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体验与职业志向:新闻实习生的职业认同研究

2018-06-08 03:30韩晓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习生群体满意度

■ 韩晓宁 王 军

一、问题的提出:受质疑的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性和社会价值

新兴传媒形态在技术和资本推动下改变了传媒竞争格局,传媒产业出现深刻的结构调整,岗位的技能需求发生变化,传统媒体竞争力衰退、薪酬增长乏力,为从业人员的职业选择带来挑战。较低的职业认同会使个体在态度上因自己作为群体的一员而产生自卑、污名感等情绪,在行为上则表现为排斥群体的基本价值观等;较高的职业认同能够增强该职业群体的吸引力、降低个体离职行为的发生。①而新闻领域从业者自嘲“新闻民工”、知名媒体人高调转行、传统媒体离职人数增加等现象频频被报道,显示出新闻职业自豪感的下降和新闻职业认同的危机;以南方报业集团为例,该集团2012、2013和2014年离职的人数分别为141人、176人和202人,离职采编人员多入职互联网或创业②。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性和社会价值受到质疑,对于信息的主导权和编辑权被消解,这极大地影响到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认同,③也影响到新闻职业对于高校学生等职业后备力量的吸引力。

新闻从业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定位和职责任务,新闻业能否吸引和凝聚具有高度职业认同的后备人才,关系到新闻舆论工作的稳定和长远健康发展。新闻实习生作为新闻业的后备人才群体,其对新闻职业的认同程度以及对这份职业的选择意愿,是本文关注的第一个问题。

根据发展心理学领域关于职业选择的相关研究,正式就业之前的青年群体处于职业选择的现实选择期,对于可能选择的职业类别,他们往往会先进入该行业实习获得体验,然后再判断是否适合自己。④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职业选择,如智力、能力、家庭、学业等,而职业志向(vocational aspiration)对于最终进入哪个行业会起到主导作用;⑤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职业志向与环境因素发生互动,职业认同状况就是这种互动的动态呈现。

本文认为,具体到选择新闻职业的青年群体,新闻传播相关教育或可帮助其获得从事新闻工作的能力并树立职业志向,实习经历则可使其获得对新闻工作的从业体验;教育和实习过程共同对职业认同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新闻实习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是本文关注的第二个问题。

二、职业认同的概念及其应用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职业认同的实证研究,多集中于教师、警察、医护人员等专业人士群体领域。职业认同,可以理解为个体对职业的认可、感知和接受的过程及状态。

学者Holland认为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关于职业目标、兴趣、理念和价值观等清晰稳定的认识,能够帮助个体在面对不确定的环境时进行职业行为决策,强调职业认同的结果状态,进而编制了VIS职业认同量表(VIS,Vocational Identity Scale)。⑥学者Melgosa强调职业认同是一个过程,基于“自我认同进程”理论将职业认同分为获得、暂停、排斥、扩散四个阶段,进而编制了OIS职业认同量表(OIS,Occupational Identity Scale)。⑦后来的学者们往往结合关于职业认同的过程及状态的理解,针对不同的职业群体,设计职业认同测量的具体内容,如国内学者魏淑华等人认为职业认同的内容结构应当包括职业认同的心理成分及其认同对象,具体可以分为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行为倾向四个部分。⑧职业价值观,即个体对职业社会意义和作用等的认识和评价;角色价值观,即个体对于职业角色带给自我的意义的认识和评价;职业归属感,即个体对于与职业的关系的感受和体验;职业行为倾向,即个体完成任务和尽责履职的意愿。本研究关于职业认同的内容结构即参照此维度划分方法。

具体到新闻从业者群体的职业认同,即新闻从业者是如何看待新闻职业群体或新闻职业工作,已有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新闻职业身份及社会价值的认同研究,包括从历史视角梳理新闻职业身份认知的发展历程或采用定量、定性等方法考察新闻从业者对于职业社会功能(比如信息守望者、政治宣传者)的认知状况等,如樊亚平⑨、田中初⑩、甘丽华等学者的研究。另一类是关于新闻职业理念的认同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考察从业者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认同状况,尤其是如何权衡组织认同(organizational identity)和专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多见于国外学者,譬如Slay和Smith、Bock、Milinkov等。具体到新闻专业学生群体,陶建杰和张涛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上海新闻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将职业认同划分为职业价值、职业自信、职业兴趣和职业预期四个维度,并研究了校内教育和校外实习因素对该群体职业认同状况的影响。

