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为中心浅析日语的发展历程

2018-06-11 01:47周庚辰
中文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日本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周庚辰

摘 要: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绵延两千多年。在日本原始社会和古代社会,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积极接受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特征。日本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以及从中国去日本定居的“归化人”给日本带来了中国的汉语汉字、历法律令、儒学佛学等中国传统文化。从语言书写上,日本从最开始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状态下只用汉字书写,到通过长期的历史学习中逐渐发展自己的假名文化,用汉字和假名混合书写,再加上近代西方外来语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当代日语。从语言发音上,日语受中国读音影响极大,分为模仿汉字传入时读音的“音读”和借字形、字音但保留日语原有意义的“训读”。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日语发展 日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G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3-0292-01

一、引言

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有着两千多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在日本文化尚未成熟的文化早期时代,以日本接受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特征。日本内藤虎次郎博士曾说:“与中国文化接触之前,日本民族好比是豆汁。中国文化好比是卤水。日本民族与中国文化一经接触,立即变成了豆腐”,以此形象地比喻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 日本原有特殊的岛国环境使日本形成了较封闭的日本固有原始文化。但日本人民对外来的文化接受和包容度极高,尤其是古代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日语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1.原始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的原始社会主要分为绳文时代、弥生时代,下面分别阐述在两个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绳文时代距今约3000年左右,对应着中国的夏、商、周时代。在绳文时代的后期,中国大陆开始有小规模集团的大陆居民从山东半岛出发,经过朝鲜半岛,辗转到达日本。从民俗上来看,商代的一些民俗习惯,如鸟崇拜、支石墓等,在朝鲜民俗中普遍存在,在日本也有相同或相似的民俗,中日的文化交流就从这个时期开始。

弥生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日本出现了水稻种植和开始使用金属器工具。日本和中国的学者们大多认为,绳文时代文化突然转变为弥生时代文化,主要是收到了中国大陆文化的影响。尽管弥生时代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传统性,但是毋庸置疑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当时中国已从奴隶社会末期向封建社会初期过渡,农耕文化已经相当发达,日本还在使用石器时,中国已经开始使用铁器。因此,在中国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弥生时代文化,加快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历程。

2.古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的古代社会可以分为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以及平安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几个时代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公元4、5世纪时,日本开始进入古代社会的大和国时代,各部落争先恐后与中国交往,希望学习先进的中国传统文化并得到中国的政治支持已发展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在经过倭“五王”的混战时期后,到飞鸟时期,日本发展成为封建国家,圣德太子率先积极学习与接受中国文化,使得日本在各方面都有了飞跃性的进步。日本开始进一步全面学习中国文化,特别是奈良时代,日本派遣了大量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茶艺、儒学等。遣唐使将在中国学到的语言文字传回日本,再结合日本本土现存的语言,逐渐发展就形成了后来的日语。到平安时代前期停止遣唐使时,日本的语言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日语中文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传入日本

在公元5世纪左右,倭国五王(分别为赞、珍、济、兴、武)与中国南朝刘宋开始频繁交往,随着中国人以及去过中国的百济人、新罗人不断移居于日本,日本称他们为归化人。他们带来了南朝的历法,汉文汉字,儒家经典等。公元538年,日本王朝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空前高涨,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出使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中国佛教经典和制度传入日本,日本又派出大量僧侣和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灿烂的隋唐文化。公元712年,日本在汉字的影响下开始有了书面语,当时的日本直接书写汉字,中文成了当时日本使用的书面文字。所以日本那时的书籍、文件都是用中文汉字写成的。在公元802年,来唐学习的僧人空海,回国后编撰了《篆隶万象名义》,其中收录了16000个汉字,这便是日本人自己编写的第一步汉字字典。

2.日语中假名的产生

日本早期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有自己的语言,自汉字传入日本后,在一段时间内,日本都保持着“文言二途”之制,即口语使用本民族语言,而书写只使用汉字。但这显然是不方便的,因此,约公元九世纪时,日本人借中国汉字的读音和字形创造了假名。假名是日语的表音文字,“假”即“借”,“名”即“字”意思便是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使用汉字本身的中文意义,所以叫“假名”。汉字为“真名”。

