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应成为转化医学的主力军

2018-05-31 14:52肇晖
上海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九院枸橼酸肾脏病

肇晖

丁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肾脏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肾脏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肾脏病学会委员兼工作秘书等。长期从事肾脏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各种疑难肾脏病的诊治和危重肾脏病的处理,精通各种血液净化技术。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重点项目等,2010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2018年4月25日,备受关注的第二届“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终评结果揭晓,共有39位医师获得“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称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肾脏科主任丁峰教授顺利获奖。就在获奖名单公布的前几天,笔者有幸采访了丁峰,他在转化医学道路上的坚持与坚守令人感动。

喜欢思考,热爱医学

丁峰自幼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疗工作者。20世纪80年代,丁峰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考入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大学二年级的生理学课上,丁峰偶然发现肾脏生理学的教材是著名肾脏病学家林善锬教授参与编写的,他觉得很震撼,居然一位临床医生可以在生理学研究方面如此有建树,这让他对林教授顿生崇拜,也对肾脏科多了几分好奇。

通过几年在医学系的学习,丁峰越来越觉得肾脏是一个很复杂的脏器,跟全身疾病都有联系,肾脏病的问题需要医生有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而这正是丁峰的兴趣所在。大学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肾脏科,留在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脏科工作,并师从林善锬教授。

尊崇教诲,刻苦钻研,渐渐地丁峰对各种常见肾脏病的规范诊疗手段熟稔于心,并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按照诊疗规范,一丝不苟,力求完美。工作闲暇时,也潜心研究各家前辈的经典治疗方案,并查询最新文献,了解医学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知识,不断寻找创新突破点。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林教授给了我很多帮助,不仅是专业方面,甚至我人生中的几次重要选择,他都给了我很正面的影响,”谈及恩师林善锬教授,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勇于创新,力登肾科学术颠顶

危重肾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危重症前列,然而在国内,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并不多。丁峰毅然选择此领域,带领其研究团队,围绕危重肾脏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新型肾脏替代治疗技术进行了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危重肾脏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

他工作早期就开始接触各项血液净化技术和基础研究,20世纪90年代已在国内学术界崭露头角。但是为了攀登学术颠顶,他两次分赴德国BioArtProducts研究所和美国密西根大学肾脏科进修学习危重症血液净化和肾脏组织工程,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操作技术日臻完美。

学成归国后,结合自己临床实践中的思考,丁峰萌生了一些技术开发的想法。他兴致勃勃地找来一些企业,跟他们介绍自己的想法。尽管企业都觉得他的想法很好,但是有些人担心难以实现产业化,有些人担心项目不成熟难以判断商业价值或运营模式,有些人不知道如何借助各种工程学的手段将“想法”转化成“技术”,结果很难将这些转化医学的想法推进下去。经过几次“挫败”之后,丁峰意识到,仅仅靠一个想法去跟企业谈合作并不现实,要做好转化医学,就要把自己的想法首先转化成一个可操作的方案,让企业看清了路径和机制,才能谈产业化的合作。

于是,丁峰在自己的研究团队里招募了多学科的专业人才。“现在我们团队里有研究基础医学的、有研究生物材料的、有研究化学合成的,真正形成了多学科交叉,同时我们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材料工程、生物工程以及基础医学相关领域专家合作,共同进行转化医学的开发研究,”丁峰介绍,“我们发现,有了一些比较成形的项目方案之后,再与企业谈合作就比较顺畅了。”

经过多学科的交叉合作,丁峰在国内首创了多种动物的体外血液净化实验平台,为危重肾脏病血液净化治疗的动物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实验平台,并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他在九院率先建立了危重肾脏病研究室,从而奠定了学科在全国危重肾脏病学界的领先地位,并让九院肾脏科的声誉在同行中逐步提升。