参照国内外学者对各种职业群体的职业认同研究,本文认为新闻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可以理解为该群体对于新闻工作及职业群体的认可、感知和接受的过程及状态。本文首先考察实习生群体在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等职业认同的各维度及整体表现,然后再进一步探究从业体验和职业志向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基于社会建构理论的思路,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认同过程,并不是自然拥有或内在生成的,而是社会通过一些知识的教化机制和权力的惩罚机制而强制建构的。通过分析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建构过程,可以将影响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因素大致分为两大类因素:从业体验和职业志向。

关于从业体验,主要指个体接触和从事新闻职业的经历及感受,包括新闻专业教育经历、工作或实习经历等。既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和实习经历是影响新闻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表现为个体的教育程度越高,对新闻职业的认同也越高;而校外媒体实习经历的作用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自信,进而提升职业认同。基于此,本研究提出:

假设1:受教育程度与职业认同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教育程度越高,职业认同越高。

假设2:实习经历的差异,会对新闻实习生群体职业认同带来显著性影响。

关于职业志向,主要指个体对新闻职业所拥有的期望,包括新闻从业者心中的理想媒体类型及其对媒体社会功能的认知等。既有研究表明,职业志向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能够产生影响。比如陈韬文等人研究发现,把党报作为自己心中理想媒体类型的从业者,以及重视新闻媒体的“信息阐释”社会功能的从业者,更适应中国新闻体制环境,因而对新闻职业工作更为满意。基于此,本研究提出:

假设3:选择党媒作为理想媒体的新闻实习生,会有较高职业认同。

假设4:重视“信息阐释”功能的实习生,会有较高职业认同。

(二)数据来源及变量的测量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一项面向9所高校新闻实习生的调查,调查执行于2014年6—9月,涉及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九所高校,有效问卷为490份。问卷的信度系数α达到0.949,处于良好状态;职业认同、媒体功能认知、理想媒体类型选择和实习工作满意度等维度的效度系数KMO值分别为0.843、0.875、0.732和0.787,均大于0.70且Sig.值均小于0.05,符合效度要求。

数据样本中,男性占比26.1%,女性占比73.9%;年龄分布在19岁到30岁之间,平均年龄22.61岁;研究生占比54.9%,本科生占比45.1%;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占比94.7%。在新闻实习生最近一次的实习媒体机构类型中,报纸、电视、互联网媒体是主要的实习媒体类型,分别占比32.7%、20.4%和15.7%;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媒体和无行政级别的商业媒体对应的比例分别为23.5%、22.9%和19.4%和18.4%;对应的实习岗位多为记者和编辑,占比分别为43.1%和40.6%;平均媒体实习总时长为5.24个月。有10.4%的媒体单位会向实习生收取实习费用,交费的实习生平均交费为140元;有49.2%的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可获得实习收入,有收入的实习生平均月收入为1024元。

1.职业认同状况

关于新闻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测量,本研究主要参照魏淑华等人关于职业认同内容结构的维度划分,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等方面设计题项,询问被调查者是否认同“从事传媒职业能够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为自己将来可能成为媒体从业者而自豪”等11个题目(1表示非常不认同,5表示非常认同)。通过因子分析法,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到4个公共因子,可将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职业价值观”(α=0.606)、“角色价值观”(α=0.826)、“职业归属感”(α=0.852)和“职业行为倾向”(α=0.789),与魏淑华等人的量表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此外,本研究的问卷中还设计了“职业社会地位认知”量表,让被调查者对于10个常见职业的社会地位使用五点量表进行评价,涉及的职业有医生、教师、工程师、警察等,以及媒体采编人员和媒体经营人员。在具体计算时将媒体采编人员和媒体经营人员的职业社会地位得分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新闻职业的社会地位得分。

