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侗族亮布染整工艺的研究

2018-05-31 01:18李秋梅
西部皮革 2018年9期
关键词:上浆染整黔东南

李秋梅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莞523083)

1 侗族亮布的简介

侗族亮布,又称“葛布”或“侗布”,是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常用面料,工序繁多,做工精细,凝聚着侗人家的心血,也承载着其民族心理、民俗习惯和精神文化,是侗族文化的珍品。唐代李廷寿曾在《北史·僚传》记载:“僚人能为细布,色致鲜净”,时至今日亮布用途依然广泛,是缝制侗族服饰,如头帕、衣裤、百褶裙等男女盛装的最佳布料,亦用于鼓楼、风雨桥落成和通行仪式的某些环节,以及一些祭祀活动中。

2 黔东南侗族亮布的染整工艺

黔东南侗族亮布的制作是一门传统少数民族工艺,一匹紫得发亮的侗布需历时两个月到半年不等的时间才能完成。亮布制作工序可以分为两大工艺,即:纺织工艺与染整工艺。纺织工艺是制作一匹品质良好的亮布的祭奠,制作工序从侗族人民秋季采摘棉花开始,历经“去棉花籽—卷棉-纺纱-上浆-整经(如图1)-织布”等多道工序而成。然而,染整工艺是亮布着色、再造的重要环节,工序复杂,充分考验侗族妇女的染整经验,其柔软、发亮的效果可堪称为工艺艺术品。因此,本文注重黔东南侗族亮布染整工艺的艺术价值,着重阐述亮布染整工艺的相关流程,以便读者对亮布有更深的了解与认知。

2.1 制作靛蓝

关于靛蓝的制作,民国《三江县志》有如下的记载:“靛,种蓝者制之。于夏末秋初摘取蓝叶,以水沤于桶内,或塘内,至相当程度,投以石灰,用小盆搅之,使其淀质沉于桶底,即成靛。俗亦呼为靛蓝,取为染料,本县人多自供染布之用。”由此可见,靛蓝的制作可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泡蓝。每逢六、七月份,侗族女性纷纷上山采摘蓝叶(如图2),漂洗干净,置于盛满清水的瓦缸之中,用石头压制使之沉入缸底(如图3);其二,取靛膏。经过2到3天的发酵,蓝叶逐渐腐烂,染缸中的水发蓝,把缸中的渣滓与水面的泡沫去掉,按比例投放石灰粉,用木棍搅拌,使靛蓝色素与石灰粉发生化学反应,经过过滤,取出沉淀物,俗称“靛膏”;其三,打靛花(如图4)。把靛膏再次放入清水中,由于这时靛蓝色素的水溶性较低,聪慧的侗族人们在历史经验中,懂得了加入甜酒和草灰粉使之溶解。为此,贵州地区流传一民谣,大致歌词译为:我们村寨的妇女你们可不要夸,到了六月份她们染的布都是蓝蒙蒙的,没有甜酒和靛蓝就怪染料不好……随之经过多次翻动,直至缸面上出现白色泡沫后,用塑料纸封存缸口发酵数天(期间任需不间断的搅拌,并控制温度与湿度),就能得到一缸染料,可见这道工序是侗布染色前的准备。

2.2 染色工序

染色是亮布染整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也称为“刹白”。染色前,为了更好地使布着色,侗族妇女一般将白布放置温水中浸泡,使之脱浆,晾干后方能正式染色。将脱浆的白布按经纱反向慢且有序放入染缸,浸泡30至60分钟后取出,层层叠叠地放置在木架上氧化,直至沥干水。同样的工序重复多遍,直到染出理想的效果。①随后用清水把染好的布匹冲洗干净,在充足的阳光下晾干,方能完成蓝染工序(如图5)。

