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

2018-06-11 06:30孟建花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9期

孟建花

摘 要:啦啦操运动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而广受欢迎。啦啦操运动发展至今,其形式和价值都发生改变。啦啦操运动成型之初,就是有些人进行摇旗呐喊助威活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彰显活力和热情的运动,开始受到大众青睐,也开始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和文化。不过,相关的学者对啦啦操运动,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它低俗无趣,有些人却觉得它独具魅力且富有美感。本文就啦啦操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进行相关讨论,具体如下。

关键词:啦啦操运动 发展演进 特征表现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b)-0237-02

1 啦啦操运动的历史变迁

啦啦操是一项具有竞技性质且带即兴表演成分的大型团体运动,它的起源地是美国。中国啦啦操运动最耐人寻味的可以追溯至1998年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盟,因为当时各个高校的充满活力且青春洋溢的啦啦队引人瞩目。我国首届啦啦操运动在2001年的广州成功举办,从此掀起啦啦操运动的热潮。啦啦操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短短的数十年,而这数十年的中国,中国体育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 啦啦操运动变迁解析

首先,啦啦操运动中成员性别变迁解析。众所周知,活动本身的激烈热闹,才会吸引人们的关注,才会引发人们的加油助威热情。比如,篮球、拳击和电子竞技会燃起人们心中的烈火,加入啦啦操活动,会让人们的热情高涨,提高活动本身的趣味。而太极、黑白棋、茶艺等活动,啦啦操的加入,会显得格格不入。一般认为,男性热衷于竞技且刺激的活动,所以最开始的啦啦操成员,皆是男性。而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清一色的男性,开始逐渐被女性角色代替。因为女性本身,更能提升相关活动或者比赛的观赏价值。其实,这也是人类进步或者观念革新的代表。女性角色,也开始融入运动,也开始展现自身的魅力和活力,无疑是文明的变迁。

其次,啦啦操运动的文化历史变迁。随着女性的加入,人們开始赋予啦啦操不同的定义。有些人并不认同女性加入后的对啦啦操所起的促进作用,有些人开始着手利用啦啦操表现自身的所谓的“地位”,所以一度啦啦操引发有关地位和名利之间的讨论。再有就是,女性的虚荣心和暴露问题的出现。纵观历史,对女性的讨论,一直未终止。虚荣心,是女性摆脱不了的代名词,对于啦啦操而言,虚荣心就是比美、比活力、比魅。直至今天,有关女性虚荣心的问题,还在被人津津乐道。但其实,这个问题无关乎性别,它只是一种不好的心态,或者对待问题看待事物的错误态度,并非是某项活动或者某种性别的代名词。再有就是暴露问题,有些教育家和家长认为啦啦队为吸引人眼球而衣着暴露,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不好的影响。由此引发的争议,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无理取闹。啦啦操有自身的文化和规则,这就意味着它本身对参与成员有各项要求或者说限制。一项活动成型于何种方式和如何表达,是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得来的,并不是一时热血或者冲动,就造成暴露的效果。如果非得说对未成年有不好的影响,那么只能说中国家庭的性教育出现问题。

最后,啦啦操运动中表现形式的变迁解析。20世纪50年代,啦啦操才开始从呐喊助威演变成一项体育活动,这就意味着啦啦操运动从非正式的观众表达自身情感的行为,上升至初具规模和体系的活动形式。啦啦操运动,对参与成员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这源于它非同寻常的表现形式。它要求参与成员,充满热情和活力的进行表演。当然,赛事中提供的平台和表演时间,都是满足观众的需求,都是要啦啦操运动发挥魅力感染观众。啦啦操运动从开始的活动附属品,到后来的拥有独立表演时间和平台,毋庸置疑,这是其表现形式的变迁。

3 啦啦操运动的特征

无论是大型的国际赛事还是街头的娱乐活动,总能看到啦啦操运动的身影。下面就啦啦操运动的特征,进行分析讨论。

第一点,啦啦操运动的外显特征。啦啦操运动是青春阳光且活力的代名词,它本身要传达的是积极向上健康的活动宗旨。所以,啦啦操运动参与成员,必须有良好的硬件条件。这里的硬件条件,指的是长相、身高、身材和仪态。长相要健康且有亲和力,身高要具有美感且让人没有压力,身材匀称健康即可。仪态可以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试想一下,一个长相、身材和身高都符合啦啦操运动参与成员,抽着烟,有大金链子和纹身,一副“我不是好青年”的狂拽酷炫样,观众如何能够通过此人联想到阳光活力,如何表达积极健康的活动宗旨。所以,仪态至关重要。因此,啦啦操运动对参与人员的仪态,是有严苛要求的。

第二点,啦啦操运动表演艺术风格突出性。每项体育活动,都有独属的文化,也有独属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啦啦操运动也有自身的表演艺术风格。像舞蹈,有民族舞、拉丁等形式,也有不同的肢体表达。很显然,啦啦操运动和舞蹈不同,它更加注重肢体在表演中的力度表现。当然,在历史的演变中,啦啦操运动逐渐加入舞蹈、口号、音乐等元素,这才造就了如今啦啦操运动独树一帜的表演艺术风格。

第三点,啦啦操运动的团结协作性。啦啦操运动并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多人的共同表演。既然是共同表演,那么团结合作就必不可少。国际全明星啦啦操协会,对啦啦操运动参与人员的性别没有规定,目的是体现人人平等,运动至上的理念,但对人数,却有规定,要求参与人数不少于6人,不多于30人。这个数据的制定,是经过相关人员长期考察和研究得出来的。它既要保证啦啦操运动发挥价值,感染观众,又要确保参与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

第四点,啦啦操运动的内隐性特征。啦啦操运动的内隐性特征包括比较多,像表达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体现至高无上的合作精神、凸显奋斗拼搏的理念和培养个人综合能力等。表达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体现至高无上的合作精神和凸显奋斗拼搏的理念,就不用说了,文化和精神以及理念自然具备内隐性特征,它不像红绿灯,除非色盲,那么每个人看它都能够直观了解它的颜色,每个人都知道应该过马路还是应该停止走动。它本色所要传达的信息,需要观众认真体会,需要啦啦操运动参与成员认真表达。培养个人综合能力,简单说就是培养个人的领导能力。众所周知,啦啦操运动参与成员,需要在观众面前卖力表演,弘扬社会正能量,他们每个人都是团队的领导者和指挥家。

4 结语

啦啦操运动成型之初,就是有些人进行摇旗呐喊助威活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彰显活力和热情的运动,开始受到大众青睐,也开始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和文化。不过,相关的学者对啦啦操运动,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它低俗无趣,有些人却觉得它独具魅力且富有美感。对啦啦操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进行相关讨论,主要是希望引起相关人员对啦啦操运动的重视,并且有正确的认知和看法。

参考文献

[1] 徐中秋,徐艳,刘松霞.啦啦队的历史沿革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66-67.

[2] 常蕾.对我国啦啦队竞赛及组织运行的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7.

[3] 于亚南.我国技巧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