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18-06-01 07:05达古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椎动脉体征颈椎病

达古拉 宝 山

(1.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蒙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5150;2.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巴彦汉卫生院,内蒙古 赤峰 025150)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颈椎病类型,由多种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的血液流量不足,导致该动脉系统供区(即脑以及脊髓)发生生理功能不全,进而引起以眩晕、肩颈痛、头痛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该病属蒙医“胡央希日乌素病”范畴。蒙医认为主要是由于“三根”、血、希日乌素失调,巴达干希日乌素增多,瘀滞于颈部导致脉窍不利、血气运行不畅所致。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CSA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与低龄化的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目前,颈椎病的治疗主要分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这2大类。手术治疗或能快速的减轻临床症状,但风险较高,因此,大多数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为主。蒙医拔罐放血疗法是将拔罐和放血两种疗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无创、非手术、安全可靠的疗法,具有止痛,消肿,祛腐生新,根治脓液及黄水,使疮色化浊转鲜,滋补强壮驱病邪等优点。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蒙医拔罐放血疗法具有独特优势,对患处局部进行负压调整和对局部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松解组织粘连、改善颈部活动、引病外除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笔者采用蒙医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9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27~69岁、平均45.32±9.14岁,病程1个月~4.5年、平均病程2.31±1.02年。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5.21±9.10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2.33±1.0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3]: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 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⑦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毫针长度为40mm,直径为0.32mm,选择平补平泻法。取风池穴、完骨穴、四神聪穴、百会穴、天柱穴、晕听区与颈夹脊穴,留针时间为25min。此外,风池穴、颈夹脊穴以及晕听区加用电针疗法,1次d/,2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蒙医拔罐放血疗法。患者取坐位,用普及型真空拔罐器在赫依穴(位于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间及左右各1寸处)拔罐。约10min后起罐,常规消毒。再用已消好毒的特制三棱放血器(直径2~3mm、针身105mm、针尖8~10mm左右)快速直刺上述3个点各5~7针,在针孔处再行拔罐。约10mni后去罐,清除所抽出的血,敷以消毒纱布予以包扎,避免针孔处着水感染。应依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血的颜色来严格掌握放血量。如治疗1次未愈,则3天之后在枕骨脉穴(位于从枕骨窝的正中发际左右旁开1寸,再向上2寸的部位)再次进行拔罐放血疗法,针刺深度为直刺2~3mm。共治疗2次。

1.4 疗效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拟定。治愈:眩晕、头痛以及肩颈痛等症状与体征均完全消失,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显著改善,各项体征显著改善,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所改善,但仍然残存部分症状与体征,功能仍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效:症状、体征与功能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愈14例,显效18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高达93.75%。对照组中治愈10例,显效15例,好转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7.0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 治疗前两组的眩晕、头痛和颈肩痛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3 讨论

蒙医拔罐放血疗法是将拔罐和放血2种疗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有独特疗效的非手术、无创自然疗法。拔罐是在颈部的穴位点形成负压作用是能够降低局部组织内压,消除水肿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对颈部周围血管的牵张,消除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和无菌性炎症,引病气出外,止痛。放血器三棱针针对刺血管壁的刺激作用能够激发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激活人体的神经免疫反映,松弛粘连的肌健、肌肉,调节病变部位的组织间平衡,从而达到止痛作用。赫依穴(大椎穴)位于项部,邻近椎动脉,穴下有丰富的神经,又是项部软组织损伤及炎症、粘连的部位,刺激可消除局部炎症,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使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得到良性调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蒙医拔罐放血疗法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外治法,具有起效快,操作简便,治疗范围广的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彭敏.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38(3):84-86.

[2]第二届颈推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42-362.

猜你喜欢
椎动脉体征颈椎病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