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质疑的有效性

2018-06-03 06:59陈钢
江西教育C 2018年4期
关键词:质疑思考语文教学

陈钢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首先让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要让学生对课文重点语句进行质疑,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再次要让学生在文字叙述的矛盾之处进行质疑,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才能让质疑促进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发展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质疑 有效 思考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听懂所学内容,没有疑问,那么教学就算是成功了,如果学生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还是有许多问题要提出,那么这一节课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俗话话,一切学习行为均来自于疑问。如果学生没有疑问,那么他们就没有学习的动力。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问题的驱使下走进文本、学习文本、挖掘文本、拓展文本,让语文学习高效地进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与能力呢?笔者通过实践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敢于质疑,还要学会如何质疑,这样才能提高课堂质疑的有效性,让质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部分课文教学,来谈一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的有效性。

一、在文题处质疑,激发兴趣

每一篇课文的题目就像课文的眼睛、课文的灵魂一样,是一篇课文的统领。有时候学生一见到课文的题目,就可以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或者一看到课文题目,马上就会产生一种好奇心理,并萌发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学生探究欲望的体现。我们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课文题目入手,针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就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文学习当中。同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

本册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题目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比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呢?《负荆请罪》中是谁向谁负荆请罪的?《姥姥的剪纸》中的剪纸都有哪些?《草原》是什么样子……每一篇课文题目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只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问,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增强,就可以针对文章题目提出许多问题。当然,学生受知识水平与经验水平的制约,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候是无效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把有价值的问题留下来,留作学生课堂学习探究的问题。举一个例子,笔者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就组织学生针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刚才同学们都阅读了这篇课文的题目,那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话还没说完,就有许多学生举起了手问道:“在这里,‘负是‘背的意思,请罪我也知道就是向别人请求原谅的意思。但是‘荆是什么东西呀,为什么不背其他东西去请罪,而非得要背‘荆去请罪?”“‘负荆请罪是谁向谁请罪的?犯了什么样的错误,需要负着‘荆去请罪?最后对方谅解了他吗?”……学生纷纷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也被迅速地激发起来。这时候,笔者再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文本的内容与思想。

当然,在引导学生针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时,不能总是引导学生用“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么样”等公式化的提问方式,因为这样公式化的质疑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感,就失去它应有的作用了。

二、在重点处质疑,解读文本

随着学生解读文本的不断深入,就会对文本内容产生新的疑问,特别是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这些语句是课文的核心,对课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对这些语句总会感觉到有问题想提。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语句,激发他们质疑的欲望,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船长》这一课时,在课文第三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但是第四段却又这样写道:“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会把自己给忘记了吗?显然是不会的,那他为什么明明知道船上一共有61人,却说必须要把60人全部救出去呢?这一段就是课文的重点段落,我们可以让学生对第四段的描写进行质疑,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不断地升华自己的情感,在交流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明晰船长的道德品质。这样,学生在质疑过程中,对课文的解读就会更透彻。再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一篇课文时,课文中多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一句话,这一句话也是引領全文的核心线索,那么课文为什么在文中多次出现这一句话呢?它的出现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在质疑过程中阅读课文,那么学生在质疑与解答过程中就会产生对安塞腰鼓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如果我们不引导学生去对这一中心句进行质疑,那么就不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就不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也就不会对这一句话产生情感,那么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就不可能达成既定的目标。

三、在矛盾处质疑,引导探究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内容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有点矛盾,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针对这些矛盾之处进行质疑、思考,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提升语文素养。所以,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时,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矛盾之处来组织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在质疑与释疑的过程中,向文本更深处漫溯,让语文学习更深刻、更高效。

比如教学这一册中的《小草和大树》,在这一篇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在生活中,小草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长成大树的,这一句话从表面上来看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与现实生活是矛盾的,但明知是有矛盾的,为什么作者还要这么写呢?这样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存着诸多疑问。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小草”与“大树”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就会慢慢梳理自己的语文思维,去解读这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在用这两个词语凸显夏洛蒂、艾米莉、安恩三姐妹顽强的意志和智慧的选择,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他们三姐妹产生崇敬之情。当然,组织学生对这一组矛盾的质疑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针对“小草”与“大树”两个词语上面的引号加以质疑,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以达到更好解读文本的目的。再比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课时,也有一个矛盾,那就是肖邦既然那么爱国,为什么还要离开呢?为什么不在国内组织人民进行斗争?这样,通过质疑这些矛盾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语言文字所蕴含的东西。

总之,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通过质疑强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升华情感。

参考文献:

[1]蒋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1.

[2]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0.

[3]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1.

猜你喜欢
质疑思考语文教学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