2.职业认同影响因素

(1)职业志向方面,主要测量新闻实习生的媒体功能认知和理想媒体类型

关于媒体功能认知的测量,主要参考Weaver和Wilhoit的研究编制量表,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适度修改,询问被调查者对于“将信息快速真实地传达给公众”“为大众提供娱乐和休闲”等媒体社会功能重要性程度的评价(1表示非常不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采用因子分析法,从13个题项中删除载荷值不符合要求的2个题目后,剩余11个题目中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可提取4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信息阐释”(α=0.814)、“新闻宣传”(α=0.624)、“舆论监督”(α=0.893)和“提供知识与娱乐”(α=0.645)。

关于理想媒体类型,参考陈韬文等人的量表,询问被调查者对于“英国BBC”“中央电视台”等10家媒体与心中理想媒体的接近程度(1表示非常远,5表示非常接近)。采用因子分析法,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可提取3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市场化媒体”(α=0.756)、“党媒”(α=0.740)和“境外媒体”(α=0.722)。其中市场化媒体包括网易新闻、新浪新闻、南方周末和新京报;党媒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境外媒体包括英国BBC、凤凰卫视和美国CNN。

(2)从业体验方面,主要测量新闻实习生的实习经历和实习满意度

实习经历,包括实习媒体类别、媒体级别、实习岗位、实习时长。实习满意度,参考陈韬文等人量表,使用量表询问被调查者对于“实习工作的薪酬或津贴”“与其他实习生的关系”等事项的满意程度(1表示非常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从10个题目中删除载荷值不符合要求的2个题项后,剩余8个题项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可提取3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外在满意度”(α=0.813)、“内在满意度”(α=0.706)和“关系满意度”(α=0.655)。其中外在满意度主要涉及薪酬待遇方面,内在满意度主要涉及自主性、成就感等,关系满意度主要涉及与上下级、同级的关系等。

四、新闻实习生职业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新闻实习生的职业认同状况

结果显示,新闻实习生整体具有中等水平(3.54)的职业认同状态。在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当中,“职业行为倾向”维度的分值(4.03)最高,该群体对自身新闻业务能力的评价较高;“职业价值观”维度的分值(3.70)次之,说明该群体对于新闻职业社会价值的重要性是认可的;“角色价值观”维度(3.31)和“职业归属感”维度(3.39)分值相对稍低,说明该群体对于新闻职业仍然抱持审慎的观察立场。见表1。

表1 新闻实习生的职业认同状况分析(N=490)

(二)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为了探究新闻实习生群体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从业体验方面的实习经历、职业志向方面的媒体功能认知和理想媒体类型为自变量,以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来分析这些变量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在因变量的处理方面,采用累加求平均值的方法分别计算出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角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职业归属感”以及职业认同整体状况的平均值,同时将“职业社会地位”纳入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回归分析过程中,通过对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残差(正态性、独立性、异方差性、异常点)等的分析,确认可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业体验方面,实习工作的内在满意度、关系满意度对于整体职业认同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外在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职业志向方面,看重媒体“信息阐释功能”的实习生和将“党媒”作为理想媒体的实习生,具有显著更高的职业认同;此外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的职业认同,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均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得,研究假设1不成立,受教育程度对于职业认同没有显著影响。假设2成立,实习经历差异的显著影响主要来自实习满意度。假设3和假设4也均成立。

具体到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内在满意度对角色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关系满意度的提升,则对角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具有显著正面影响。信息阐释功能认知,对于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娱乐功能认知对于职业行为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将“党媒”作为理想媒体的实习生拥有更高的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女性相比男性拥有更高的职业归属感;受新闻教育年限越长,职业行为倾向分值越高。

关于职业社会地位的判断,受教育程度越高者对新闻职业社会地位的感知越低;实习经历对职业地位的判断不产生显著性影响;在媒体功能认知和理想媒体方面,看重媒体“娱乐功能”和将“党媒”作为其理想媒体的实习生,更倾向于给媒体更高的社会地位判断。见表2。

