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配合生姜穴位贴敷干预土家医肚肠虚弱型则实邪疗效观察

2018-06-01 07:05麻秋梅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食入酮体中脘

彭 平 吴 艳 麻秋梅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则实邪(害喜病)zersir xier 是指妇女在怀孕早起,喜气上逆,胃失和降,而出现的呕吐厌食,或食入即吐的疾病,相当于中医的“妊娠恶阻”,西医的妊娠剧吐病[1]。少数孕妇反应严重,呕吐日久,浆水不入,伤及气阴,则继发为气阴两虚的恶阻重症,甚至危及孕妇生命。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目前无特效药物,以静脉营养支持,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等对症处理为主。临床常用的止吐、镇静类药物多对孕妇及胎儿有影响,不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2]。因此探讨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疗效巩固的中医特色治疗成为临床的需要。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科对30例土家肚肠虚弱型则实邪病在西医常规补液支持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脘穴热敏灸及生姜穴位贴敷,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对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湘西州民族中医院妇科住院,诊断为肚肠虚弱型则实邪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1~32、平均年龄25± 3.7岁,孕周6~15、平均孕周10±2.3周,孕次1~4、平均孕次1.2±0.4次;对照组年龄20~34、平均年龄24.5±4.2岁,孕周7~17、平均孕周10.5±2.6周,孕次1~4、平均孕次1.1±0.7次。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次、呕吐程度、营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3]中关于妊娠剧吐的诊断标准。发生于妊娠早期至16周之间,以恶心呕吐频繁为重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称为妊娠剧吐,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频繁,脱水消瘦,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肝肾损害等。

1.2.2 土家医诊断标准:参照《土家医病症诊疗规范》[1]中则实邪(害喜病)zersir xier诊断标准。怀孕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其中肚肠虚弱证的主要症候为:怀胎初期,恶心呕吐不食,或吐清水,头晕体乏爱睡,肚肠胀。舌淡,苔白,脉滑。

凡符合以上西医、土家医诊断标准,年龄16~40岁,经B超证实宫内早孕,尿酮(++)-(++++),排除宫外孕、胃肠疾病、肿瘤等引起的呕吐。

1.2.3 排除标准: 葡萄胎、异位妊娠或妊娠合并急性胃肠炎、肝炎、胆囊炎等病症;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过敏体质;符合纳入标准,但未按规范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无法进行疗效评价者。

1.2.4 评价标准: 由责任护士评估治疗一疗程后孕妇恶心、呕吐及小便尿酮体情况,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疗效评价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妊娠恶阻诊断标准。痊愈:无呕吐,饮食正常,尿酮体(-);显效:每天呕吐0~1次,能进三餐,尿酮体(-)-(+);有效:每天呕吐2~4次,能进少量食物,尿酮体(+);无效:频繁呕吐,食入即吐,尿酮体(++)-(+++)。

1.2 干预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补液支持治疗,每日静脉输注液体2000~3500mL,加入VB6、VC、KCl等,维持每日尿量>1000mL,并遵医嘱氨基酸营养支持、维生素B1肌注、酸中毒者静脉补充碳酸氢钠等对证处理。同时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同时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脘穴热敏灸配合生姜穴位贴敷。操作人员经过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方法:患者取舒适仰卧位,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处为中脘穴,探及中脘穴出现热敏化,将普通艾条5根扎为一簇,点燃,予温和灸中脘穴,10min后自觉热感上行于胃脘部,20min后渐感回缩至肌表并感肌肤灼热停灸。患者觉局部微热远部热、表面微热深部热、局部穴位酸、麻、胀感,20min/次,灸毕,即将鲜姜末用艾条微加热,用5cm×5cm的敷贴,贴于中脘穴位上,4~6h后取下,1次/d,5次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除不予中脘穴热敏灸配合生姜穴位贴敷治疗干预外,余常规行补液、心理、饮食等对证支持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脘穴热敏灸配合生姜穴位贴敷对土家医肚肠虚弱型则实邪病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有较好效果。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土家医认为,妇女在怀孕早起,喜气上逆,胃失和降,而出现呕吐厌食,或食入即吐,辩证分为肝胃不和及肚肠虚弱型。其中肚肠虚弱型则实邪患者因脾胃素虚,冲脉之血不足,冲脉之气偏盛,冲气上逆,喜气上冲,循经犯胃,则恶心呕吐,食入即吐;素体虚弱,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内停,故呕吐清水或食物;脾主运化,脾虚下陷则脘腹坠胀,不思饮食;中阳不振,则神疲乏力,精神萎靡。治疗宜健脾温中,降逆止呕。热敏灸是江西陈日新教授所创,是对传统艾灸的继承和创新。陈日新教授提出:热敏灸疗法是选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的“热敏化穴”,并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推动气血运行,刺激经络传导使气至病所,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一项全新的艾灸疗法。通过疾病反应点的相关原理,研究发现腧穴存在静息穴和敏化穴两种状态,而后者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5]。用点燃的艾条进行穴位悬灸,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即穴位热敏化反应,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6]。本组病人热敏灸腑会、胃募之中脘穴以调整胃腑功能,和胃降逆,采用单点温和灸[7],和降胃气,调理中焦气机,现代研究发现其有加快胃肠蠕动,加速幽门开放,促进胃排空的作用,其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肯定,对肚肠虚弱型妊娠恶阻有治疗作用[8]。生姜药食两用,温中散寒止呕。在西医补液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脘穴热敏灸与生姜穴位贴敷合用共奏温胃散寒止呕之功效,且取材方便、经济安全,避免了呕吐患者经口服给药的不适,易为患者接受,临床疗效确定,值得推广。

[1]田华咏. 土家医病症诊疗规范[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144-146.

[2] 李林鲜. 张琦 中医治疗妊娠恶阻近五年研究进展[J].甘肃医药,2016,35(1):24-26.

[3] 丰有吉,沈铿. 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94-19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ZY/7001.1-94)(妊娠恶阻)

[5] 陈日新,陈明人. 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7.

[6]唐卫华,柴进华,刘立夺,等. 针刺合热敏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41(6):109-111.

[7]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等. 重视热敏灸感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J].针刺研究,2010,35(4):311-314.

[8] 张建斌,王玲玲,胡玲,等. 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探讨[J].中国针灸,2011,31(1):51-54.

猜你喜欢
食入酮体中脘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食物过敏的不同类型
尿酮体“±”或“+”代表啥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职生物化学“肝中酮体的生成作用”实验的教学
吃高盐食物易致癌吗?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奶牛酮病治疗及酮体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