2.3 染红工序

染红,俗称“缔红”,是亮布叠色染的工序。通过高温烹煮天然的草本植物——薯莨,获得棕红色的染料。薯莨中含有一种独特的成分——单宁(一种水溶性的化合物),经过反复浸泡、氧化、暴晒,充分浸透到布料纤维中起着色作用,并在织物表面沉积涂层,同时涂层化学因素赋予了面料特殊的爽质感。经过染红的亮布会呈现暗紫红色的效果,然而不同地区对红色系染料的选取均有差异,如:黔东南肇兴侗寨地区采用猪血。

2.4 上浆

上浆,是亮布二次再造的特殊工序,侗族妇女一般会采用鸡蛋清与牛皮胶(牛皮胶是牛皮加清水熬制而成)两种材料。把准备好的牛皮胶倒入盆中,把布匹有序的平铺在盆地中均匀涂抹,跟随布匹长幅卷成筒状,再晾干而成。亮布经过上浆、捶打处理,会呈现硬挺且带有光泽的艺术效果。

2.5 捶打

“咚、咚、咚……”是侗寨里的日常演奏曲。一般始于清晨,消声于日落时分。捶打是使侗布平整发亮的特殊处理,将叠放规整的侗布放置在平滑的石板上,经过人工或电动的木棰反复敲打(如图6),织物表层的绒毛被压平,以致纤维的平整度越来高,同时经过上浆处理的亮布,在力的作用下,浆的粘附性越显牢固,某种程度上提高光泽度。通过长期的经验累积,侗族人们发现不同时分、力度、次数的捶打,呈现的效果均有不同,如:捶打的次数越多,光泽度越高。

图1 贵州肇兴妇女整经过程

图2 蓝叶

图3 泡蓝

图4 打靛花

图5 晒布

图6 贵州肇兴妇女捶打亮布

2.6 气蒸工序

气蒸,是亮布固色的重要处理。将捶打好的亮布卷成筒状,用其他布料紧密包裹,放入甑子(侗族特殊木质容器)进行蒸煮。蒸煮前,为了使亮布色泽更加鲜艳,大部分侗族人们会在甑子底部放入紫苏等植物。侗布经过高温蒸煮3-4个小时,增加了色牢度,晾干后亮布就能初步完成。

经过跟踪调研发现,亮布染整工序大致以上6个步骤为基准,但对于不同支系或地区的审美差异,亮布的染整工序步骤略有不同,如:贵州额龙村寨对亮布的审美要求以红亮、柔软为美,故在亮布的染整工序中出现多次捶打“染色-捶打—染红-上浆-捶打-气蒸-捶打”。由此可得出,不同地区对侗布效果的要求不同,在工序上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是依凭侗族妇女们日常染整亮布的经验之道。

3 黔东南侗族亮布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在调研访谈中发现,亮布作为侗族服饰文化的特征,在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下逐渐淡化与失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网络普及与生活条件的提高,使亮布制作的繁复性越趋凸显;二是:年轻人逐渐远离故乡外出打工或求学,对本土民族文化的记忆与认同感日趋淡薄;三是,伴随旅游业的大力开发,汉化现象日趋严重。因此,笔者基于黔东南侗族亮布受主流文化冲击的语境下,提出以下建议:在政府层面,希望加大力度推动黔东南侗族亮布的传承与发展,建立示范性的保护单位,落实社区单位对传承人的经济补贴;个人层面,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应提高自我对本土文化保护的意识,将传统工艺融入到时尚设计中,为之传承、创新提供商业价值的参考。总而言之,侗族亮布具有历史的积淀,是少数民族工艺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保护、开发是当下人们的责任与义务。笔者提倡能有更多的人们关注侗族亮布,借助群众的力量,才会多一份弘扬黔东南侗族亮布文化的机遇与空间。

注释:

① 田兰兰.侗布的传承创新及其商业前景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4.

[1]田兰兰.侗布的传承创新及其商业前景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4.

[2]周梦.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9.

猜你喜欢
上浆染整黔东南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捏合机辅助干法制备氨基甲酸酯淀粉及其在高支毛纱上浆中的应用
“染整节能减排新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遇见黔东南
碳纤维用水性乳液上浆剂的研究现状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发布
碳纳米材料在碳纤维上浆剂中的应用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