表2 对新闻实习生职业认同的多元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

表2 对新闻实习生职业认同的多元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

角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职业归属感职业认同职业社会地位人口变量 女性0.0980.0520.0980.204∗∗0.119∗∗-0.025 年龄0.032-0.022-0.0400.0240.0070.014 受教育程度-0.042-0.029-0.001-0.084-0.043-0.084∗∗ 受新闻教育年限0.0030.0160.064∗0.0160.0200.051 调整后的R20.0230.0420.0500.0420.0390.054从业体验 实习时长0.014∗0.0020.0050.0060.0080.001

(续表)

*、**、***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显著性影响的可能性分别不超过10%、5%和1%。

五、关于增进新闻实习生职业认同的讨论与建议

本文的数据分析验证了从业体验和职业志向两个领域内部都有一些具体因素对新闻实习生的职业认同产生显著影响。从业体验层面,具体是实习满意度里面的内在满意度、关系满意度对职业认同具有显著正面影响。职业志向层面,理想媒体类型当中的“党媒”偏好以及媒体功能认知当中的“信息阐释”功能偏好,对职业认同有显著正面影响。此外,本研究还有如下发现与建议。

(一)新闻实习生从业体验有待提高,业界应重视改善实习生的综合权益

就从业体验而言,新闻实习生对实习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3.31),其中最满意的是“与机构内指导老师、记者或领导的关系”(3.69)和“与机构内其他实习生的关系”(3.67),最不满意的是“实习工作的薪酬或津贴”(2.61)和“其他福利”(2.76)。可见实习生群体对从业体验最大的不满来自于媒体为实习生所提供的薪酬或津贴。具体到不同类型媒体,实习生群体对互联网媒体的满意度尚可(3.46),而对传统媒体的满意度则相对较低(3.20)。根据“相对剥削理论”,组织成员在生产过程中会非常重视自身所获得的薪酬和其他成员薪酬的对比,当发现自身薪酬不如其他成员的薪酬时,会产生一种被剥削的感觉,进而导致工作满意度下滑。目前接收新闻实习生的众多传媒机构当中,为实习生支付劳务费用的主要是互联网媒体,大部分传统媒体没有建立起为实习工作支付劳务费用的制度。除此之外,从事新闻实习工作的内容署名权、工位环境、办公设备等也是实习生们意见反映比较集中的领域。传媒业界应当重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综合权益,减少实习生对于实习工作的不满。

(二)新闻实习生职业志向与新闻业现实存在差距,教育界应加强媒体功能和角色教育

就职业志向而言,在理想媒体类型方面,新闻实习生心中的理想媒体类型排序是“境外媒体”(3.58)、“市场化媒体”(3.20)和“党媒”(2.56)。在媒体功能认知方面,“信息阐释功能”被视为最重要的功能(4.18),其次为“舆论监督功能”(3.85)和“娱乐功能”(3.82),最后是“新闻宣传功能”(3.41)。这一结果与近年国内针对已入职的新闻从业者群体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比较接近的。

新闻实习生群体对理想媒体类型和媒体功能的认知,体现了其对不同新闻生产范式的判断和倾向性,值得教育界和业界关注。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同一家媒体内部也广泛存在多种生产范式,如央视《新闻联播》等的宣传范式,央视《新闻调查》等的专业主义范式。党媒在国内新闻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同时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成长的重要平台。对于各类媒体而言,向社会大众传递信息、阐释信息,都是其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尤其是主流媒体,必须做好对国家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闻传播教育界应当重视对于媒体社会功能和媒体角色的阐释,帮助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学生建立对于宣传工作及其合法性的全面理解。

