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提高本科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应用探索

2018-06-11 11:55张光雨涂素华邹倩谢玲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6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妇产科思维能力

张光雨 涂素华 邹倩 谢玲玲

[摘要] 目的 探索对分课堂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新教学模式,分析该模式对提高本科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效果评价。方法 应用对分课堂模式设计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模式,包括实施方法、内容和评价指标。2014级本科学生实施传统教学方式为对照组与2015级本科學生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为观察组进行期末成绩及批判性思维量表评分的对比分析。结果 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判性思维7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护理学》护理本科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本科护生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 对分课堂;妇产科;护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c)-014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ew teaching mode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Nursing" in the classroom,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is model o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The teaching mode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nursing was designed by using the bi-class classroom model, including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content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2014-leve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mplement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for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2015-leve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implement the “divis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conduc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inal score and the critical thinking scale.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of the theoretical test and the operational test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scores of the seven dimensions of the critical thinking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ividing classroom mode in the nursing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ursing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This teaching mode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Divided classroom;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ursing; Thinking ability

如何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改革课堂,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机会,是大学教学改革重要课题。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1](2014)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正是对症思辨能力提升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其教学思路是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结合起来,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给学生讨论,并将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1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在此期间加强过程管理。对分课堂可以称为 PAD 模式,教学活动分为3个环节,分别是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妇产科学”作为护理学的一个亚学科,是医学高等院校的必修课,也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在学习的全过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存在“听得懂、理不清、记不牢”的现象,存在难以将理论运用到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在比较了多种教学方法后,在该校护理本科生中尝试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4级351名护理本科学生作为对照组,其中男生24名,女生327名。将2015级357名护理本科学生作为观察组,其中男生26名,女生331名。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法。课前引入课程内容,教师应用多媒体展示、教具演示等手法,提出问题,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学习课程;最后现场考核、布置作业、提前预习,提出预习问题,总结课程。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依次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

1.2.2 观察组  学生随机分成组,组内成员自己指定组长、秘书、发言人。妇产科护理学72学时,理论课50个学时,实践操作课22学时。需14周完成教学任务。单周 5节理论课,双周 5节实践操作课,对分课堂的实施流程:①单周2次理论课,概况课程的总体内容,详细讲解重点、难点。②双周第1次实践操作课上学生可以再次复习单周课上理论的内容,并在实践操作课结束前 20 min 根据实际操作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对于讨论的结果用实验报告形式呈现。实验报告在第2次实践操作课上课前交给教师,并在第2次实践操作课复习单周讲授的理论课内容以及在第1次实践操作课中发现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加强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的理解。若单周课程重点并未涉及实践操作,单周课程结束后布置该知识点相关的案例以及思考题,规定第1~5的小组认真准备,并制作展示 PPT。第5~10的小组搜集资料,在双周课上对前5个小组的PPT展示提出问题讨论,每组必须提一个问题。剩余7个组在单周课程结束后搜集知识点文献,在双周做出文献解读,PPT展示解读内容。3个大组课后吸收学习的任务需轮转进行。第3个单周理论课堂上,教师针对前两周的理论课、实践操作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回复和解答,个别问题可以私下讨论答复。整个“对分课堂”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是单双周的教学安排,这是一个对分学习的过程,每个学期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周共14个,即实施 7 个“对分课堂”的学习。具体实施路线图,见图1。

1.3  评价指标

1.3.1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30分,理论考试占70分,课堂发言在平时成绩中占5分,考勤占4分(考勤是随机抽查),课堂报告(实践操作)占21分,共计30分。课堂报告(实践操作)21分中有7次作业,每次作业满分3分,作业评分:不交、迟交0分,合格1分,良好2分,优秀3 分。

1.3.2 调查方法  ①采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由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在《对分课堂》结束后进行统一测量,问卷经验收合格后当场回收。

②该研究调查问卷包括学生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专业、年级、对分课程了解情况)和批判性思维量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选用彭美慈等[2]根据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量表(The Califor-nia Critical Th inking Dispositions Inventory,CCTDI)漢化后信效度较高的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ritical Th 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Version,CTDI-CV)。这是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价量表。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资料的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由表2可见观察组评判性思维7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对分课堂对提高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对分课堂”是2014年由国内学者复旦大学张学新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模式成熟,但并未广泛推广应用,各个学科正在尝试应用,对分课堂在一些大学课堂已经有试点运行,效果明显,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越来越重视评判性思维的研究。教育中,评判性思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4]。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力求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有机结合,培养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从以上结果推测,对分课堂能提高本科护生临床思维能力。

3.2  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大学教学中的培养目标明确提出本科护生需要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也称评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5],是对所学知识的性质、价值及真实性、精确性进行的个人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及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分析7个维度,两组学生在求知欲及认知成熟度均表现为正性,观察组得分更高。观察组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高于对照组,与樊建玲[6]研究结论一致。可能是因为观察组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建构时间增加,因此能够学有所成,整合有效的信息。因此,高校应通过采用对分课堂、PBL教学法、翻转课堂及增加临床实践活动等[7]来提高本科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学》护理本科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本科护生临床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学校应该通过改善及应用多方面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探讨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2]  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3]  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5(27):3.

[4]  郭瑞红,赵海平.评判性思维的态度倾向性及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教育,2006(3):135-137.

[5]  王洪萍,王繁.CTDI-CV量表在临床带教中的使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2):185-187.

[6]  樊建玲,陈雄生,侯健,等.军医大学八年制医学生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9):887-889.

[7]  陆耀红,刘嘉祯,王道珍,等.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1):37-41.

(收稿日期:2018-09-23)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妇产科思维能力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