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6-11 01:47杨鹏
中文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管理现状高职教育改革

杨鹏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为顺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化的竞争环境,在不断进行深化改革。高职教育在当前的教育管理中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分析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 管理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3-0-02

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机制现状浅析

1.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教育部要求高职教育的模式要有针对性,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但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约束和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潜能及兴趣的培养起绊脚石的作用。但是如果彻底放开,以学生的兴趣及爱好为重点,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强,很容易使得學生疏于管理,可能会导致荒废学业,反倒有悖初衷。由此可见,如何生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理念而且要把握好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2.传统教学体制落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体制,采用强行不断重复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管理系统严重约束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夸大了老师及管理人员的权威性,导致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脱节,老师不知道自己教的是不是学生想要的,学生也只是一味的接受知识[2],两者之间没有良好的反馈、监督和评价的平台,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负担,从上到下教学管理比较封闭,学生知之甚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束缚了学生的更多可能性,这种教育体制对教育的未来来说是失败的。

3.教学管理队伍薄弱

作为高职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优劣,更是影响一个高职院校教育的声誉。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人数越来越多,招生标准一降再降,入校的学生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更加难于管理。要培养出适应国家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对教学管理队伍定期培训、改变他们陈旧的管理理念、改善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

4.考核方式落后

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里,考核方式单一,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考核形式,学校对老师的考核就是看教学成果,实际就是看学生的试卷成绩,老师对学生的考核也只能通过学生的试卷成绩作为考核的依据,试卷成绩成了老师和学生努力的唯一目标[3]。这种考核制度违背了多元化教育的初衷,而且这种考核方式没有反馈的渠道,使得管理者、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脱节,不利于学校整体的考核工作的进展,也不能构成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乃至学校的发展都有影响。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机制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及手机对教育管理机制的冲击

互联网的到来带来了信息量爆炸的时代,通过互联网能够了解到各种好的或者不好的思想,在带来学习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在腐蚀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很多学生沉迷游戏、荒废学业,亦或者是从网络上学到一些不良习惯或者不健康的思想,轻者思想道德水平降低,沦为别人口中的小人,重则人际交往问题不断、性格大变甚至犯罪,使得高校管理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2.高职教育背后的管理困惑

高职院校不断扩招,一方面是国家全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扩招数量越来越多,学生的质量也在不断下降,这些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给学生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宽松管理可能会使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荒废学业,严格管理又会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两者之间如何转化、如何把握尺度,成为管理层的最大困惑。

3.学生与管理脱节

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需要全校所有师生共同参与,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很少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毕竟这不是考核的一部分,参与和不参与对老师的利益没任何影响。相对于学生管理人员来说,他们每个人的专业素质不尽相同,只会强调管理的纪律性,从思想上束缚影响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不能进行指导,这就使得学生与管理脱节,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学习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完成。

三、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明确办学理念

高职教育在办学理念上应摒弃传统观念,提升思想认识,实现高职教育应达到的目标。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更注重体现“职业性”。高职教育要得到可持续的高速发展,首先应明确办学理念。只有在办学理念上准确定位,才能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应突出高职教育的两大特征,一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二是职业能力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秉承应用型的宗旨,培养“高、精、尖”的技术性人才。

2.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的强弱与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培养一批高质量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不强的现状,高职院校应采取一些措施,让教师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打造“双师型”队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让教师走出去,深入到企业中,提升实践能力,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其次,邀请专家到学校里从事教学活动,从企事业单位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工程师来学校担任教学工作。再次,高职院校可成立相关部门,确保“双师型”教师建设工作。

3.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与质量

高职教育在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在此过程中,应根据专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并注重教学质量提高。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教学大纲重新制定,严格按照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进行,且课时比重要达到40%;对于实践基地缺乏的学校,校方应积极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打造企业课堂,进而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发挥到实处。

4.不断完善专业教材的编写

高职教育的专业教材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材是教学的前提,高质量的教材是推动教学改革的保障。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专业教材的编写,首先,要准确定位,以就业为导向编制教材,充分考虑就业岗位的需求;其次,在编写教材中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等;再次,要实行主编负责制,把握教材质量,教材的编写要以课改为中心,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市场发展的需求,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编制符合目前所学的教材。

5.追求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发展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管理模式,將职业教育直接与学生的未来就业相联系,保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统筹协调发展,以获得更好的促进高职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适用性。一方面,重视知识积累,培养学识和才干;另一方面,重视技能加身,巩固操作与技巧。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6.改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质量

由于传统的观念认知、生源素质较低、师资水平不平衡等原因,我国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教学质量较低。我国高职院校可以借鉴日本等国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在校内积极开设不同等级教学,既可以特别开设精英式专业技术人才班开展精英教育,也可以积极构建富含自身特点的特色专业,集中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进行精心培育,从而拉动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7.创造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的创新实践条件

实践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在实践中产生的创新需求,是创新活动不竭的动力。因此,在实施创新学分制改革中,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一方面加强学生专业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创业实训室和训练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管理手段提高实训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努力为学生的创新实践创造条件。例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以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学生实践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了“中央支持为龙头,省支持为骨干,校企联合为基础”的学生实践平台体系,拓展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空间。学校尤其注重专业的交叉融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文管类专业综合实训室采取“滚雪球”模式进行资源整合,专业数由少到多,学生规模从小到大,融合程度由浅到深,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益。另外,学校利用实训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评估的引导作用,努力使实训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到位,管理制度健全;利用实训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所有的实训室资源通过信息系统对学生全面开放,学生通过网上预约获得实训设备、器材,努力使实训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8.促进高职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市场化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不同行业对人才的定义已不再按单项技能来衡量,而往往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后,能够积极针对社会需求对学生开展必要的教育培训,使得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严谨、放松的教育管理氛围中,能够更多地感悟学习所得,从而积极根据所学解决问题,不断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创新应该根据院校自身状况,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协调发展为导向来进行改革。同时,高职院校应强化管理制度改革,坚持人本教育理念,塑造特色院校形象,健全职校招生机制,多种渠道保持生源,丰富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慧锋.我国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创新教学改革分析———评《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132.

[2]梁宁森,贾文胜.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杭州模式(333模式)”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6(17):22-27.

[3]李建荣,王庭俊,薛亚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37-38.

猜你喜欢
管理现状高职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