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紧凑发展和规划的设计分析

2018-06-09 11:37潘碧麟张伟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0期
关键词:成渝规划设计

潘碧麟 张伟

摘 要:作为我国城镇密集区域之一,成渝地区规划设计重点在于空间紧凑发展。本文即基于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概况,对其空间紧凑发展和规划合计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镇密集区;成渝;空间紧凑发展;规划设计

成渝城镇密集区是我国西部少有的在经济上相对发展,在人口与城镇分布上较为密集区域之一。在国家“两横三纵”空间开发格局中,成渝城镇密集区位于主轴线,在区域协同互动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概况,决定了其在空间规划设计方面需以紧凑发展为目标。[1]如何规划设计,使成渝城镇密集区在空间布局上更为合理,是成渝城镇密集区规划设计重要课题。

一、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概况

成渝城镇密集地处我国四川盆地,在总面积上约为18.5万km2,在常住人口上2016年达9000万左右。根据我国西部地区城镇空间分布(图1)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城镇十分密集,是以重庆与成都为核心依托的双核城镇群。[2]从其地理空间分布来看其大致以四川盆地为界,成渝城镇密集区城镇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为重庆市31个区县,一块为四川省117个区县市;从其交通分布情况来看,成渝城镇密集区主要分布在成昆—包成铁路东段沿线,以及襄渝—渝黔铁路西段沿线。

成渝城镇密集区在空间发展上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于不均衡。从成渝城镇群空间结构(图2)可以看出,在城镇分布上,成渝城镇密集区高度集中于成都与重庆这两大中心城区,且围绕该两大中心不断向周围衰减,导致该区域人口与经济高度集中,环境压力较大。[3]从其区域发展战略来看,近年来,四川省开始改革以往“两点两线两翼”战略,对“成都平原经济圈”进行重点建设;重庆市提出对“渝西经济走廊和都市经济圈”进行建设战略,在空间发展中,对以重庆为中心圈层的放射性发展着重强调。四川与重庆在经济发展轴线方面的空间规划自成体系,不同圈层之间交集较少,导致成渝两地城镇在对外联系方面呈现明显地域差异,也导致两地在空间相互作用力上较弱,空间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

二、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紧凑发展和规划设计对策

针对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概况,成渝城镇密集区在空间规划设计上,应以紧凑密集型规划理论为指导,趋向于空间适度集中紧凑发展。[4]

(一)成渝城镇密集区核心城市空间规模规划设计应适度分散

在促进城镇密集区向紧凑方向发展的各种规划设计中,比较有效的方式在于对区域城镇空间规模总量进行控制。基于城市规划规划视角来说,对区域城镇在人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与制定,是其中重要环节。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在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超100万)中,其人均建设用地约为87m2,同日本、韩国等亚洲同类城市基本相当;在我国中等城市(人口50万-100万)中,其人均建设用地约为982;在我国小城市(人口20万-50万)中,其人均建设用地约为143m2。

但从成渝城镇密集区在规划人均用地指标方面的具体数据看,成都市当前约为87m2,同我国同等城市基本相当;但重庆市当前仅为72m2左右,同我国同等城市相比少15m2左右。从中等城市层面来看,位于成都平原中的德阳、绵阳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上当前约为95m2与97m2,同我国中等城市水平基本相当,宜宾、泸州、南充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上当前均约为105m2,同国家平均水平相比高出约7m2;而在重庆都市圈内,其中等城市涪陵、南川、合川等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上均为82m2左右,比国家平均水平低16m2左右。[5]成都城镇群多处于成都平原区域,在建设条件方面较好,因此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同国家平均水平比较接近;而川南及川东北一些城市受河流分割影响,在布局上较为分散,其指标同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稍高。重庆及其周边城镇在地形上较为复杂,相对来说建设用地资源较为紧张,因此同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稍低。

在当前成渝城镇密集区内,从各城市发展空间集散程度来看,为了避免成渝城镇在空间发展上过于集中,在规划设计上可从人均用地指标规划上促进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适度分散发展。人均用地指标上,成渝区域中重庆山地城市可适当提升,缓解其城镇过度集中问题。如重庆市区可将该指标规划在80-85m2左右,其他大、中城市该指标可规划在90-95m2左右;对于川南、川东北等城市,该项指标规划可适当降低,从而促进其空间适当集中,其他城市在该指标规划上可于95-100m2左右;而成都平原内城镇当前在空间聚散成都上较为合理,对于成都主城,未来人均用地可规划在85-90m2左右,其他中等城市可规划在95-100m2左右。

(二)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结构规划设计应趋于“一轴两带,双核三区”

国内外在城镇密集区空间规划设计上的相关实践与研究成果均显示,对空间规模总体加以控制前提下,多中心空间发展结构对于区域整体发展来说会更加健康,更有利于区域城镇空间均衡发展,针对区域城镇空间,只需对其整体格局进行规划整合,即可促进城镇密集区在区域空间方面达到紧凑发展。[6]