血液净化技术中,患者的出血问题一直是个难点。做血液净化的体外循环,需要用抗凝剂来保持血液流动,然而抗凝会加重出血倾向,又需要局部抗凝,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佳技术是利用枸橼酸与钙离子螯合的原理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都是曲高和寡,应者寥寥。主要原因是输多少枸橼酸,补充多少钙,目前都没有现成的资料,只能凭试错法,医生往往一边测、一边调,一天要测几十次,这样一天下来的成本要上千元。很多医生对这个技术都是又爱又恨。为解决血液净化技术中局部枸橼酸抗凝治疗参数难以掌握的难题,丁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的资助下,提出“两阶段补钙学说”,并建立了每个阶段枸橼酸和钙输注的精准预测公式,大大减少了离子钙的监测频率,将医护人员从繁琐的监测中解脱出来,也提高了危重肾脏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这一项目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在国际上属于首创。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局部枸櫞酸抗凝设备,可以自动化实施局部枸橼酸抗凝。目前样机已经成型,接下来将造福更多患者。

肾结石是肾脏科的一种常见病,但由于病因复杂,目前尚没有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体积较大的结石可以通过手术处理,但对于体积较小的结石或结晶,临床上还没有效果特别好的处理手段。为此,九院肾脏科率先设立了泌尿系结石多学科团队门诊,专门配备了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设备,对患者的血液和尿液进行个体化分析,从而找到可能引起结石的原因,并在发病早期就进行积极干预。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患者是尿草酸盐多了?还是枸橼酸减少了?尿酸太多?尿液酸化功能异常?等等。找出原因就可以帮助患者对症治疗。”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学科建设

肾脏科在九院有悠久的历史,九院是上海最早开展血液透析的医院之一,也是上海市较早开展肾活检的单位之一。科室亚专业设置齐全,拥有一批高学历的优秀青年人才,科室也被医院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学科。

2013年丁峰教授作为九院引进人才来到肾脏科,他很快适应了新角色,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把九院肾脏科建设成为学科特色鲜明、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一流附属医院地位相匹配的临床科室”的总体建设目标。

在他的带领下,九院肾脏科正逐步在危重病的肾脏支持及新型血液净化技术、复杂性永久性和临时性血管通路的建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慢性肾脏病营养干预、泌尿道结石多学科合作一体化诊疗、疑难肾小球疾病的病理诊断等亚专科方向形成特色。科室多次派人协助抢救兄弟学科危重患者、诊断罕见肾脏病,得到医院各重点学科和上海市肾脏病同行褒奖。科室的规范诊疗及合理用药得到医院和上级管理部门的认可,2017年九院肾脏科获得“上海市合理用药先进科室”(全市仅10家)。

丁峰认为,学科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培养,很多青年医生到了九院肾脏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办护照,丁峰笑着解释:“来我们科室的青年人都很优秀,但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总有一些相对薄弱的方面需要提高,我会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学习,而且要学就去国外学习最先进的”。通过5年的努力,一大批青年人才迅速成长,科室现拥有上海市浦江学者等市级人才4人,还有一批院校级优秀人才,学科发展后劲足。

换位思考 治病交心

儒雅淡然是大多数患者对丁峰最深刻的印象。对待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丁峰从来不分亲疏贵贱,一视同仁,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患者诊治,尽可能满足每一位患者的需求。丁峰说得很实在:“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也都当过患者家属,对疾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和对家庭带来的烦恼都感同身受。作为一名医生,如果没有对患者的爱心,就算医术再高,也不能算称职的医生。”

他将每个患者,都当作是自己亲人一样精心治疗,医疗费用总是精打细算,不该用的药绝不乱用,不该做的检查绝不乱做。甚至患者家屬要送锦旗,他也竭力阻止:“这些钱给患者治病用,买点营养品,患者身体好了,我们当医生才有成就感。锦旗我不需要,只要患者家属理解我们医护人员的心并积极配合我们就够了。”正因为其精湛高明的医术、耐心细致的态度、胸怀宽广的爱心,使得他的事迹在患者之间口口相传,慕名而来的患者与日俱增。

谈及未来,丁峰想了想,提出了三个“希望”:“希望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让肾脏病的治疗多一些可供选择的产品或手段;希望能够为九院肾脏科的学科建设奠定一定基础;希望也能像自己的恩师林善锬教授那样,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更正面的榜样力量。”

猜你喜欢
九院枸橼酸肾脏病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九院”元勋周毓麟的数学人生
“九院”元勋周毓麟的数学人生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的疗效
北斗闪耀中国芯--九院772所元器件国产化攻关纪实
慢性肾脏病围透析期的治疗及中医药干预
代谢综合征与慢性肾脏病
枸橼酸钾的临床应用及其制剂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