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肠梗阻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2018-06-04 08:43吕庆飞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期
关键词:肠梗阻腹部

吕庆飞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肠梗阻的CT表现及CT对肠梗阻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肠梗阻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我们对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观察并对比2种检查方法对病情的检出率及对病因分析的准确率。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于是否存在肠梗阻和肠梗阻位置检测准确率无明显差异,CT检测对于肠梗阻原因准确率82.9%,明显高于X线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肿瘤性梗阻原因和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判断中,CT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准确率高,定位精准,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能够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应用于肠梗阻的诊断中。

【关键词】腹部;CT;肠梗阻

【中图分类号】R6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1-0-01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的疾病,它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肠梗阻一般采用X线平片、B超和CT进行诊断,而且CT具有扫描速度快、清晰度高等优点[1]。诊断肠梗阻常用的方法为CT诊断,这是因为CT诊断可以准确的确定病变的位置,并且还可以分析病因。CT可以显示的肠壁增厚和肠壁血供异常、肠系膜及腹腔间隙是否存在病理改变等,CT检查的优势在于患者处于相对舒适的仰卧位,检查过程中不必改变体位,图像数据还可以进行后处理以得到更多信息,在明确梗阻病因、部位及判断绞窄方面有优势。增强扫描能判断肠缺血坏死,肠壁无强化提示肠坏死,异常强化和强化减弱提示肠缺血。影響CT诊断肠梗阻准确性的因素有:回盲瓣处结肠内食物残渣引起局限性肠扩张,可能误诊为肠梗阻;轻度部分肠梗阻由于未显示移行带而漏诊;麻痹性肠梗阻是升结肠和横结肠扩张而降结肠凹陷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其他因素及技术因素引起。为了能够为患者的确诊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保证,现对CT诊断结果进行介绍。为了了解各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我院影像科对78例肠梗阻患者通过CT和腹部X线平片进行诊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肠梗阻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我们对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典型(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且入院后均常规行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0.85±2.63岁,其中所有患者中有75例有腹胀腹痛症状,2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表现,20例患者出现排气排便停止表。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观察并对比2种检查方法对病情的检出率及对病因分析的准确率。CT检查中,采用西门子双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将两臂上举与头部一齐,对患者的整个腹部进行全面扫描,扫描前将CT机层厚设置为l0mm,扫描结束后观察图像形成结果,若扫描结果不合心意,可再次对CT机层厚进行设置,再次扫描,将层厚设置为1.5mm,取碘海醇对比剂给患者进行注射,剂量可在80—l00ml,对比剂注射时将速度控制在2.3-3.5ml/s,进行CT加强扫描。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对于是否存在肠梗阻和肠梗阻位置检测准确率无明显差异,CT检测对于肠梗阻原因准确率82.9%,明显高于X线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肿瘤性梗阻原因和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判断中,CT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2],病发机制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造成肠运行不畅而引起的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症状的病症,同时伴有腹胀、恶心、呕吐、肛门不排气排便等情况,造成患者浑身不适,病情急,重者易引发肠壁供血受阻致使肠坏死而造成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4]。目前,临床中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方法有腹部X线片检查、直肠指检、实验室检查、CT检查等几种。本次研究对CT 诊断急性肠梗阻的价值做了探讨,两种检测方法对于是否存在肠梗阻和肠梗阻位置检测准确率无明显差异,CT检测对于肠梗阻原因准确率82.9%,明显高于X线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肿瘤性梗阻原因和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判断中,CT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的优点在于,图像质量高,具有高密度的分辨率,组织之间不会出现重叠,因此对于病灶部位能较为真实清晰进行图像学反应[5]。但同时CT的使用费用较高,因此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先进行腹部的X线片检查,这仍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综上所述,CT检查准确率高,定位精准,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能够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应用于肠梗阻的诊断中。

参考文献

浦智韬,郝敬铎,王永锋.肠内对比剂引入后行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2):239-239.

易琳,芮军,相运勇,等.双源CT增强扫描检查对肠梗阻患者梗阻部位和梗阻病因的诊断意义[J].医疗装备,2016,29(22):10-11.

田盛东.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61-162.

蔡华亮,徐覃莎,张海涛,等.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价值[J].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2,(5):317-321.doi:10.3877/cma.j.issn.2095-2015.2012.05.004.

王晓梅,边杰,杨俊武,等. 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4):357-361.

猜你喜欢
肠梗阻腹部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