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客厅”的文明靓点

2018-06-05 11:04李端阳
质量与标准化 2018年2期
关键词:公共厕所黄浦江滨江

文/李端阳

外滩,位于上海黄浦江畔西岸,是上海的风景线,是著名的必须参观的旅游目的地,是上海的“豪华客厅”。未来黄浦江两岸地区将发展成为集生活、生产、生态空间高度统一的世界一流滨水区。目前,黄浦江两岸核心段45 km滨江岸线已全线贯通并对外开放,公共基础设施是支撑两岸建设世界一流滨水的重要保障,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厕所日益受到政府、市民和游客的关注,也是上海“厕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黄浦江两岸公共厕所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合理;质量参差不齐,整体档次受到制约;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1. 数量少且分布不合理

目前,黄浦江两岸共有52座公共厕所,根据《上海市公共厕所布局规划纲要》在中心城区公共厕所250 m~300 m的服务半径的要求,黄浦江两岸核心段45 km应配置公共厕所75~90座。从上述可以看出,黄浦江两岸公共厕所的实际拥有量与规划拥有量具有较大差距,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黄浦江两岸重要区域的公共厕所数量也供给不足,会经常出现如厕难的现象。如:浦西外滩游憩公共空间,公共厕所只有7座(其中1座处于维修状态),作为黄浦江两岸最重要的游憩公共空间,经常出现排长队现象,节假日期间排队如厕现象更为严重;长约2.5 km的浦东陆家嘴滨江大道仅有3座公共厕所,厕位少且不易寻找,难以满足游客需要。

2. 质量参差不齐

黄浦江两岸的公共厕所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的三个等级,而因其内部设施与质量等级的不同存在差异。同时,部分公共厕所存在年久失修、设施陈旧老化、服务设施不齐全等现象,导致其在服务质量上参差不齐。

黄浦江两岸新旧公共厕所之间差距明显。如:外滩游憩公共空间的公共厕所,虽然内部设施较为完善,且配有无障碍设施和第三卫生间,但是内部昏暗、潮湿、有异味,影响人的直观感受;浦东滨江大道新建的望江驿公共厕所集如厕与休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无论是从实用性、舒适性,还是景观性来评价,都远超其他地区游憩公共空间的公共厕所。

按照CJJ 14-2016《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公共厕所可以分为固定式与活动式,目前黄浦江两岸核心段有固定式42座、活动式10座,其中活动式主要集中在虹口滨江与杨浦滨江地区(没有或存在极少固定式),活动式虽然有移动方便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与周边景观不协调、厕位少等问题。

上述多种原因导致了公共厕所的质量参差不齐。

3. 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公共厕所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有3方面因素:①黄浦江两岸公共厕所分三个等级,两种类别,不同等级不同种类的公共厕所管理与服务标准也不尽相同;②黄浦江两岸公共厕所产权分为两种,一种由环卫部门建设,产权属于环卫部门,另一种由社会单位建设,产权属于社会单位,所有权的不同导致管理方式的不同;③在管理方面,各区段公共厕所由各区环卫部门管理或委托相关物业公司进行运营与服务,不同的物业公司管理要求不同,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有较大差异,导致对黄浦江两岸不同地区的公共厕所的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

优化布局提高供给能力

要解决问题和改变现状,应优化布局,提高供给能力。

首先应增加黄浦江两岸公共厕所的总体数量,其建设应符合《上海市公共厕所布局规划纲要》中公共厕所250 m~300 m的服务半径以及步行3~5分钟可以找到公共厕所的基本要求。因此黄浦江两岸公共厕所的基本数量应该保持在75~90座之间,其中徐汇滨江岸线8.4 km公共厕所约为14~16处、黄浦滨江岸线8.3 km为14~16座、虹口滨江4~5座、杨浦滨江段5.5 km为9~10座、浦东滨江岸线为37~45座。

其次应增加黄浦江两岸重要区间(外滩游憩公共空间、陆家嘴滨江大道游憩公共空间、杨浦工业文明游憩公共空间等)内公共厕所的数量和厕位,根据旅游旺季和重大节庆活动的举办,适时增加活动式公共厕所的数量,缓解旅游旺季和重大节庆活动举办造成的周期性如厕难的问题。

最后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公共厕所的使用效率,如:增建(或改建)通用厕间,提高女厕所厕位的比例,完善标牌指示系统,缩短如厕者寻找厕所的时间,运用“互联网+”开发黄浦江两岸公共厕所专属APP,鼓励社会厕所免费开放等。

进一步提升整体档次

黄浦江两岸公共厕所的设置要与世界一流滨水区定位相符。

应在黄浦江两岸形成以一类为主、二类为辅、杜绝三类的公共厕所等级体系,重要游憩公共空间建设一类等级,一般区域或人流量较少地区建设二类等级。

应重视公共厕所外观建设。作为黄浦江两岸世界级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厕所应该成为开放式空间中可感知、可体验、可享受的新的风景,因此它的设计应遵守景观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景观化应体现其建筑设计风格、色调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同时通过绿色植物的种植以及盆栽的设立,使其慢慢变为城市中的景观小品。个性化设计应集中体现本土文化特征,外部建筑风格与内部装饰风格都可以作为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载体。

应重视公共厕所内部设计,按照最新标准调整男女厕位比例,运用“互联网+”,精确统计如厕人数;设立第三卫生间,解决特殊游客群体的需求;合理进行空间划分,改变“解决内急”的单一功能,将等候区设计为配有座椅、自动售卖机、直饮水、旅游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复合的微型的综合性功能区,提高如厕的人文性与舒适性。

加强对公共厕所的管理与监督,应及时发现和修复损坏的内部设施和设备,同时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强调管理建设

随着黄浦江两岸的贯通,黄浦江两岸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的带状游憩公共空间,公共厕所作为这一游憩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公共厕所应该由市级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或者将黄浦江两岸的公共厕所整体委托给专业公司进行实际的运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在运营管理中要明确责任主体,推动业主单位或主管部门在对公共厕所监管中承担主体责任,促使日常维护和运营管理规范化。

其次细化服务管理监督,建立举报制度,鼓励全民参与监督,实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施行多种形式的专项检查。

再者对公共厕所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营造愉悦的工作环境,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和应对危机与冲突的能力。

最后应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如:“以商养厕”的经营管理模式,采用“商厕结合、以商养厕”的办法,即将单一的公共厕所建设成经营与公共厕所相结合的共同体;环卫资源共享模式,鼓励或要求各企事业单位的厕所免费对外开放,在人流量密集、建厕地点难落实的繁华地段,沿街建筑附设的内部厕所应对外开放。

猜你喜欢
公共厕所黄浦江滨江
黄浦江航行船舶生活污水排放的治理及监管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丹麦DALI 5.1.2全景声,家里的角落处处有影音 滨江一号多功能影院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滨江新区日雕感怀
上海黄浦江两岸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思考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二合一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所应用同一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