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省文山州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抛绣球的研究

2018-06-09 11:37陆晶晶张鹏飞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山州

陆晶晶 张鹏飞

摘 要: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物质和生活都基本得到满足,便追随潮流。拋绣球在文山将慢慢被遗忘,而文山与广西接壤,很多壮族同胞带着自己的文化过来,没很好空间发展传承,缺少新元素的注入,危在旦夕,作者结合文山的人文地理,从各个不同阶段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对促进该项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作理论探讨。

关键词:文山州;壮族拋绣球;发展和传承

拋绣球一般在歌圩节期举行,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云南文山州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无形中带动人们的兴趣,增强吸引力。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由运用于作战和狩猎的兵器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传情达意、招亲、娱乐身心、竞技强身用球等。其强烈的民族性、浓厚的趣味性、操作的简易性等深受壮族人民的喜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现代体育的冲击,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抛绣球,近年的发展不够顺利,该项运动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很多年轻人对该项目的兴趣不高,本文对文山州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抛绣球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并提出该项运动的发展对策,以期为该项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文山州壮族拋绣球的起源与发展

1.1文山州壮族拋绣球的起源

口碑资料和史料记载阐述分析,五、六百年前,在文山的广南县就有抛绣球这一体育活动。它是壮族人民世代相传以及具有普遍性性和可持续性的民间精细手工艺术,以壮族文化著稱的最早产于中越边境。壮族传统绣球分为两个类别,第一是作为运动绣球的民俗活动,第二则是作为信物、吉祥物的刺绣绣球,还比较单一化。

据了解,作为信物的绣球是由运动绣球演化而来。信物、吉祥物绣球内常放有谷物、棉花籽或豆栗壳等农作物种子,外表绣制各种动物图案。相信万物有灵是壮族人民的祖先一贯传承下来,所以壮族人民有信仰花婆习俗,绣球外表制成花状圆型,一种是受大自然万物的影响,另一种和花婆崇拜不无关系。作为信物,绣球隐私性是很强的,绣球制作过程是在壮家姑娘闺房里完成,不曾以之示人。众所周知,作为爱情信物的绣球,在历史发展中渐渐成为壮族人民的标志物。

1.2文山州壮族拋绣球的历史发展情况

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抛绣球是在漫长道路不断实践中和社会生活产生的体现民族性与地方性的民族传统文化。抛绣球这一民俗曾经有过一定消失过,不仅在文山,乃至广西也同样殃及。毫无疑问,绣球传统工艺的发展变化与国内政治问题有关联,国家往往通过某种意识形态、政策、法律法规实现对工艺文化的控制,文化的发展几乎从未脱离过政府设定的条条框框。唱山歌、制绣球的人在文革期间被作为“封资修”遭到禁止,壮族民众因此不能绣制绣球。改革开放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国家的工作重点,一方面是乡镇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是农民可以自主生产,在此情况下绣球才得以兴盛起来。还有另外一种民间说法是:若取婚行为以抛绣球形式便如同比武招亲,此做法相对极端,偶然性极强,古代封建社会讲求的是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说法,儿女婚姻大事不容草率。因此不被接受,不能成为主流民俗,便逐渐消失。

绣球,至始至终都是由精细的手工制作而成,刺绣技艺也是从小抓起,因而当地人们都会从小教授自己的女儿刺绣技能,以便传承绣球文化,在文山壮族众多的刺绣织锦工艺品中,最美丽的绣球无疑是绣球。如果不是这样,前人制作的绣球早已不知去向,仅有简单的艺术形象通过口耳相传,留在人们记忆之中的是:“很久以前,我们这里的男女青年常在春节、三月三歌节、中秋节的时候,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山野中对唱山歌、谈情说爱。谈出感情,唱出心意,当两人情投意合时,女孩子会随手摘下山间的花草,用树藤扎成花球,抛给意中人。”绣球是在壮族人民在社会活动以及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表达方式,渗透着壮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和积极乐观精神,在文山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在2006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是壮族的织锦民间技艺。从而改写了壮族抛绣球的历史,使其在人们心中上升了一个层次。绣球这一传统文化通过文艺形式搬上舞台,前后创作、排练、演出了大型情景剧本或者剧情《绣球,舞动的风情》、歌曲《抛绣球》等,将这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历史诸多方面原因中,文山壮族绣球同样面临着严峻的传统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抛绣球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教,艰难的生活困境让年轻一代人望而止步,同时让绣球这一织锦技艺后继缺人。

