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联合SP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2018-06-04 09:41黄玲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内科教学效果病例

黄玲萍

【摘要】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与标准化病人(SP)均是现代医学新兴的医学教育模式和方法。为了探索PBL联合SP教学法[1]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本课题组根据教学目的,收集了呼吸内科典型病例,建立PBL教案,招募若干名医学生进行SP系统培训,在临床五年制本科医学生中分别成立PBL联合SP教学组及传统教学组进行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PBL联合SP教学受到90%学生的肯定,且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明显更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语言表达和临床思维能力及团队意识更强。两种新型教学方法相联合优势互补,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言表达、临床思维能力及团队意识,值得在其他专业和教学对象中进一步推广研究。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 PBL教学[2] 呼吸内科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0-02

2014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已完成《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诊断学》等课程的系统学习,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初步建立临床思维,具有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的能力。

呼吸内科常见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肺结核等,还包括对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常见呼吸系统症状熟悉和掌握。

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医学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SP[3]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够准确表现病人的临床问题并且能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的正常人或者病人。

我院已有两年SP工作基础,均经过正规团队培训,具备模拟角色的能力。SP培训方案包括:(1)医学基础知识培训,2周8个学时,要求SP熟悉其所扮演病例的具体内容,如临床表现及解剖位置等;(2)问诊查体培训,2周8个学时;(3)病房见习培训,1周4个学时,安排SP到病房见习其所扮演病例的真正病人,并与病人沟通病情,有助于理解病例,更加贴切逼真的表演。

一、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及分组

本研究组根据呼吸内科学教学目的,收集了典型病例,建立PBL教案。每个PBL教案分解成5~7个情景,每个情景根据教学大纲由浅入深提出4~5个主要问题,作为学生的讨论提纲。同时招募若干名具有一定表演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医学生,根据已有的SP培训方案进行系统训练,每位SP掌握一种疾病的模拟技能。

将井冈山大学2014级临床本科2班32名医学生随机分为2个组,PBL联合SP教学组16名,传统教学组16名。两组教学内容和学时数均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进行。PBL导师先利用2个学时向学生简单介绍PBL,包括PBL教学理念、发展过程、目的意义、教学模式和评估方式。

2.PBL结合SP教学组

首先根据培训方案对SP进行系统培训,让每位SP熟悉其扮演病例的具体内容;其次掌握模拟病人的背景;再次强调每种疾病模拟要点,主要包括症状和体征,两人一组,对每例模拟病例反复演练,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补充及完善。可以通过SP模拟的情绪、不友好、答非所问、不理解医学专业术语等故意设置一些障碍来训练其他医学生与SP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实施具体过程:

一般情况下,每个案例的5~7个情景资料逐个发给学生自主讨论,讨论完一个情景再发下一个情景,总共通过3次指导课(7~8个学时)全部完成。

第一次指导课的目标是形成一种探究的气氛。先由PBL导师带领引导医学生观看SP扮演的病例情节,再由学生对SP进行询问病史和体检,然后学生分组讨论,由学生分别解答提纲中的问题,对每种假设寻找更多的依据,导师可通过频繁提问引导熟悉这一学习过程,向学生示范思考过程。当新案例给出时,学生应该确定他们需要知道哪些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些“需要知道的东西”就成了“学习问题”。

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指导课主要是让学生把他们查阅或探究得来的知识整合到相关的病案中去,并确保对问题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学生需要批判性地对待讨论中获得的信息以及获取这些信息的来源。

理想状态下,三次指导课结束时所有的学习目标均需完成,为此PBL导师需要加以引导调整讨论进度和步伐。最后一次指导课经常用来检查那些不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对本小组、本案例的讨论情况进行反思和反馈。

最后由老师总结重点、难点、关键学习内容和掌握要点,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和教师分别完成各种问卷表。

3.传统教学组

由PBL结合SP教学法导师带教,采取传统课堂教学法,以教師讲授为主,教学内容与PBL结合SP教学组大致相同。

二、教学效果评价及结果

通过师生问卷反馈、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来评价教学效果。理论考试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呼吸内科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及记忆。技能考核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疾病诊断及病情分析,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问卷及成绩分析表明,PBL联合SP教学法得到90%学生肯定,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平均分85.4分和86.8分,分别比传统教学组高出11.3分和10.2分。

三、讨论

呼吸内科教学组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临床沟通、人文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率先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BL) 联合标准化病人(SP)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师生问卷反馈、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发现PBL与SP两种教学法的联合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可行性强、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了既往呼吸内科疾病教学和学习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陈立伟,韩凌,高亢,等.联合PBL、SP及SPME教学法提高心血管内科青年医生培养质量[J].继续医学教育,2014(9):115-117.

[2]刘军,陈生弟.PBL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前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4):5-6.

[3]高秀文,周虹,文斌.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21):94-95.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育改革项目(课题编号:JXJG-14-9-21)。

猜你喜欢
内科教学效果病例
“病例”和“病历”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