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人吃羊腿
——新疆阿克苏地区脱贫攻坚纪实

2018-06-14 06:22范英娜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古丽阿克苏地区贫困家庭

范英娜

维吾尔族员工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 (开发区)一家棉纺织企业生产车间纺纱。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柯坪县有一种专门用来卷羊肉吃的薄皮馕——“柯坪恰皮塔”,它既是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柯坪县玉尔其乡托木里村村民艾买提江·玉素甫的致富法宝。

每天清晨,艾买提江·玉素甫和母亲都会早早起来生火、和面,开始一天的生意。“别看一个馕只卖1.5元钱,但是每天烤500多个,每月就能有8000元的纯收入。”艾买提江·玉素甫说,他们一家人就是靠着这个馕店摆脱了贫困。

馕坑烧热,艾买提江·玉素甫把面皮贴到馕坑壁上,只片刻,一张烤熟的恰皮塔就出炉了,烤制恰皮塔好像是与时间在赛跑,慢一点就会糊掉。在精准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阿克苏地区的人们也在与时间赛跑,靠着自己的双手,奔向美好的生活。

转移就业,在家门口实现脱贫

早上,古丽努尔·依迪热斯像往常一样穿上整洁的工装,走进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的厂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自2017年11月入职以来,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她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岗位。“我现在从学徒工升级成了熟练工,每个月能拿到3300元钱,我非常高兴。”古丽努尔·依迪热斯说。

古丽努尔·依迪热斯的家在温宿县,距离工厂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来企业工作前,她和丈夫靠打零工挣钱,收入不稳定,如今她的丈夫也和她一样在工业城里上班,他们的孩子也已经在幼儿园里上起了学。

古丽努尔·依迪热斯所在的工厂位于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内。自2010年设立至今,工业城不仅拉动了阿克苏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成为阿克苏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工业城通过建立企业空岗信息收集、核实和上报工作机制,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空岗信息,优先招收周边的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并集中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工业园区通过一系列政策,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入驻,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目前已有383家企业入园,带动农村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3.5万人。

为了帮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阿克苏地区还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卫星工厂”、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与此同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摸底建档,结合贫困户就业意愿,为贫困家庭中青壮年劳动力建立行业、工种就业岗位信息库,形成了“订单式培训—整建制输出—干部带队住厂”的工作模式,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现已累计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4440人。现如今,在当地工厂车间里都会有这样的标语——“勤劳的人吃羊腿,懒惰的人喝凉水”。自从到工厂上班后,“每天都能吃上羊肉了”,这是他们生活上最大的改变。

发展产业,政府做靠山致富有保障

“看到合作社有了效益,我特别开心。”乌什县阿合雅镇巴扎村新兴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热孜万古丽·艾海提说。合作社种植的130公斤胡萝卜、506公斤白萝卜、310公斤油白菜全部交售给了县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社初见效益,社员们高兴不已。

这些都得益于阿克苏地区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核心,坚持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产业,自觉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以地、县国有粮油购销公司为龙头,以贫困户为主体组成的农副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优先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以县乡机关、学校、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食堂和蔬菜批发市场为配送终端,引导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为主的农副产品订单生产,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引导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农副产品走向市场化经营。

新兴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交售的这些蔬菜将分别供给乌什县的学校、食堂、饭馆等地方。社员艾海提·托合提说:“以前,我们不管种什么,就怕卖不出去。今年,政府统一收购,我们只负责种出好的蔬菜,就已经算是把一半的钱装进口袋里了,有政府做‘靠山’,我们还担心什么呀。”

据统计,2018年阿克苏地区9个县(市)财政保障的机关、学校、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食堂仅蔬菜供应需求为3.2万吨左右,全地区现已落实贫困户蔬菜种植面积9847亩,已种植蔬菜6914.91亩,成立蔬菜合作社121个,实施春秋两季蔬菜种植,预计通过订单生产可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50元、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新兴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买合木提·麻木提说:“我们目前需要干的事情就是大家一起把蔬菜种好、种精,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

政策扶持,脱贫绝不“养懒汉”

保证脱贫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但也不能“养懒汉”。阿克苏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通过土地清理再分配工作、建立草原管护员制度、护边员队伍建设等创造就业岗位,让贫困户通过参与劳动获取收益,激发贫困人员“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

目前,在土地清理工作中开发出岗位798个,清理出的土地由各县(市)扶贫开发公司统一运行管理,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向贫困人口提供保安、保洁、绿化等岗位,让他们通过劳动增加工资性收入。

同时,阿克苏地区还积极协调部分公益性岗位,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其中。以每万亩设置1名草原管护员为标准,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草原管护员,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通过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等方式,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纳入生态护林员队伍,每人每年劳务报酬1万元。对有2人以上享受护边员补助政策的家庭,保留一人,调整出的岗位安排给其他贫困户,对考核不合格的非贫困户护边员进行调减,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护边员队伍,每个岗位年收入可达2.4万元。目前,已选聘管护员450人,已建立贫困人口护林员队伍847人,贫困人员转为护边员187人。

除此之外,阿克苏地区还实行了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社会保障兜底。目前,已有6831人通过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实现脱贫。在政府一系列精准扶贫行动的支持下,2014~2017年,阿克苏地区脱贫成效显著,已有133个贫困村实现脱贫。

猜你喜欢
古丽阿克苏地区贫困家庭
学校手拉手 共学小英雄——“努尔古丽中队”风采录
杏花辞(二首)
古丽,古丽
三部门: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
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
基于NDVI的干旱区绿洲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新疆阿克苏地区观赏石协会年会圆满召开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