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德育课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入

2018-06-11 11:17周芳芳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匠道德德育

周芳芳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工匠诞生摇篮的中职学校,应创新德育的载体,传承优秀的工匠精神。当代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生德育课程应该从融入内容、融入平台、融入主体入手。三方面力量协调统一、互相配合,形成一股德育合力,从而开创新时期中职生德育课程的新局面。

[关 键 词] 中职德育;工匠精神;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192-02

一、工匠精神提出的新时代背景

2016年3月“工匠精神”首度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匠精神”的论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由此可见,新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工匠诞生摇篮的中职学校,应创新德育的载体,传承优秀的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形成奴隶制教育模式,此时的教育伦理文化成为我国工匠精神文化发展的历史起点。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的积淀和时代的产物。工匠精神伴随着中国早期教育的产生而出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反映在教育的变化当中,带来了工匠精神的历史性发展变化。

工匠精神既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与现代社会教育相适应,又传承了传统工匠精神的优秀成分,实现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创造性发展。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价值观,对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具有指导作用,也是维系教育稳定和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诉求和行为准则,必然能为工匠精神提供价值引领,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当代工匠精神可以密切融合在一起。可见,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当代工匠精神才能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和谐发展保持一致,才能把传统工匠精神转化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当代工匠精神,才能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价值,才能展现出当代工匠精神独特的文化魅力,从而发挥其应有的现实价值。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并相对稳定的文化,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如何科学地传承传统工匠精神,是当代工匠精神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方面,优秀的传统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薪火传承的瑰宝,浓缩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智慧。诸如《颜氏家训》的“淡泊、孝悌、尚德、好学”;《朱子家训》或《治家格言》被称为“治家之经”。传统工匠精神中的礼、义、仁、智、信、勤俭节约等品德,无一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珍贵遗产,深入地进行梳理挖掘,科学地分析鉴别,才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此可见,当代工匠精神既不是对传统工匠精神文化的全盘吸收,也不是对其全部否定,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创新。

三、工匠精神对中职学校德育效果的提升

工匠精神对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德育效果的提升,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深刻而长久的。近年来,种种迹象表明中职生德育课程中存在工匠精神教育和传承的缺失,要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中职生德育课程的时效性,当务之急是把当代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生德育课程中。中职生德育课程的渠道和途径是广泛而多样的,当代工匠精神在中职生德育课程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和长久性的。把当代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生德育课程中,对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匠精神对中职生道德认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关系以及道德规范的认识就是道德认知。当代工匠精神往往通过亲身示范、日常训诫等方式,对中职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进行耳濡目染地熏染和教育,在他们的道德认知形成过程中,发挥定向性、长久性的作用。

2.工匠精神利用亲情对中职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发挥春风化雨的影响。个体对一定的社会存在和道德认识的主观态度即为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往往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工匠精神用世代相传的孝道和亲人的善行,即用亲情去激起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

3.工匠精神通过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来培养中职生的道德品质。所谓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颜之推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工匠精神强调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促进和养成个人的道德品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中职生成才的关键。据有关调查分析,企业在用人选择方面,除了关注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越来越重视应聘者的道德行为习惯及其道德品质。

四、工匠精神与中职德育课程的融合

如今我国中职生德育课程主要是由学校来承担,但是,目前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效果不是很理想。必须看到当代工匠精神与中职生德育课程有共同的目标要求和本质特征,在中职生德育课程中,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特殊价值。

1.优化中职生德育课程的育人环境。环境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社会上有很大一部分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表现出贪图享乐、自私自利等不良思想行为倾向,中职校园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影响了中职生德育课程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当代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生德育课程,有助于用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的精神,用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改变上述不良风气,有利于进一步净化中职生德育课程的大环境。

2.拓展中职生德育课程的实践平台。目前,我国中职生德育课程的基础平台是课堂和校园。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中,主要通过系统、专门的知识教育和党团及各种社会活动,让学生接受品德教育。当代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生德育课程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职生德育课程的空间。工匠精神侧重于通过影响人的日常行为实践来培养个体的道德品质。因此,当代工匠精神和学校德育教育的融合,可以使中职生德育课程实践的空间得到拓展。

3.增强中职生德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当代工匠精神能够增强中职生德育课程的实际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工匠精神对德育的影响具有先导性和终身性。教育是人出生以后所接触的第一所学校,人们在第一时间所接受的道德伦理教育就是工匠精神所带来的,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工匠精神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后代”,通过观察中职生日常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的好坏就能大概了解其工匠精神的好坏。第二,工匠精神对中职生德育课程具有导向作用。中职生涉世未深,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认知偏差。工匠精神能够修正人们的道德信念,引导他们回归正途,增强德育的实际效果。

当代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中职生德育课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工匠精神教育是对学校德育课程的补充,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将工匠精神教育与中职生德育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发挥当代工匠精神的育人作用,更好地促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其德育效果。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充分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努力探索传统工匠精神中的思想营养,将当代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学校德育课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

(1)修身思想。工匠精神对立志的教诲意义深远。修身首在立志,立志一定高远,朝着明确的方向,不断努力攀登,战胜艰难险阻,迈向自己的目标。当代工匠精神突出“以德立身”,强调道德是人自立的根本。工匠精神始终视节俭为修身、持家之宝,赋予其深厚的道德内涵。

(2)齐家思想。现代社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职业劳动更趋于专业化,一项工作任务往往需要团队内部各个人员的分工合作、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团队内部的上下级关系、师徒关系、同事关系,都需要重视。工匠精神必然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在处理长幼以及同辈关系时,做到尊老爱幼、团结友善。

(3)处世思想。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和周围的其他人打交道,这就需要人学会正确的处世之道。工匠精神在这个方面有“诚信为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及“以和为贵”等思想来指导人们为人处世、和谐共处。

当代工匠精神中有许多优良的道德教育方法。如,言传身教法、宽严相继教法,值得我们在中职生德育课程中加以汲取和借鉴。

言传身教的方法。在中职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和道德行为的养成过程中,需要父母、师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种施教方法的功能尤其突出。

宽严相继的方法。当代工匠精神强调,德育应该把“严”“慈”这两者结合起来,单纯的严厉教育以及单纯的慈爱教育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把严宽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将当代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生德育课程中,有助于净化中职生德育课程的育人环境,拓展中职生德育课程平台,提高中职生德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当代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生德育课程应该从融入内容、融入平台、融入主体入手。三方面力量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又协调统一、互相配合,形成一股德育合力,从而开创新时期中职生德育课程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6-10.

[2]邹六根.工匠德育,职业学校的新视野:兼论工匠精神与学校德育[J].中外交流,2016(28):163-164.

[3]葉军.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和支柱[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3):63-65.

[4]王寿斌.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工匠精神”[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6(4):35.

[5]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7):74-75.

[6]张捷树.中职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7(1):31-35.

[7]王慧琰.创新德育载体,传承工匠精神[J].现代德育,2017(5):95-97.

[8]陈晓娟.以匠心,育匠人:工匠精神引领中职德育[J].福建轻纺,2017(5):24-26.

猜你喜欢
工匠道德德育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跟踪导练(五)(2)
工匠神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致敬!老工匠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