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效能

2018-06-01 06:59罗锦斌陈晓琴龙瑞银郑娟张丹丹
山东医药 2018年15期
关键词:胃泌素胃部萎缩性

罗锦斌,陈晓琴,龙瑞银,郑娟,张丹丹

(1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都匀558000;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逐年升高[1]。早中期胃癌与其它胃部疾病临床表现和体征相似,易被误诊和漏诊,容易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病理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具有创伤大、费用高等缺点。寻找敏感性实验室检查指标对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2]。最新研究[3]表明,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在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两者水平变化能够对胃部疾病的性质有初步的预判。利用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进行早期胃癌普查,效果较好[3,4]。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是临床常用的PG检查指标。目前关于PG和胃泌素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观察了为探究PG、PGR、 水平在胃部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中表达水平差异及对胃癌患者诊断据爱之,本研究观察了482例胃部疾病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探讨PGⅠ、PGⅡ和G-17水平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1月间我院门诊收治的胃部疾病患者482例,均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胃部疾病,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自愿在我院门诊行胃镜检查,并顺利取病灶组织行病理检查;②医师向患者详细讲解研究方法,并获得患者同意。③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不能完成胃镜检查或病理组织检查患者;②合并有其它系统恶性肿瘤患者;③合并有免疫功能障碍、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④存在胃部手术病史患者;⑤近1月内服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患者。482例患者根据胃部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胃癌组(58例)、胃溃疡组(12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7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25例)。胃癌组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43~79(56.2±7.5)岁。胃溃疡组中男63例,女60例;年龄32~75(55.3±9.6)岁。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39~76(56.1±7.9)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中男126例,女99例;年龄40~77(55.4±7.8)岁。四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血清PGⅠ、PGⅡ及G-17检测方法 四组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20 ℃冰箱保存。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清PGⅠ、PGⅡ、G-17,计算PGR(PGⅠ/PGⅡ)。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操作说明书进行。胃蛋白酶原试剂盒购自无锡市江源实业技贸总公司,G-17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仪器为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2 结果

各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及PGR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及PGR比较

注: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比较,#P<0.05;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比较,*P<0.05;与胃溃疡组比较,&P<0.05。

血清PGⅠ水平诊断胃癌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最佳临界值为74.8 ng/mL,灵敏度85.9%,特异度为76.3%;PGR诊断胃癌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784,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8,灵敏度88.6%,特异度63.4%;血清G-17水平诊断胃癌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321,无诊断价值。

3 讨论

胃癌的发生的病理过程经历从活动性炎症、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系列演变[5,6]。胃镜为临床中诊断消化系统疾病最常用辅助检查工具,但胃镜检查舒适性较差,难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7]。因此,临床中寻找敏感性高实验室指标对消化系统不同疾病及胃癌进行初步诊断,对早期诊断胃癌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8]指出,消化道疾病的发生不仅仅是病理的改变,也同样伴随着胃肠激素的水平变化,尤其是胃部疾病的发生,与多种胃肠激素息息相关。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无活性的前体,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原分为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Ⅰ大部分由胃底体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PGⅡ则由全胃腺和近端十二指肠的 Brunner腺产生。有少量PG通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且它的含量在血液中比较恒定,活性不会发生变化。研究[9~11]显示,PGⅠ、PGⅡ水平在胃部炎症、溃疡、萎缩、肿瘤等病变状态下有着不同改变,根据该变化可以判断胃部疾病性质。目前多数研究者[12,13]认为,低水平血清PGⅠ和低PGR 比值可用作为一种能够筛查出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志 。本研究结果发现,PGⅠ和PGR水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中表现水平显著降低,与相关研究报道相符合[14]。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比较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意义,考虑可能与本地区胃黏膜膜萎缩以HP感染为主,萎缩部位主要在胃窦部,因此PGⅠ水平下降不明显。因此可以证明了血清PG及PGR 能够出反映胃黏膜的病变部位及程度,是可以作为胃萎缩及胃癌的筛查指标。ROC分析得出,PGⅠ和PGR在胃癌中均有重要诊断价值。另有学者[15]研究指出,PGⅠ和PGR水平在胃癌中有重要诊断价值,而PGⅡ水平在胃癌及胃部疾病诊断中无明显价值。