2文山州壮族拋绣球的意义和影响

在文山经历几百年的洗礼,壮族抛绣球文化已经成为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的纹绣图样,强烈的反应了壮族人民对生活、对民族文化与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预示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表达出真诚情感。从另外层面讲能增强人民健身意识,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它简单易学,发展空间广阔,不受性别、年龄、场地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可以因地制宜的参加这项体育活动。

壮族人民只有通过节日活动和体育活动等,才能更好的欢聚一堂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相互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促进民族之间团结。不仅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还能造就一批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工作者,对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还有利于发展与传播抛绣球作为壮族传统体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其自身独特的运动意义。

从经济角度上讲,它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几年,绣球文化又演变成友谊的象征,可被当作代表民族特色工艺品送给乃至全国世界各地亲朋好友,不经意间促进了绣球旅游业与手工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民族文化不断地被挖掘出来,步入经济平台,实现绣球产业的发展之路。可能是因为在产业化的进程中,绣球似乎才有这个机会得以从要濒临消失的轨道上又被挽救回来,人们不断给予其创新,增添新的活力和色彩。

3制约文山州壮族抛绣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新时代年轻人思想观念未能正确认识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不断得到满足,新一代的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抛绣球的制作发展的兴趣越来越冷淡,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在继承着,导致后继缺人,使绣球在发展道路上艰难险阻,面临着濒临的危机。

3.2 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抛绣球的传承与发展大都是当地民俗,是自发性表现形式,缺乏当地政府和相关单位强有力的组织机制做保障,会导致其自生自灭。

3.3 其发展形势单一化

整个绣球产业,在市场上基本处于被动状态,传承者不能投其所好的将这一产业融入到市场大平台上来,缺乏活跃的经济产业链。

3.4 无竞争对象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纯手工技艺的绣球已不再背负着生存的压力,只是还原一种民间工艺的单纯身份,从某种意义上只作为让人们愿意接受的民族手工艺术品。

4 文山州壮族抛绣球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4.1 老一辈应更加注重绣球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发展

一个优良的传统文化离不开有知识经验的前辈教导,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也要继承代代相传的精神,注重和培养下一代对绣球文化的认知。如开设免费培训,启动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工程,提高下一代对此文化的兴趣。

4.2 绣球的传承与发展应顺应时代步伐

结合民族特色、现代特征和国际轨道进行融合与发展,加快其在体育与健康、文化传播、旅游服装、吉祥物等和其他衍生商品上的综合开发利用。

4.3 文山壮族绣球要先抓住其本质特色

抓住本民族的原生态风情,体现本民族特色,文山壮族抛绣球在“三月三”歌圩节中保留着原有的“以歌传情”的本质,在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造创新,使其原生态的民族风情便会一直具有本民族艺术特色。

4.4 抛绣球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人士部门的支持

抛绣球运动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单一体育模式或独立探索前行,应该是整个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与现代化建设想融合发展,在需要民族文化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当地政府部门政策的扶持。以政府行为主导,加强宣传教育,定期或者不定期举行开展抛绣球相关活动技艺比赛,以此推动绣球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5小结

文山州壮族抛绣球民族风俗性强,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在热衷着。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同一绣球文化可以呈现出稳定的与多变不同的传承方式,只有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对卷入绣球文化再生产过程中进行双重结构分析,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传承的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杨尚春,周创.抛绣球进入广西高校體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百色学院报,2014,23(6)

[2]何卫东.从娱情到竞技:壮族抛绣球文化演变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5,32(4)

[3]吴桂清.绣球:从“传情物”到“吉祥物” ——以靖西县旧州村为例[D].广西民族大学,2009

[4]彭峰林,谢一锋.广西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抛绣球”的健身价值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2,4(5)

[5]韦丽春.红水河流域壮族抛绣球的体育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

猜你喜欢
文山州
2019年云南省文山州柯萨奇病毒A16型的基因特征
文山州总工会:对城镇困难职工开展“遍访”工作
文山州总工会:圆满完成第十五期医互活动收缴工作
文山州果蔬烘干机示范推广
【记者手记】
文山州高原特色农业稻鱼鸭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会剪影
文山州甘蔗糖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文山州扎实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文山州“利剑”专项行动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