现在日语中的假名主要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类。中国的佛教传入日本之后,在当时的日本风靡一时。日本的僧侶聆听讲经说法时用汉字在佛教经典上记录并标上日语读音,由于汉字书写十分繁杂,占得位置较大,而字里行间的空间较小,慢慢地只能写汉字的偏旁、冠盖,久而久之就发展形成了片假名。另外,当时日本的贵族太太、小姐之间盛行用草书写和歌、日记、小说等抒发感情,较为随性的文字。在假名的发展之初,片假名的主要使用者是男性,而平假名的主要使用者是女性。到了现代,对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使用基本无性别区分了。

3.日语的词汇组成

日语的词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汉字词汇,日本固有词汇和外来词汇。

汉字词汇一般两个或两个以上都是汉字,有从汉语中直接采用的词,如:学生,勇敢等。也有与中文汉字中的意思相差很大或者毫不相关的词,如:日语“丈夫”表示结实,日语“手纸”表示信件等。还有利用汉字创造的字,如:日语“子供”表示孩子等。

一些日本固有词汇中,也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汉字可有可无的类型,如:表示我的“私”等。第二类是汉字加假名,这种情况在形容词中出现较多。第三类是日本人模仿汉字构造的原理自行创造了一些日本特有的“汉字”,这些字叫做“国字”,也叫作“和字”或“倭字”。这些国字一般没有音读,只有训读。从以上两类可以看出汉字和汉语对于日语发展的影响极大,日本长期采用汉字和假名混合书写的状态。中日两国最先都使用中国繁体字,后来都进行了一些改革,中国推行简化字,日本也对汉字做了本土化的变更,且这些变化与中国当代简体字简化方式不尽相同。

日语词汇组成的最后一部分是外来词匯,只要指的是西方欧美语言的外来词汇,这部分词语进入日本的时间相对较晚。对于这些外来词汇,日本多是利用片假名进行音译,组成了现代日语的外来词汇。

四、日语中读音的发展历程

1.日语读音之音读

使用该等汉字当初传入日本时的汉语发音,则称为音读。日语的音读是模仿汉语传入时的读音,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受地方方言影响,同一个汉字的读音也往往不同。现代日语中的音读大致可以分为吴音、汉音、唐音及惯用音。

公元六世纪时,大批的“归化人”从中国来到日本,带来了中国的历法、儒教、佛教、汉字汉文等。此时,传入的中国语是从长江下游,也就是过去吴国地域的方言,因此称之为“吴音”。公元604年,大和国想向中国学习律令制度,派出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僧侣、留学生,共有千余名日本使者出使洛阳、长安,大量吸收了唐朝文化。由于洛阳、长安地处中国的西北,因此此时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是西北方言读音,因为长安是唐朝的都城,所以这种毒瘾被日本认为是汉人的标准语,因此成为“汉音”。这是时期的遣唐使和留学生回到日本后十分活跃,成为后来日本大化革新的中坚力量。在平安时代,日本停止派遣唐使出使中国后,日本的僧侣仍然到北宋的首都开封去访问,他们传到日本的汉语和中国的北京话比较相似,称之为“唐音”,也叫“宋音”,这里的“唐”不是唐朝,而是唐土,代指中国。“唐音”实际指的是日本镰仓时代以后,传到日本的宋、元、明、清各朝代发音的总称。

2 日语读音之训读

相对的,只使用汉字的日本固有同义语汇的读音,即只借用汉字的形和义,而不采用汉语的音,则称为训读(日语:训読み)。一般来说,单个汉字训读的较多,而两个以上的汉字音读的较多。

五、结语

日本与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从绳文时代到平安时代,中国的文化与农耕技术的传入加速了日本民族的社会进步。而日语也从最开始没有文字的状态在大量吸收汉语汉字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出日语假名,最终变为现代日语。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尤其是日语发展意义重大,可以说,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入,今天的日语将大不一样。

参考文献

[1]张世响.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接受[D].山东大学,2006.

[2]吴旭东.日语的渊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02):79-81.

[3]王晶.关于日语汉字发展历程的探究与思考[J].语文学刊,2015,(16):26-27.

猜你喜欢
日本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