在消化系统内还有一种比较重要胃肠肽类激素是胃泌素,主要由胃窦G 细胞分泌,而十二指肠、空肠上段的细胞也分泌一部分。胃泌素主要的作用是促进胃酸分泌,同时具有促进胃肠道黏膜生长和影响胃肠运动。一般具有生物活性的胃泌素以G-17 为主,它是一种小分子肽类。研究[16~18]表明,胃黏膜高分泌的G-17 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发生在胃底和胃体的恶性肿瘤,主要是在肿瘤的扩散、转移的过程当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泌素的浓度越高,也容易有机会转变为胃肿瘤细胞。根据本研究结果得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G-17水平显著低于胃癌组、胃溃疡组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患者G-17水平显著低于胃癌组、胃溃疡组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癌发生重要病理阶段,极易转化为胃癌,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胃癌患者病理特征存在本质差异。有学者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G-17水平差异,同样得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G-17水平显著低于胃癌患者,提示持续低G-17 水平可以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窦胃炎的血清标志物[19]。我们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G-17比非萎缩性胃炎组明显降低,与邓晓晶等[20]研究不一致。说明在以胃窦黏膜萎缩为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当中,因为胃窦壁G 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胃酸的分泌减少,使得血清G-17 含量处于低水平,进一步证实低水平可以提示胃黏膜萎缩程度。本研究中血清G-17水平在胃癌中无诊断价值。进一步分析本研究结果可发现,胃癌患者和溃疡患者血清G-17水平均明显升高,并非胃癌患者特异性表达物质。

综上所述, 胃癌患者血清PGⅠ水平升高、G-17水平降低。PGⅠ、PGR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检测血清PGⅠ、PGR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谭银利,陈和安,刘飞,等.外周血胃蛋白酶原Ⅰ与胃泌素-17及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0):945-947.

[2] 王雪华,曹燕,张剑宏,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测定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0):62-65.

[3] James WK,Karen MM,Lisa RB,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markers of gastric cancer risk in Alaska Native persons: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J]. Canadian Gas,2014,28(6):305-310.

[4] 胡丽波,谢津璧,万坚,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在胃部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3):281-283.

[5] 刘林杰,刘明军,王麟,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0):3043-3045.

[6] Liu WJ, Xu Q,Sun LP,et al.Expression of serum let-7c, let-7i, and let-7f microRNA with its target gene, pepsinogen C, in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disease[J].Tumour Bio,2015,36(5):3337-3343.

[7] 柯月,梁灿灿,纪文静,等.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间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2355-2358.

[8] 陶萍,钮伟国,陆峰泉,等.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糖类抗原72-4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6):2316-2318.

[9] 刘刚,赵民学,王德盛,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3(6):1182-1185.

[10] 朱春平,赵建业,申晓军,等.血清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胃癌诊断价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1):19-23.

[11] 陆兴热,陈凤羽,杨德兴,等.MIC-1、G17及PG1对胃癌诊断价值及感染病原菌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24):47-50.

[12] 杨建华,王炳华,林勇,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31(3):51-54.

[13] 张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17等指标在胃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1):1482-1484.

[14] 杨律,沈洁琼,章伟帅,等.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和胃泌素-17检测对胃癌诊断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2):329-330.

[15] 杨伟华,丁禹,袁妮娜,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IgG抗体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10):1930-1931.

[16] 王法成,景晶晶,王选杰,等.早期与进展期胃癌患者胃黏膜“血清学活检”指标差异比较[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2):156-160.

[17] 高洪亮,李宁,张清禄,等.血清PGⅠ、PGⅡ及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癌症进展,2017,15(6):654-656.

[18] Huakang T,Liping S,Xiao D,et al.Temporal changes in serum biomarkers and risk for progression of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a longitudinal study[J].Inter Jour Can,2015,136(2):425-434.

[19] 赵建业,朱春平,李兆申,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价值[J].胃肠病学,2016,21(6):376-379.

[20]邓晓晶,郑海伦.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鄄17 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筛查中的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624-1625.

猜你喜欢
胃泌素胃部萎缩性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胃部爱情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胸苷激酶1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