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提升社会治理效力中的应用

2018-06-11 11:15刘峰刘成碧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作教育

刘峰 刘成碧

[摘

要] 社会治理工作是当下热议的话题之一,是社会主义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前提,关于治理效力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研究界的重视,从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瓶颈入手,将“互联网+”概念引入这一领域不仅可以有效拓宽研究视域,还可以切实提升治理效力。

[关

词] 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社会治理;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9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50-02

当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转型升级,网络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移动互联网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互联网+”背景下,社会治理工作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得以被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多样起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生活因为网络而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平台的使用为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为社会治理工作的外界环境带来了不稳定因素,由于网络互动平台的开放与自由,大量负面信息难免隐藏其中,进而产生消极影响,长期接触这样的舆论环境,从一定程度上讲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然而,绝大多数的时候人们往往又偏爱于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交流,习惯性地在虚拟平台上交换信息,进而导致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受到了一定的束缚,甚至影响社交群体人格的良性发展。因此,面对社会治理工作的新变化,应该不断创新治理思路和方法,探究更有效的工作路径。

本文立足于提升社会治理实效性研究,从当下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三大误区切入,防止走入“重法理轻自治”“重速度轻基础”和“重管理轻排查”的瓶颈,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在进行社会治理革新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借力“互联网+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地使用互联网,增强人们识别网络信息的实际内涵,从而增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积极走出网络的虚拟世界,主动参与到现实社会的实践活动中,让社会交际产生良性互动,同时注意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将学校教育与公共教育有机契合起来,进而实现治理策略方面的改革创新,真正推动社会治理向前发展,做到“因事而化,沿用好办法”“因时而進,改进老办法”和“因势而新,探索新办法”。

一、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三大误区

创新社会治理工作需要防止走入“重法理轻自治”“重速度轻基础”和“重管理轻排查”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重管理,轻自治。“相信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思想之一,在社会治理方面,一味强调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忽视人民群众自身的觉醒和防范意识,低估人民群众自身的发展建设和维稳能力往往会事倍功半。党和政府在创新社会治理的工作方面需要立足于基层自治、信用体系和身心安全,有效缓解管理压力,提升自治实效。

误区之二:重速度,轻基础。现阶段社会治理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在把控速度的同时关注民生基础、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尤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批示“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做好社会信用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将惠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类问题落到实处,牢牢把握基础性建设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不断努力。

误区之三:重整治,轻排查。社会治理工作,需要“治”“理”兼顾,在加强管理监督、预防整治的过程中,尤其在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社会重大问题时需要有提前预警意识和危机干预意识,对发生频率高和可预见性高的问题应该逐一、定时排查,防微杜渐,力求消除隐患,始终将安全稳定放在首位。社会治理工作任重道远,以创新思想为社会治理注入不竭动力,不断为城市建设,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排头兵、努力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二、三破三立——借力“互联网+教育”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进入到了全新的体验阶段,不仅传统社会模式受到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型应用的挑战,互联网还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思维理念和社会行为习惯,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收益效益和生产效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时代的双刃剑效应依然存在,这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难题,因此,当前高校必须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和强化对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不仅应在新形势、新格局下结合社会治理方面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总结概括,还需要不断研究思路方法,在反思中打破常规,做到“因事而化,沿用好办法”“因时而进,改进老办法”和“因势而新,探索新办法”。

(一)因事而化,沿用好办法 长久以来,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我们始终紧密结合当下的具体国情和党情,紧抓基层治理关键环节,分析形式,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激活社会组织活力,打造了一批可操作性强、可复制性强的社会治理成功案例和创新项目,总结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好方法和好路径可以有效地将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推上新高度。

(二)因时而进,改进老办法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出发点是为了进一步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落脚点在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追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近十年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面,地方特色和地方优势十分鲜明,然而我们也需要及时更新分析事件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老方法”的基础上,改进治理方法,为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而努力。

(三)因势而新,探索新办法 在面临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大背景下,社会治理应当与时俱进,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政府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体制和机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结合群众智慧,开拓新的办法,让公众参与社会公共政策的讨论,保证民意能够进入公共政策中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三、提升社会治理实效性

未来社会治理的新趋势向我们展示了“互联网+教育”的合力效应,受教于互联网的合理使用,得益于教育的引导规范,社会治理将更能与“互联网+”相结合,学以致用,提升治理效力的软实力,构建实现理论先导与创新实践环境的有机桥梁,将社会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定位于从“整合应用”向“深度融合”过度。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工作环境和工作角色,治理者应积极鼓励主体自主参与社会教育活动,启发主体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并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进而将主体推向教学改革过程的中心位置,为社会治理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动力。

社会治理工作交错复杂,必须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具体实践。随着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人们对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始终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当中,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提供了自主学习内容的多种表现形式及多种获取途径,使自主学习内容的表现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更符合现代人的思维特点和阅讀习惯,为传统教学媒体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虽然互联网的发展极有利于提升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占有速度,但是大部分网络信息在真实性和可靠性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社会治理可以强化自主学习内容的有效性。当前阶段,政府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质量方面的管控职权,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满足人们在社会治理方面高质量教育资源的需求。

2015年3月,中国政府提出“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并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影响,因此更需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战略的历史意义。社会治理工作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前提,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强调的“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教育诉求,创新教育思维、改变教育方式,社会习得和校内学习双管齐下,无论学习的平台和媒介发生怎样变化,学习的主体都不应改变,“互联网+教育”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无论在激发求知兴趣、增强主体感性认识,还是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方面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锋.运用信息技术切勿喧宾夺主[J].新课程(下),2017(11). [2]国晓华.新课程背景下对体验式教学中“主体体验缺失”的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贺翔.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思路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8):46-47.◎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工作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不工作,爽飞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