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提升研究

2018-06-07 09:36王泽龙伟
科教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王泽 龙伟

摘 要 聚焦于高职高专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提升,分析比较了二者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指出二者实现衔接提升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提出了衔接提升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高职高专教育 应用型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衔接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教育建设中尝试吸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做法,构建具备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1 高职高专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1)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模式。二者都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指向不同的频谱或人才层次。在技术智能化时代,已越来越难区分二者的界限,但目前来看,二者还是有着较明显的区别。一般区别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关键在两类技术,即理论和经验技术。两类人才都要掌握一定的理论技术和经验技术,但技能型人才以学习经验技术为主,技术型人才以学习理论技术(强调理论应用,而非理论本身)为主。相应地,由于要掌握的技术不同,其合适的培养模式也就不同。技能型人才最合适的培养模式为“工作+培训”,对应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注重实训实习的特点。技术型人才最合适的培养模式为技术教育类学校教育,辅以企业实习。比较看来,二者除偏重不同外,都不能脱离学校技术技能教育和企业实习。[1]

(2)人才培养规格。知识结构上,高职高专面向职业岗位要求,基础理论学习强调“必需够用”,以学习实用技术和岗位规范为主;应用型本科面向行业需求,强调知识的应用性、综合性和前瞻性。能力结构上,高职高专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重操作,要求学生按规范进行实践操作,保证熟练;应用型本科强调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問题解决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素质结构上,高职高专强调职业道德、执行能力和规范意识;应用型本科强调综合性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自我发展等社会能力。[2]

(3)校企合作教育。二者都无法脱离对企业的依赖。但不同的是,高职高专强调利用企业为学生提供技能实训,应用型本科则希望通过充分与行业企业接轨,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应用和发展技术。比较而言,应用型本科的校企合作涵盖的主体对象更加多元(企、政、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层次上更加高级,内容更加广泛。如高职高专主要是产学合作,而应用型本科更多讲产学研合作。

(4)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二者均以就业为导向,但应用型本科依托行业来设置专业,面向行业需要组织教学,强调能力为本、理论应用,并以此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高职高专则依托岗位(群)来设置专业,面向特定的岗位需求来构建课程及内容体系。内在差别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有更宽更深的理论知识基础,但也会尽量把理论讲授的深度和广度限制在技术开发、运用与创新所必要的范围内,以保证足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对完整的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则面向应用,强调实用够用。[3]

(5)教学模式。高职高专采取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过分强调应用理论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更注重根据技术方案实现操作实施,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应用型本科则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教学模式,如一门课的理论和实践可分别成班授课,以突出实践,而不把实践作为理论课的验证或附属;同时实践内容更完整,有更多综合性实验实训,及为锻炼学生技术综合应用和开发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训练要求的水平较高,形成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强化工程实践的教学模式。[4]

(6)师资队伍要求。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需要,面向就业,其专业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更要有行业企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经,具备“双师”教师素质。应用型本科则是高学历的学科梯队建设与有技术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培养并重,师资来源多元化,而不要求每个教师都是“双师”。[5][6]

(7)实践教学要求。二者都要求开展实践教学,但指导思想、要求等有不同。高职高专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艺技能。为保证实践效果,会模拟现实工作情境,开展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学生有良好的训练条件。实训内容上,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实训任务,贴近工作内容。应用型本科则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强调动手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实验实习为核心开展技术实践,以校外实习和毕业设计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要求尽可能接近工作实际,注重设备的前瞻性、应用性和综合性。[7]

2 高职高专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提升的策略建议

新建应用型本科在升格后必然要在已有基础和特色上去实现转型、提升,包括上移人才培养目标。而据前文所述,同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在办学理念、模式等方面可互相借鉴,职业教育办学普适性的指导意见是对二者的共同要求,而二者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交叉共通点是二者衔接的基础,应用型本科对于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是二者提升的目标。由此提出以下衔接提升的策略。

(1)坚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受办学条件和资源所限,能适应本科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要求的专科专业不多,能办出特色的更少。现实困境下,学校不能迁就现有条件,简单根据专业目录来选择可办专业,而不去考量专业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的适应性。丢掉以行业需要为导向设置专业的根本原则,人才培养的适切性无从谈起,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也失去了最佳前提条件。

(2)在岗位标准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行业研究,构建面向行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新建应用型本科升格前主要以岗位(群)要求来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但其特有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其课程结构既不能完全以学科知识为标准,也不能完全以岗位标准为标准,而应以行业科技为主要体系标准。[8]这须在研究岗位标准的基础上,加强行业理解,保证专业办学在专科基础上,面向更广泛的职业岗位,充分了解行业人才知识结构。应学专科经验,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论证,共同制订人才业务规格来设置课程,使培养目标更具体、系统、有针对性。[9]

(3)坚持培养“职业人”的经验和做法,并强化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要坚持培养“职业人”的经验和做法,重视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环节,重视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育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促进“职业人”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要适应应用型本科要求,强基础,避免过早专业化,使毕业生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好结合。基础课的教学应由专科的“必需、够用”转变为基础扎实、增强后劲。着重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如何应用到实践。[10]知识面上,由专科的宽窄结合转为专业知识面广而新,提高适用性。要从学校制度、校园文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师德师风等多方面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条件,重视文理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4)拓展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合作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高职高专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中产生了很多成果,包括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校办企与企办校的“两轮驱动”等。[11]新建应用型本科必须坚持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合作教育,开放式办学,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和水平,探索本科层次的产学合作、订单培养、产学研合作、国际合作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丰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合作教育是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强化实践教学最有效的突破口。[12]

(5)保持实践教学特色,丰富实践内涵,提升实践层次。要特别注重保持实践特色和传统,并根据本科教学要求来丰富实践教学内涵,提升实践教学层次。实践能力培养上,要由实用型、特定型转变为应用型、适用型,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项目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各类综合性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建立以能力为本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上,相比学术型本科,适度增加企业实习时间,不过于强调实验教学的比重,保证技术应用训练和创新训练恰如其分;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更强调“学设结合”——学习和设计相结合,“学创结合”——学习和创新相结合。

(6)坚持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实行“双证书”并重制度。“双证书”制度在高职高专院校已得到较好实行。研究认为,[1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也要实行“双证书”并重,双证率在90%以上是基本特色。有关研究表明,在本科教育阶段推广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全面展开,建立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4]

参考文献

[1] 严雪怡.技术分类、人才分类和教育分类[J].职教通讯,2005(8).

[2][3] 徐理勤,顧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

索,2007(2).

[4][5] 李万木,谢明荣.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之比较[J].

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6][7] 陈嘉莉.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价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8] 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

[9] 张爱邦.知识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及路径选择[J].职业时空,2009(9).

[10] 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

[11] 邱开金.另眼相看:中高等职教的趋同与不同[N].光明日报,2015-5-5(15).

[12] 徐秀琴.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8).

[13] 普林林.应用型本科教育解构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

2009(27).

[14] 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

2007(8).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