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课程设置的困境与出路

2018-06-11 06:30苏楠张城杨光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9期
关键词:出路课程设置困境

苏楠 张城 杨光

摘 要:了解目前运动人体科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实效性提供参考依据。利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人体科学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发现运动人体科学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知识与运动联系不紧密,实验内容分配不合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所占比重较大,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重较小。(2)教学方式单一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理论课考评方式单一,实验考评则缺少对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评。因此,选择与运动和实践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运用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提高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效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 课程设置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b)-0027-04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urriculum of sports human scienc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ports science curriculum.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the curriculum of sports human science. That set of sports human science curriculum mainly has the following problems:(1) the theory knowledge and the movement is not closely linked, experiment content distribution, experiment and demonstration accounted for a larger propor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for a smaller proportion. (2) teaching methods a single boring, difficult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3)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theory course are single, and the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lacks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operate and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herefore, the selection and movement and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teaching method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close and lead students to think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of human movement science.

Key Words: Body science; Course offered; Mire; Solution path

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1-2],在体育学科不同专业中,均设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与运动实践息息相关,是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实践活动的基础理论[3]。但是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本文述评的目的在于,理清运动人体科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为今后的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 运动人体科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课程设置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4],它是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于一身的系统工程。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是体育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开展意义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真正科学的解决实际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运动人体科学教学质量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将从课程设置的各个要素加以探讨。

第一,课程目标设置泛化,缺乏针对性。课程目标是出发点,无论是知识目标还是能力目标如果得不到细化,势必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目标无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操作的现象。由于各个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其具体的课程要求也不同,比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是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将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从而科学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专业则是主要培养教练员,这就必然要求掌握与运动训练的息息相关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以便科学的指导训练;社会体育专业主要是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和技术指导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健身方面的知识。课程目标泛化,没有将目标细化,则无法准确的把握教学进展;同一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概而论,没有针对专业进行确定,显然不合理。

第二,课程内容陈旧重复,适应性不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因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教材却存在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的现象[5]。例如:目前教材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主,这套教材的学习对象主要是高等体育院校专业的学生,强调的是学科的基础性和普遍性,而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这套教材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缺少与体育教育学科必要的连接,教材内容仍然偏重于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医学内容,表现为知识体系应用性和实用性不足,“运动”特色不突出[6]。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的需求不同,目前教材尚不能满足各个专业需求。实验教学是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实验大都依附于理论课,教学内容完全围绕理论课从而导致实验教学缺乏全面系统的统筹安排和相对独立性[7],各课程实验教学彼此独立,实验教学内容没有交叉和渗透,各课程实验教学间有机的联系被人为地割裂[8],缺乏学科间教学内容的相互交叉和渗透,甚至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再者,实验教学内容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9],对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应用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则开设较少,实验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与需求,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10]。

第三,教学方式陈旧。运动人体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又过于抽象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理论课多为“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缺少双边活动,教学方式的低效性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象,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有学者认为为采用启发式、探索教学法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1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回答问题,相互讨论,以实现课程教学的互动[12]。但对于,如何在每个步骤和流程,强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还需要深入的研究[13],像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设计有效的问题链?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合作的具体技能和方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对于实验教学,则主要存在着教学形式则相对封闭,教学模式陈旧。目前实验大都集中在课堂,场地集中在实验室,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进行充分的实践,只能保障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实验教学的形式大多都先讲后练,一般都是“板书讲解+示教+学生实验”,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规定的方法完成实验[14],教学过程中学生多以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序化操作为主,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指导机械的操作便可完成实验任务,这种机械化的实验操作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目的背道而驰,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意义。

第四,评价形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合理。《课程要求》中倡导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思想没有得到贯彻,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不强调过程性评价,只重视终结性评价,仅仅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只要在平时出勤率高,考试前在进行“突击”,便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种现象在本质上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实验考核更加不容乐观,目前实验教学大都隶属于理论课程,其本身占理论成绩的比例就较低,这使学生对实验成绩的重视程度不大;实验缺少系统的评价体系而目前的考核多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无法准确衡量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5]。由于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很难确定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从而无法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无法反映实验教学的真实效果和学生的真实水平[16]。当评价只是一种形式,而忽略了评价的监测与督促作用,必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进步,评价形式还需进一步的完善,使其不仅真正能够成为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尺子”,还能够成为学生反思、进取的“助推器”。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运动人体科学课程设置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目标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意义重大。目前,课程目标仅以教学大纲作为依据,没有将目标进行细化,形成教学依据。在课程内容上,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旧存在,实验课被理论课挤占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明显不足。学生对许多理论知识缺少直观理解和操作验证,理論与实践脱轨严重。教学方式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方式则相对单一滞后,理论课还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实验课则缺乏操作性的评价,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操作能力,降低了此类课程的实践功用。

