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与立意出新

2018-06-13 09:29唐惠忠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越国养分角度

唐惠忠

抛弃习惯性思维,遇事从多种角度和多种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考虑多种因素,想象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以为不切实际的、可笑的方法,到最后才靠直觉和逻辑进行判断、筛选,这就是发散性思维。这是创新思维的精髓之一。人的创新思维强调思维的发散性,没有思维的发散过程,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方法、新因素。发散性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多向思维、反向思维等。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反向思维就是求异思维,即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

一、多向思维与立意出新

多向思维之于作文,旨在训练学生在思维时,要学会对同一问题、同一素材、同一题目、同一体裁的不同处理,或者是角度的不同、立意的不同,或者是构思的不同、手法的不同等。清人薛雪《一瓢诗话》云:“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多于雷同处见长……惟其篇篇对峙,段段双峰,却又不异而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

作文立意中的多向思维,可分为客体发散和主体发散。客体发散是就写作对象而言,对象的特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比如写“水的联想”,可作如下发散:水的常态、水流不断向前、波涛动荡起伏不定、海浪拍打岩石、池塘逐渐干枯、瀑布从峭壁上一跃而下、水的形成过程、水的作用、水晶莹澄澈、水往低处流、冲破堤岸泛滥成灾、流水不腐、装进什么容器就呈什么形状、水能溶解多种物质、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载舟覆舟、水滴石穿、海纳百川、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主体发散是就写作者而言的,作者的能力、素质、修养、经历、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各不相同,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是有差异的,所谓“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是这个意思。因此同样面对春景,有人高歌“春色满园关不住”,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同样面对秋景,有人但见“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的明丽,有人却见“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婉。

具体写作时,为充分发掘题目内涵的不同侧面、不同层面以拓展文思,可采用“以问领写”的方法。即构思作文时试着先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尽可能展开发散思维,想得广一些、远一些;再从种种回答中精选一二来构思立意。选择时的依据有二——一是“我”感受最深、最容易写好的是什么;二是哪一种认识新颖、独特,是别人不大可能想到、写到的,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请看下面一例: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先提问:(一)什么构成了“生命的养分”?(二)我们急需补充哪些养分?(三)如何汲取“生命的养分”?(四)生命一旦失去某种养分,那么……

再回答:针对第一问:(1)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润泽了生命;(2)传统文化不断地供给生命以养分;(3)宽容——给生命的净土添加养分;(4)酸甜苦辣都是生命养分;(5)美是一种生命的养分;(6)健康心理是生命的养分;(7)家乡是生命最肥沃的养分……

针对第二问:(1)摄取“睿智”的生命养分;(2)让感动成为一种生命养分;(3)生命需要吸纳科学文化的养分……

针对第三问:(1)从书籍中汲取生命的养分;(2)从情感教育中获得生命的养分;(3)从大自然中摄取生命的养分;(4)让记忆滋养生命;(5)聆听教诲,汲取营养;(6)爱好,给你生命的养分;(7)课堂——汲取生命养分的地方……

针对第四问:(1)失去了真爱,生命就会枯萎;(2)心灵一旦缺少阳光,人生必将红衰翠减……

二、反向思维与与立意出新

反向思维指的是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之于写作,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培养学生反向思维能力,对于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途径。客观对象的两面性,为反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但是另一面,我们在求异的同时,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为求异而求异往往导致我们忽略事物的两面性,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这显然是不对的。

反向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就一般的常见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大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其实,不少名言警句所论的是事物属性的一个方面,或者是就一個角度而言。我们完全可从另一个角度、从反面去想一想,比如由“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反思到良药裹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进而想到做思想工作关键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一定要“逆耳”,推心置腹,促膝相谈,犹如春风化雨,更能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种商榷性的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

从作文立意的角度看,反向思维又可细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不全部认同,而作辩证的否定,也就是肯定一部分否定一部分。比如面对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考生写的是“答案丰富未必多彩”,这就是肯定了“答案丰富”而否定了“答案多彩”。另一种是相对的否定,就是在一定前提下,完全否定某一常式观点。比如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有考生写的是“谎话有时更美丽”,这就是建立在某些特殊情况(“有时”)之下的对“诚信”的反弹。

【实例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的。”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哲理思辨类作文题,题目内涵涉及“客观与主观”“外因与内因”“挑战与机遇”等要素。

首先,原材料直接说的是“身怀绝技的鲁人如果来到越国(外部环境),等于丢弃自己的特长,陷自身于迷茫之中”“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可转化为命题作文“特长与环境”“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由此合理地展开联想,可确立如下立意点:

1. 办企业、做生意要考虑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如此才能生财有道。

2. 人应该找一个能够发挥己长的环境来工作和生活,从而经营好自己的长处。

3. 要重视外部条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例如谈“成才需要土壤”“成功的种子只能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发芽”)。

4. 人生需要准确定位,需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的岗位、领域,做到既知“己”又知“彼”。

其次,进一步思考,该鲁国人之所以做出搬迁越国的决定,是由于他对越国不了解,没有实地考察,没有深入分析,做事脱离实际;而劝说他的人阅历丰富,考虑周全,所以认识深刻,分析中肯。据此可立意为:

1. 作出事关自身发展的选择时不要想当然,不能脱离实际。

2. 知识、阅历决定一个人认知的高度。

以上說的是正向立意。其实,还可从相反的角度进行思辨:这位鲁国人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吗?也可能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没有人穿鞋和戴帽子,所以鞋和帽子才大有市场。只要鲁人向越人充分展示鞋和帽子的好处,也许由此改变越人的生活习惯,可寻找到一个更大的商机,成就更大的财富梦想。据此可立意为:

1.勇于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2. 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 挑战之中蕴藏着机遇。

逆向思考、反向质疑类文章只要言之成理,能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良好感觉,容易获取高分。

需要指出的是,假如泛泛地谈论“应认真地作出选择”“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做事要务实、慎重,不能盲目”等,只能视为沾边立意。

[作者通联:江苏常熟市高新区湖山路常熟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越国养分角度
出土铭文“蕃禺”新解与区域文化移植——以南越国为中心
神奇的角度
董楚平《越国金文综述》手稿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所长无用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