(三)新闻实习生的职业选择意愿不高,新闻机构应做好后备人才管理培训工作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仅有33.1%的新闻实习生表示“经过实习,我愿意真正到传媒行业中去长期就业”,说明有相当数量的实习生对于国内新闻业现实就业环境是不适应或不认可的,这也是整个新闻业人才危机在实习生领域的体现。作为新闻从业者后备军的大量新闻实习生职业选择意愿不高,而正式新闻从业者群体又有大量优秀人才流失,使得新闻从业者队伍呈现整体素质下滑的隐忧。一直被称为“无冕之王”的新闻职业,近年却常传出“新闻民工”的自嘲。在职业社会地位的感知方面,实习生们普遍感知到媒体采编人员(3.06)和媒体经营人员(3.57)的职业社会地位低于大学教师(4.07)、医生(3.92)等专业职业,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实习生,越倾向于对媒体业者的社会地位做出较低评价。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近年社会经济各行业发展的差异和传媒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新闻从业者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确实出现了相对较明显的下滑,使得实习生的待遇和发展期待与传媒行业能够提供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存在差距。相对较低的薪资水平严重影响了从业者的职业满意度,尽管多数实习生认可新闻职业对于社会的价值,但是相当一部分实习生并不认为从事传媒职业有助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另一方面,新闻实习生在实习工作中感受到的职业自豪感或职业尊重不足,工作成就感也与职业期待存在落差。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新闻产业正逐渐消解,新闻职业也在不断重新定义,新闻职业的专业性遭遇挑战,内容生产主导权的逐渐丧失也引发了从业者对职业价值和意义的疑虑。

2017年5月中宣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文件强调“要增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为新闻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这体现了中央高层对于新闻业人才工作的重视和忧患意识。各类新闻机构也应当行动起来,制定人才战略和具体规划,把实习生的培训或培养也纳入其中,专门设计卓越实习生培养项目,把实习生管理和招聘结合起来,为新闻业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四)增进实习生新闻职业认同,新闻传播教育界和业界应加强配合、共同努力

新闻实习生群体的整体职业认同(3.54)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并未处于非常乐观的状况。具体而言,实习生对自我能力具有较高的认可度(4.03),认为个人有足够能力处理好新闻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任务,同时也较为认可新闻职业的社会价值(3.70),但关于新闻职业对业者个人的价值存在疑虑,角色价值观不高(3.31),职业归属感不足(3.39)。

新闻实习生通过个体的新闻实践活动和新闻教育学习,逐渐建构起对新闻职业的基本印象,形成自己的职业志向;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传媒行业格局等诸多因素下,实习生对于新闻职业的价值感知和职业归属感均出现负面变化趋势。高校作为实习生派出机构,媒体作为实习生接收机构,应共同关注实习生的实习工作状况和思想意识动态。对于高校来说,在新闻传播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理念和使命意识教育,注意新闻传播理论与中国国情实践的结合,邀请媒体人进课堂授课,帮助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志向;同时也要注意主动选择优秀的传媒组织,联合设立实习基地,有效管控实习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从业体验。对于业界来说,一方面应对实习生的工作环境、劳动权益等提供支持配套政策,提高实习生的实习工作满意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实习生的业务指导和成果激励,增强实习生的实习成就感和职业归属感,综合提升新闻实习生群体的从业体验。

本研究也存在不少的局限性。首先在研究样本的选取方面,本研究主要选取了重点区域内的重点高校,而非进行随机抽样;其次在因果关系的论证上,尤其是职业认同与实习满意度之间何者为因方面,尚缺乏足够的论证。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产业转型期中国传媒从业人员职业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8XNQ007T〕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Blascovich J.,et al.(2001).PerceiverThreatinSocialInteractionswithStigmatizedOth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80(2),pp.253-267.

② 胡林:《南方报业集团去年202人离职》,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m/2015-01-12/094331388393.shtml。

③ 彭增军:《权力的丧失:社交媒体时代新闻人的职业危机》,《新闻记者》,2017年第9期。

④ [美]劳拉·E·伯克:《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青年到老年》,陈会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0页。

⑤ [美]库恩:《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郑钢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⑥ Holland J.L.,Gottfredson D.C.& Power P.G.(1980).SomeDiagnosticScalesforResearchinDecisionMakingandPersonality:Identity,Information,andBarriers.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39(6),pp.1191-1200.

⑦ Melgosa J.(1987).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theOccupationalIdentityScale.Journal of Adolescence,10(4),pp.385-397.

⑨ 樊亚平:《从历史贡献研究到职业认同研究——新闻史人物研究的一种新视角》,《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8期。

⑩ 田中初:《规范协商与职业身份认同——以阮玲玉事件中的新闻从业者为视点》,《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实习生群体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医院满意度调查
最牛实习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