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悦读”品质培养策略

2018-06-02 02:28程玉萍
学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悦读品质课外阅读

程玉萍

摘 要:“阅读”与“悦读”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不同的理念。用“悦读”代替传统的阅读,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用科学的理念引领学生阅读发展的教育方式。“悦读”是一个人终生的需要,作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导读设计引领学生,用充足的时间与精彩纷呈的展示活动为“悦读”保驾护航,培养学生良好的“悦读”品质,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关键词:课外阅读;“悦读”品质;“悦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673-9132(2018)11-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1.081

“悦读”,顾名思义,就是由心灵的需要而引发的自发的,毫无功利的,快乐愉悦的一种阅读行为。“悦读”品质,主要是学生在阅读中,对阅读对象的品味、反思、感悟的能力和表现出来的能力等。文字是有温度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都需要一个个方块字来浸润我们的情感,历练我们的意志,获取不断前行的力量。而这些,单靠教材上的几篇范文,是远远不足的。课外“悦读”习惯的培养,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做好作品推介工作,吸引学生,激发“悦读”兴趣

现在的很多中学生,知识积累少,学习能力不足,又处于青春萌动期,无法长时间专注于课外阅读。信息网络、手机的普及,学生阅读纸质书的兴趣逐渐下降,不能从阅读中感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教师应为学生推介一些好的作品,可以把其中最精彩的章节讲给学生听,包括一些名人对这部作品的评价,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他们的“悦读”兴趣。我给学生推介《平凡的世界》时,抓住省报记者田小霞和挖煤工人孙少平的纯真爱情这个点,反复渲染田晓霞的美,讲她和孙少平跨越物质与身份阶层的唯美爱情,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仅仅一个星期,全班同学就都读完了这部作品。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激发起学生的“悦读”兴趣。可以说,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是他给学生讲了多少知识,而是他激发起多少学生“悦读”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名著导读,引领学生,落实“悦读”期待

一些中外名著,确实是几千年文化的精品,特别值得去读。但是,那些作品毕竟离我们的时代太远,学生很难读进去,而且好多都是大部头,太长,学生的坚持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入手,精心设计名著导读问题,引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由浅入深,渐渐读懂作品,喜欢上作品中的人物。《红楼梦》,场面太过宏大,人物繁多,关系错杂,很多学生读不下去。为了帮助学生顺利阅读,我几乎对每个章节都做了导读设计,有时候设置一些悬念,如“林妹妹今天和宝玉怎么样?彻底决绝了吗”,来揪住学生的心,迫使他们急切地想知道下文而探个究竟。导读并非都是问题设计,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有时候,给学生播放精彩的电视剧片段,落实他们的“悦读”期待。

三、课内留足阅读时间,历练学生,沉淀“悦读”习惯

应试教育使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课余的时间基本都忙于应付作业,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美好的“悦读”时间被抄抄写写的一些机械性重复作业挤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在课堂内给学生留出充足的阅读时间,历练学生,帮助他们养成沉下心来“悦读”的习惯,真正激发起学生内心的阅读需求,使得阅读带来的情感享受像吃饭和睡觉一样成为人生需求,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这样,在课外学生就会渐渐学会处理家庭作业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再累再没时间,他们也会调整心态,挤出时间,醉心于“悦读”中。用课内牵涉课外,将阅读行为落到实处。教学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每周给学生两节课的课内阅读时间,每周都会给学生提供必读书目,会做阅读要求与指导,并有相应阅读检测与展示活动来带动学生的“悦读”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我的孩子非常喜欢读书,阅读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好多时候,阅读是她摆脱沉重的学习压力,彻底放松的一种方式。尤其到了高三那年,每晚学习到一两点钟,她还是会抱着喜欢的书读一阵才入睡。她能顺利考入重点院校,与她痴迷于书本,醉心于“悦读”是分不开的。

四、搭建灵活多样平台,展示学生,享受“悦读”成就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一个醉心于阅读的孩子,也需要我们用各种手段来鼓励,使他们有坚持下去的动力,渐渐让阅读行为沉淀到他们的生活中,真正成为一种永不丢弃的好习惯。中学生的表现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对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特别需要教师搭建一些平台,精心设计一些展示活动,让学生享受到“悦读”带给他的荣耀与成就,从而自然而然地视阅读为生命的一部分,像爱生命一样爱阅读。“读书沙龙”“漫谈我喜爱的一本书”“我与阅读”“读者俱乐部”等活动,就是非常好的载体,给了学生释放思想火花的好机会,如果精心组织,收到的效果一定会比我们预期的要高。那年,我带的学生就是不喜欢读《三国演义》,课内阅读效果上不去,于是我选中了班里口才很好的一个学生,以说书人的口吻来讲“三国”,第一次上台,他就把全班学生震撼住了,再后来,学生们争着上台,气氛异常热烈,检测时,阅读效果非常好。

“悦读”能力,是让人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悦读”品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广大的语文教师应该坚持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引导,肩负起为人师表的责任。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一定是让学生爱上“悦读”的教师。当然,“悦读”品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就的,是一场长期的、艰苦的马拉松,需要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如果做得好,教师一定会成为那个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人。

参考文献:

[1] 陶俊龙.初中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 何倩.初中语文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14).

[责任编辑 李爱莉]

猜你喜欢
悦读品质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