题进行了阐述,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马庆钰的主题演讲,从十九大后的政社关系趋势出发,剖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有内涵,提出了要用善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他认为共建共治共享是執政党对公共治理理念及实践的认同,是上层建筑相对于经济基础的新适应,是顶层设计相对于社会转型进步的新调整,更是政府相对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回应。他提出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过程中,要把准社会组织发展方向、高度重视开放社会资源配置、强化优化相应的制度供给。

他说:共建共治共享有自己的意蕴。第一,它是执政党对公共治理理念及实践的认同。第二,是上层建筑相对经济基础的新适应。第三,是顶层设计相对社会转型进步的新调整。第四,是政府相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回应。

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多成就,市场经济应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成果。市场经济以及它塑造的多元社会、多元文化已经成为上层建筑调整权力方式的巨大因素和牵制性力量。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十九大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今天人民群众一方面期待着更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还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有了更高追求。这个变化要求执政者调整认识,改进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更加重视推进社会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关于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我在这里做一个解读。

共建,首先是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即社会事业建设、社会法制建设、社会力量建设。在社会事业建设方面,本着政府主导和政社合作的原则,通过社会的政策安排,要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种力量,包括社会组织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以及各种社会服务当中发挥作用。就社会法治建设来讲,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必须要得到制度的保护。因此,在公共基础、社会公正公平制度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执政党在发挥领导角色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各界参与治理创造相应的条件。在社会力量建设方面,社会组织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党委政府给予支持、助力,才能够使社会力量得到发展。

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角色,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增长点,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作者,是社会和谐和秩序稳定的影响者,是社会公益慈善文化的引领者,要合理地控制公共权利部门的规模,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活力。

共治,就是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在物质匮乏阶段,大家忙着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顾不上精神层面的东西,参与公共事务的欲望不是那么强烈,但是到了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生成的今天,人们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追求更加凸显,对于个人价值实现也更加关注,因此执政党、政府要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创造条件,创造空间。

一是要改善多元治理补齐结构短板,推进社会治理真正的社会化。进入治理的新时代后,执政党应该更加善于发挥社会力量,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和积极性,推动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以及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局面。在过去一段时间当中,我们已经朝着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格局而努力。但是这里面是有短板的,短板在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盲从,社会协同者经常出现来来回回的“无球空跑”,这种情况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二是支持社会力量在供给侧发力。支持社会组织在供给侧改革中成为重要的一员,在供给端发挥主体协同作用。在公共事务和社会事业、社会服务的实践中,有更多的担当。

三是根据社会需求发展民主与自治。这里主要是基层自治问题,基层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一个重要的形式,是基层群众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重要途径,要建设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要落实好基层民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自治是基层治理、基层民主的一个核心点。在我们的社区治理当中,一定要搞清楚里面的关系,要搞清楚主体是谁、副体是谁,要搞好主体和副体的关系,除此之外还要认清和处理好内治和外治的关系,要处理好自治和共治的关系,要处理好德治和法治的关系,这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共治参与权,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落实基层自治。

共享,就是共同享受治理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广大人民群众是不是都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我们充分认识到家庭之间、群体之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弥补这些差距,首先是执政党有决心、有政策,然后是政府有思路,我们国家正在从方方面面进行这样一种制度的保障。通过努力为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治理的成果除了经济成果之外,还要关注生态成果、文化成果、政治成果,这些也需要共享。最终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获得良好的善治环境,享受善治的成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追求和伟大事业,单靠某一者来单打独斗、单弹独唱是根本完不成的,在今天这样一个共同参与的时代,需要各种乐器和各路演奏者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来奏响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交响乐。

猜你喜欢
共治执政党成果
“多元共治”乐融融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探索代建制 共治团结闸
食品安全共治 各方需依法确权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