在成渝城镇密集区,其空间结构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两极化”特征。成渝城镇密集区的核心为成都、重庆这两个特大城市,除此之外尚欠缺其他大城市以二級中心城市身份对成渝城镇密集区中更为广大的川东北及川南地区进行带动。基于此,成渝城镇密集区应立足多点多极、紧凑发展这一视角,与成渝城镇密集区区域发展基础和区域腹地等多种综合因素结合起来对渝城镇密集区进行规划设计,使其趋向于“一轴两带,双核三区”城镇发展空间结构(图3)。[7]这里的“一轴”即为重庆-成都这一轴心,“两带”即为成德绵乐城市带与沿江城市带,“双核”即为以重庆、成都为核心依托的中心城市圈,“三区”即为川南城镇密集区、南遂广城镇密集区及达万城镇密集区。成渝地区在今后的城镇规划发展中,应持续推动重庆、成都“一轴、双核”的发展,将其规划为成渝城镇密集区中关键发展轴心与极核,以这一轴心和两大核心城市促进成渝城镇密集区区域影响力的提升。但为了促进成渝城镇密集区在空间结构上整体格局向紧凑化发展,使区域整体处于健康发展水平,成渝城镇密集区规划设计中还需对次级中心进行规划、培育,使成渝城镇密集区实现空间结构上的“一轴两带,双核三区”发展,即加强对绵阳、乐山、南充以及宜宾、泸州、万州等大中城市建设,培育其他辐射城市带与城市圈,强化对“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成渝城镇密集区区域远期均衡发展。

(三)成渝城镇密集区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设计应集散均衡

为推动成渝城镇密集区在空间方面紧凑发展,还应加强对于总体空间布局,对因地制宜用地结构加以建立,使成渝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总量能够得到适度集中的同时,注重规避受建设用地大面积粘连影响而引发的各种城市问题,从而实现对集散均衡的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结构的建立。[8]

在我国当前城市群中,成渝城镇密集区在面积上较大,从其用地结构来看,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趋向于“集中式”的平原城市形态,还有一种是趋向于“组团式”的山地、水系城市形态。前一种形态以成都周邊城镇较为典型,容易导致单中心空间结构,该种聚集模式往往会导致城市在环境污染以及交通拥挤等方面问题的加重;后一种形态以重庆周边城镇较为典型,容易导致城镇发展在空间布局上过度分散,给城市的集约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于成渝城镇密集区来说,空间的集中有利于其经济聚集,促进其经济发展成本的降低,但过度集中也不行。针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其在发展规划中可设计“分散的集中化”发展结构,该结构主要指在宏观格局上适度分散,但各城市组团应集中紧凑。通常情况下,100万人以内的城市规模,单中心发展还处于有效率范围内,但超过100万以上的规模,则需对组团化城市规划加以考虑。不过,该类规划也要以具体地理环境为基础,对于山地城市与水系城市,受山水阻隔影响,可对分散的组团式发展结构进行规划。[9]

根据以上原则,在空间结构集散关系视角下,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规划设计可从三层层次进行考虑。首先,对于人口规模不超出50万人的成渝小城市,因其规模较小,不管其处于成都平原范畴还是处在山地、水系区域,在城镇空间布局方面,都需要趋向于单中心集中模式规划与设计,以确保其空间资源获得集约利用。其次,对于人口规模在50万-100万人之间的成渝中等城市,可根据地形条件不同来具体规划设计,如成都平原内的城镇,在规划设计中可对单中心集中发展模式进行规划设;而对于山、水系城镇,如南充以及宜宾等,则在规划设计上可对多中心适度分散空间发展模式进行规划设计,不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注重在各组团内部规划设计上的相对集中。再次,对于人口规模大于100万人的来说,如成都与重庆市,因其城市规模较大,所以不管是平原城市还是山地城市,在规划设计上都需注重中心城市的功能适度分散,对多中心、组团化发展模式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姚作林,涂建军,牛慧敏,等.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 2017,37(1):82-89.

[2]张涛,武超茹,孙媛媛,等.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与发展研究[J].决策咨询, 2016,(3):52-58.

[3]柴利全.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研究[J].建筑与环境,2014,(2):37-40.

[4]黄昌平.紧凑密集型规划理论在城市综合体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3,(4):44-46.

[5]李凯,刘涛,曹广忠.城市群空间集聚和扩散的特征与机制——以长三角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为例[J].城市规划,2016,40(2):18-26.

[6]于涛方.成渝地区空间结构及其整合研究[J].规划师,2006,22(9):69-72.

[7]孟祥林.西南地区成渝城市群发展研究——关于构建“双核+三带”模式的成渝城市群的思考[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2):5-10.

[8]胡小渝.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及对策建议[J].江苏商论,2016,(26):26-28.

[9]李晓江.“钻石结构”——试论国家空间战略演进[J].城市规划学刊,2012,(2):1-8.

猜你喜欢
成渝规划设计
活色生香新成渝
刘璐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规划设计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成渝城市群特征及发展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