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的策略探究

2018-06-11 01:47由大为
中文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人才培养策略

由大为

摘 要:区域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也是重要的推动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经济与人才的内涵,接着从注重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原则等方面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区域经济 人才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3-00-01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改革也在强力推进,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作为市场经济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被提上日程。可以说,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程度跟市场经济改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经济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人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要素,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新时期,要善于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注重人才的培养,运用有效措施提高区域管理水平,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区域经济与人才概述

1.区域经济概述

对于区域经济来说,除了要进行区域间的竞争,还要参与国际经济之间的竞争,这些都会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保持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化的发展导致区域竞争过程中,自然资源跟劳动力成本不断的弱化。在新時期,要把目光放在知识与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知识资源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进而增强区域经济对国内外市场变化中的适应力。

2.人才概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中,人才的含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说人才就是杰出的人,另一个方面是说人才就是才能本身,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针对人的相貌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才就是指德才兼备的人,在某个方面有特长的人。而在我国的官方文本中,学者们给出的人才的定义就是在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劳动,在某个领域有着特殊贡献的人。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展,当前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数量已经在世界各国中遥遥领先。本文结合人才学者对人才的定义及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将新时期的“人才”定义为具有高学历、高素质,并且能通过自身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在组织行为学理论中,每个组织中成员的性格个性以及能力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因为具体的工作岗位不同,工作的性质也不同,对成员的能力以及技能要求肯定会存在差异。这些前提就要求人才培养的时候要结合人才匹配理论,结合不同岗位需求匹配相应的组织成员。如果人才跟岗位之间的匹配度比较高,那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组织成员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能,创造出最高的组织绩效。但是,假如组织成员的能力不强,即便是再努力在某个岗位上也难以出现高绩效的目标。所以,人才的个体特征匹配其岗位的时候,组织的人力资源配置是最优的,能够提高组织人才结构的满意度,进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的策略

1.注重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原则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质量观都把重点放在人才获取书本知识的量上,认为这是衡量教育成效的主要标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唯读书至上”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功能认识越来越深化,把目光转向人才综合素质的发展方面。要坚持人才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方面统筹协调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新时期,区域性经济发展要求的是创新型人才,只有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要明确培养人才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这样的人才才是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创造出出具备很强的时代感的产品。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时代对其的要求。著名的教育雪茄伊顿曾经提出,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保护学生创造奇迹的能力,并把这种思想贯穿教育始终。站在社会层面来说,培养人才的创造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让发散思维发挥积极的作用,让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

2.地方院校要实施“理实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都在不断的调整,对人才需求也变得越来多样化。地方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不管是任何渠道的人才培养,都要本着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要结合地方实际,瞄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需要,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特色和品牌。在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要坚持与时俱进,实施“理实结合”新模式,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表现在培养内容上主要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表现在评价机制方面,就是体现人才评价的动态性与开放性。首先,人才培养要能够彰显地域性和民族性,从当地的生活意识形态为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建立新颖有效的课程结构,让学生树立课程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养成创造性思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运用当地地域文化资源来丰富学生的思维与理念,进而提高人才的创造力。其次,“理实结合”要体现多元化和个性化,杜绝“一刀切”模式的应用,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因材施教,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再次,“理实结合”要实施产业化,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因此可以在校内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校内专业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的一个特征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专业发展面向的技术领域,依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实训项目。在进行实训项目选择的时候要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先进性,能够把新的设计理念与知识点涵盖到实训的项目中。要选择那些相对比较典型的产品,结合实际的操作过程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3.地方企业要注重学习型组织结构的建立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因此,人才培养要跟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要用战略性的眼光去看待人才培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相应的人才资源发展规划,保证人才培养的数量能够满足组织发展需求,注重人才培养结构调整。要做到效率向效益转变,追求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激发人才潜力的效益型企业,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产生的新的认知。其中蕴含的知识经济理论就是:学习型组织是企业的未来组织模式,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以物、财等硬件管理逐步被管理知识和人才等软件管理替代,把传统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变为对企业发展有利的资源,并在这些传统经验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此外,还要加强团队建设、处理好内部利益分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增强企业的软实力等等,这样才能实现组织的良性发展,为企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的机遇,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人才培养放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战略规划中来。不管是地方院校还是企业,都要认清自己的职责,调整措施进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进而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秦东,刘福荣,王柳.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

[2]黄春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

[3]谈兴华.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6(05).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人才培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