2 完善运动人体科学课程设置的建议

运动人体科学目标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需求;课程内容应不断地丰富,增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教学方式应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课程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完善评价机制。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立足于专业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需求制定课程目标。首先要处理好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的关系,将具体的能力指标细化,并且根据不同的专业调整,使其满足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制定需要一些专业专家、一线教师、管理人员共同商议,还要符合学校的实际的教学需求。运动人体科学应细化课程目标,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制定多维的课程目标,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确定明确的方向。

第二,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内容质量。对于理论课,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实行教材多元化,利用现代信息化时代获取信息的优势重塑立体化的多种媒体教材和多版本的文字教材共存的格局,由于信息资源内容丰富,并且与专业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这必然后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建立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对课程内容进行统筹整合可以有效地改善知识点的重复和缺失问题[17],防止教学内容的重复,不过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方案;对于实验内容,通过整合分属于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基础实验过多,综合、设计、探索性实验过少的状况,保证几者之间恰当的比例,如删除一些不再是基本的实验内容和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有目的地增加并不断更新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第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专题化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的则作探索性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问题,由问题出发,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将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有机的结合,对于解决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模块教学是是将教学内容根据一定的,可将其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实验模块。基础模块是所有专业的学生共同学习,由统一教师授课并安排考试,专业模块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授课;实验模块是将理论过渡到实践,有专门的实验内容和考核,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建立完整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体系,从而规避内容重复的现象[18]。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可采取开放式实验教学[19],实验不仅仅要在实验室完成,也可开放至运动场、比赛场进行实验测试,鼓励学生将生活中及运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自己设计方案,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及运动密切联系,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实验的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力本位教学模式[20],这是一种以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把目标定位在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尤其强调学生的现场实习、实践操作,可以将学生带到一些运动训练的专业队伍进行课程学习和综合能力实践,也可以请一些专业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对话[21],这种贴合实际问题的实践形式不仅满足学生的今后的就业需求,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信息化时代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可以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将实验模拟系统应用到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22],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实验内容,也可以使学生与教师进行及时地互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上教学模式都是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四,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加强形成性评价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进程。有学者提出建立测试题数据库,及时的检测学习效果,调整学习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以巩固所学知识[24]。当今信息网络平台发展迅猛,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考核,由专业基础课各课程教师一起讨论命题,将知识点糅合在一起建立试题库[25],由后台将几门专业基础课的内容随机打散并重新组合形成考核内容,使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自我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查漏补缺,信息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评价提供了基础支持,也提高了评价效率。

实验考核应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采取书面考核和操作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内容应与专业相结合,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实验考评应考虑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实验报告的内容及分析的深度、完成实验的项目数量和实验设计的水平,综合加以评定。但目前尚未拥有一个实验评价体系,因此建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评价指标评价体系也显得尤为重要。总之,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评价要尽量的科学完善,评价内容既要符合课程目标,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使评价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应随着社会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真正的完善课程设置,才能够真正发挥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解决课程设置中的问题意义重大。课程目标的设定应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内容不能仅限于教材,应尽可能的丰富,满足学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提高;教学方法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方式要全面客观。因此,在设置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时,应根据以往的研究尽量规避过去课程设置中不合理的部分,不断地完善运动人体科学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使其发挥作为学科基础的理论指导作用,真正服务于今后的体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平清.我国高等体育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2):82-8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林景红.高师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改革探索[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4):127-131.

[4] 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6.

[5] 乔德才,康道峰,刘晓莉,等.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现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3):225-228.

[6] 张宗国.“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下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与整合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5,36(12):88-92.

[7] 常春耘,陆南.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235-237.

[8] 姜涛,黄海,高新友,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116-119.

[9] 杨茂林,孙作桦.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109-111.

[10]黄晓丽,李可兴.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基于人本主义视野下的探索[J].临沂大学学报,2010,32(6):108-112.

[11]刘芳,杜朝辉,高清伟,等.重慶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72-76.

[12]林景红.高师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改革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4):127-131.

[13]万伟.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1):60-67.

[14]罗晶.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71-73.

[15]杨茂林,孙作桦.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30(2):109-111.

[16]姜涛,黄海,高新友,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116-119.

[17]吴国梁,李娜.专业课程一体化背景下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以柳州师专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5(2):118-121.

[18]徐玉明.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的重塑与整合[A].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9.

[19]李松波,谢敏豪,苏浩.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与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9):211-214.

[20]王玮.CBE教学模式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课程设置的启示——以《体适能概论》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1):104-105

[21] 韦军,卢锦珍.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今日南国旬刊,2010(3):51-52.

[22] 金佳.PowerLab LabTutor系统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23] 谌晓安,陈景,朱晓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探索与可行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0):262-263.

[24] 姜涛,黄海,高新友,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116-119.

[25] 刘秀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基础课课程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2):9-10.

猜你喜欢
出路课程设置困境
跟踪导练(一)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