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计算课堂有效教学探微

2018-06-09 11:35孟红亚
成才之路 2018年15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数学教学

孟红亚

摘 要:计算是数学的基石,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数学教学的检验场,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计算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灵活、快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计算课堂;策略引领;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5-0094-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的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以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技能的培养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应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计算,丰富计算形式,注重算法的多样化,让计算教学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使学生对计算的方法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扎实,应用得更自如。

一、创设生活情境,凸显计算意义

数学与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数学充满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应注重挖掘生活素材,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真正从“课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体验计算教学的魅力和价值,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会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数学课本中的重要章节,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直接告知运算顺序,然后学生反复练习,达到熟记的目的,至于为什么那样算,学生还是不能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自主发现运算顺序,例如:1个书包20元,1本笔记本5元,买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一共需要多少元?在计算这道题时,学生列出的20+5×3不再是孤零零的算式,而是先算出3本笔记本的总价,再和书包的价钱相加。计算它们的总价,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又如:一盒水彩笔15元,买2盒,付出50元,找回多少元?在计算找回多少钱时,学生发现应先算出水彩笔的总价,才能进一步算出找回的钱数,体会到“先乘法,后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教学运算顺序时没有简单告知,然后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而是在计算教学中赋予生活的内涵,为计算教学注入活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注重算法多样化,促进能力提升

《义务教育数學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显然,算法多样化是进行计算教学的重要理念,学生应避免走入“计算方法过于单一”的误区。学生是有独立个性的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算法,并注重适当、适时地引导算法优化,延伸学生的思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幼儿园购进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一共有多少个南瓜?”教师在大屏幕出示例题后,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24×12”,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学生只具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进行计算,很快他们便有了答案,便争着和其他同学进行分享:1)6个2箱是12箱,先算出2箱是多少个,再乘6。2)先算出10箱多少个,再算出2箱多少个,再相加。3)将24拆成6×4,12分拆成3×4,然后算出6×4×3×4结果便可。4)进行竖式计算。尽管学生的算法不同,但无不彰显着学生灵动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则因势利导,规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写法,完成了知识建构。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生硬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讲解给学生,而是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智慧都能得以展示,从而促进学生对算法的主动建构。

三、丰富计算形式,活跃学生思维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改变传统计算教学机械、沉闷、程式化的局面,丰富计算的形式,将游戏、比赛、图片、多媒体演示等融入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让数学课堂洋溢生活的情趣。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先设计了十道口答题,然后使用多媒体,以动物吹泡泡的形式出现,每个泡泡里面有一个题,在屏幕中停留几秒钟,让学生快速进行计算,时间到了以后,泡泡就飞走了。这样的练习与以往单一的口算题相比,更富有趣味性。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十道口答题全部答正确后,才能进入下一关:用1、2、3和小数点,组成的最大的两位小数与最小的两位小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又是多少?学生们争强好胜,不甘于落后,都积极开动脑筋进行解答,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提升了练习效果。上述案例中,教师优化计算练习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通过想、算、说计算出正确的结果,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计算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头戏,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同时,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挖掘计算的魅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深化,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蓝艺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6).

[2]范正琴.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J].基础教育研究,2017(08).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数学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