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把握”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2018-06-11 01:47孙新娟
中文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公倍数小组讨论内容

孙新娟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3-0-01

一、把握介入课堂讨论的时机

1.在解答“开放性”问题之时

有效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讨论环节是教学的发展,教师只有根据学生、教材和环境的实际,才能使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學效果,才能达到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解答开放性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结果也不是唯一的,原因是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本身个体的差异,思考角度不同,不同的思维策略,所以同样一个问题,往往产生的思维结果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这种个体差异给学生之间创设了良好的的交流契机,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的顺利开展,首先让学生善于思考,然后再分小组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解题方略,倾听不同的见解,从中得到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进步。

2.在掌握知识的关键点和得出最终结论前

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导向的主动构建过程。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要先有所了解,要经过分析观察、实验操作和尝试解析以后,初步对所学知识有了新感知,但不清楚或不能十分确定。这时,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对新的知识、新的概念之间的联结点和对着一问题关键处设置问题,帮助学生分析,组织讨论研究,以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认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对数学知识发生充分把握、发展形成的特点,抓住知识发展的节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抓住讨论的关键时机

当学生在运用知识与选择方法发生分歧时,或在某一个数学问题上学生的思维在混乱了,这时教师要抓准时机激发学生理解问题的激情和兴趣,恰如好处地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把自己想说和对问题疑惑进行交流,互相探讨,去寻找问题的共同答案。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探索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从自己掌握的原有知识中“滋生”出新的知识。

在学习《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我先向学生展示了:求12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举手回答,为了引出这一节课的要学习的内容,我在这道习题的基础上加了一个6就演变成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引起了学生之间的争论,有说“36”,有说“72”,各种答案都有。这时我诱导学生自己看书然后讨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要除到哪一步才行?通过学生自己学习讨论,终于学生释然了: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必须要除到两两互为质数,不是这样,求出来的不是最小的公倍数。这样,在有类似的问题出现时,学生思维方式受到阻碍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讨论形式要把握好

群体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课堂讨论,要有一套操作模式要规范和有原则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形式,如随意让学生为一组展开讨论,有的学生不停的讲,也有的一言不发的,有的学生没随意讨论,没拿着当回事,与自己无关角。因此,要增强课堂讨论纪律,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讨论。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分组要科学合理

教师要根据实际需求在课堂讨论的形式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两人学习讨论。其它合作方式要以两人一组讨论学习为基础,每个学生是本小组的“主力军”。这种小组活动简单好操作。也可以四人小组学习讨论。这种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是课堂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

2.讨论程序要规范化

小组讨论应分工明确,小组长、负责记录的等要担负其责任,组员之间要学会倾听要敢于表达。在小组讨论前应要求学生先行预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自己要认真读读,想想,练练,带着问题小组成员议议,问问。同学之间的要诚心合作,不说与学习内容以外的话,不讨论简单明了的问题,重点讨论有难度,有梯度,有共性的问题,达到各抒己见这样的氛围,起到博采众长的效果。

要做到有实质的问题才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把握时机,选取的内容,形式的变化,需要教师来把握。在小组讨论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相关学习内容资料或信息课前要搜集,教学中阅读的熟练程度,有关问题的思考,关键时的点拨提示等等。讨论研究时,教师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起到全局调控作用。学生如果发言远离主题,有时在细节问题上争执起来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纠结点,及时调节;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疏导启发,以便让讨论更上层次。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适当收放,对讨论的最终结果要及时点评总结,予以肯定,必要时指出其中的优劣,或补充老师自己的见解,对于意见不能统一的问题, 让课下在继续探讨研究。

三、课堂讨论的内容要把握好

课堂内容的讨论要真实和灵活,在课堂讨论中起决定因素。教师要从教材中选取关键内容及学生的疑难问题作为讨论的内容,引领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进程,大大提高讨论的效果。

丰富多彩的数学教材内容中,有部分教学内容不适合讨论这种形式。组织有价值的内容讨论,组织引起学生极大关注的并有意义的内容开展讨论,这两点非常重要。

1.选择的内容是需要重点解决的

在学习数学知识中,总有重点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成为重点讨论的内容。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学习中,重点是解决长方形面积公式,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共有几种方法?用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1个长方形,”学生把拼出的长、宽及面积的数据做了记录,然后教师引导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充分的讨论研讨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就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的思维又提升了一个高度。

2.探讨的内容要选择有价值的

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组织讨论,让学生去主动讨论,教材的核心内容,只有激发起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研究,进入角色,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成效。

3.讨论的内容要设计才能展开

要讨论有适当的难度的内容,根据班内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学习情况。假如问题太简单明了,严重影响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讨论太难的问题,学生不能取得预期目的,同样会影响讨论的热情。这种情况要求教师针对内容和学生具体分析,做出恰当的安排。

猜你喜欢
公倍数小组讨论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小小数迷泽西之小房间里的大世界(下)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主要内容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