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

2018-05-31 09:24李雄基
东方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现状

李雄基

摘要:带领学生有效地进行历史学习,可以提高学生洞察社会的水平,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之前通过学科学习所具备的思想情感可以輔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尤其借古代的历史事件分析,从而增强对当今和未来社会人事判断的能力,为将来融入社会之后的一切行为提供正确的导航。可见,历史这门学科在人类教学的舞台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历史教师,肩负着如何突破这门学科的教学使命。

关键词:初中;历史;现状;对策

纵观这几年的教学改革可以发现,每一次的改革似乎都有一种“不痛不痒”的表面形式作祟,换汤不换药的操作模式使得整个历史教学一直停留在同一个地方,教学的思想因此而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鉴于这个原因,本文便试图探索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力求从整个庞大的历史教学环境中寻找课堂教学的点滴突破。

一、当前历史教学所表现出来的状况

通过对全国城市以及农村中学对历史的教学现象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教学理念,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了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发展与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区域逐渐淡化了历史学科的教学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虽然从各个中学的课表上还能看见历史学科的踪影,但其课时量明显被别的学科所占据。尤其是近两年以来,这种现象越演越烈,历史学科的课表安排似乎有一种快要从学校教学的舞台上被挤掉的趋势,使得本就繁多的教学内容于零星的课时安排中出现了不相吻合的局面。

2.考试的“指挥棒”让一线教师失去了教学的动力

通过近两三年的教学改革我们可以发现,初中历史最终纳入中考评比的折扣分数比例已经从原来的100%变成了10%,这样的折扣比例的确严重伤害了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从很大的程度上有意无意地告诉学生一个错误的结果:历史不重要。

3.历史教学的理念与社会现实相脱节的现象极为明显

历史本来就属于人类正确行为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所谓“借古鉴今”,“读史明智”等,便是历史学科所要起到的指引作用。英国著名诗人雪莱曾说过:“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1]。”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历史学科的现实启迪与指导作用无论是对个人乃至整个人类都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从而提升对现实社会人事的分析以及判断水平,以便于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通过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大多数教师却忽略了这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而吧学生的思维禁锢于单纯的知识记忆的层面,把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扼杀于无形之中。

二、塑造教师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对于历史学科而言,由于学科本身的性质所决定其人文精神的熏陶作用,同时更是学生情感和智力发展的源泉,它不仅只是简单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学科的教学是要为未来塑造更加适合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才而教学。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拥有各种技能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具备高品质以及创新思维的人才。要塑造这样的学生,作为教师就得首先塑造自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霍姆林斯基在《霍姆林斯基选集(一)》中曾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教师不应该成为机械化的教员,而是要用社会最优良的品质武装自己,从而赋予所教学科的各种人文精神,并让学生心甘情愿地主动参与到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只注重于一味的灌输,应该创造一种能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到快乐氛围的环境。当然,前提是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尤其是要具备学科以外的更容易吸引学生,更能够从学生的灵魂这个角度去打动学生的学识。因此,教师的作用很多时候不在于让学生记忆那些过几年就会忘掉的知识,而是要从人性的更高层面去塑造学生,尤其是历史这种人文类型的学科,教师应当用自己的素养配合学科本身的特色,将人文精神渗入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三、充分利用现实的资源与历史的事件相结合探索教学方法

纵观历代的教学我们发现,多年以来,我们的历史学科教学步入了一个“当局者迷”的误区,在知识、能力、情感这三大教学目标中,多数时候我们的教师太过于注重知识、能力这两个目标而开展教学,虽然偶尔也涉足到情感这个方面,但往往都是敷衍解决,乏味的说教代替了真正意义上的情感熏陶。

当我们在运用教学的手段力求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时候,更应该注重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现实表明,一个情智皆备的人,往往胜过单纯具备智力因素的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在充分利用典型的实例去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同时,更应该看重于非智力因素的挖掘。非智力因素其实就是情感与思想的有机结合,往往也将智力因素包含在内。人是一种情感的载体,我们的一切活动其实都有意无意地赋予了不同程度的情感因素,而单纯的靠智力因素活动的人,往往给人一种机械化的且乏味的感觉,不适合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模式。

比如当我们在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部分的时候,教材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去见识一下所谓的政权分立以及民族融合的内涵,如果单纯将教材所展现的历史事件呈现给学生,那我们的教师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了,而是成了历史的“复读机”或“播放机”,这样的教学意义还有什么意义可言?我们要赋予历史事件鲜活的生命力,历史事件不仅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事件的再现,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那些远去的故事复活,让那些人事与现实中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从目前普遍的历史教学现象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中小学的教师忽略了历史教学的经世致用的价值,出现了学生“只知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的尴尬局面,从而严重地抹杀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实人类的活动无论古今,很多方面都是有共性的,教师应当抓住共性进行历史教学,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突破。

初中的历史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个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战地,教师应当充分延展学科的内涵,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现状
新历史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