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节、三结合” 教学模式在解剖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

2018-06-18 13:48黄庆荣刘艳荣秦勇方伟刘博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五环节应用研究实践教学

黄庆荣 刘艳荣 秦勇 方伟 刘博

【摘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效果和质量保障的关键。人体解剖实践教学结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充分体现医学教育的基础性功能,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笔者尝试“五环节、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五环节”即实践课前、实践课中、实践课后、专项实训、临床模拟应用;“三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专项实训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旨在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践教学 “五环节 三结合”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18-02

人体解剖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是形态科学,具有名词繁多、形态具体、枯燥乏味、记忆困难等特点,学习中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外,还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通过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是教学效果和质量保障的关键。传统实验教学大多是简单的尸体解剖和观察,以达到对人体器官定性、定位、定态的综合性了解。对于如何有效地获取、掌握知识,如何与临床应用有效衔接,针对解剖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全面改革甚少。现行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已很难适应医护行业的发展,与培养实用型的医护人才产生了巨大矛盾。必须从优化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要结合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形式,充分体现现代医学教育的基础性功能、时代性特点和实践性原则,根据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拓展优化实验教学的内容,重视实验教学的临床操作,强化技能实践的探究过程,及时把先进的教学理论、成果经验引入教学,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中尝试构建“五环节、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五环节”即实践课前、实践课中、实践课后、专项实训、临床模拟应用;“三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专项实训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旨在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践教学“五环节”

在人体解剖实践教学中,人体解剖教学中传统的理论讲授、标本观察、标本验证三环节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医护模式和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环节的改变是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前提条件。

1.实践课前

首先要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医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要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完成治病救人的重任首先要依赖于掌握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如果不了解人体的正常结构,不学习人体解剖学,就无法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学生一旦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后,就会产生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此环节可在入学教育中开展,大约4学时,由解剖专业教师对新入校学生以“珍爱生命、热爱科学”为主题进行解剖实验室参观活动,进入实验室首先在标本前默哀一分钟,以示对生命的敬畏。由教师介绍人体结构及与医护应用的关系、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强调将来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此环节达到尊重生命,热爱科学,承担责任,爱岗敬业的目的。这是学生步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为将来学好医学基础课程,树立临床意识、服务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實践课中

解剖实践教学要有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验条件支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标本,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配备现代先进教学设备,创设运行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确保解剖实验的有效开展。

解剖实验教学,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技能的科研意识和思维习惯,及时发掘学生潜能,紧密结合专业进行重点内容的标本观察如骨性标志、脏腑之间的毗邻关系等。通过对人体尸体标本实地“剖、查、认、定”的科学程序,加深对人体结构的深度认识。

3.实践课后

指导学生结合专业应用横向总结归纳如皮内、皮下、肌内注射部位对比、胸腔穿刺与心腔穿刺对比等。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总结和反思,让学生精湛掌握人体各器官的构造及分布关系,养成规范使用手术器械、严格解剖程序进行操作的临床职业习惯,为以后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让学生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体验在互动中探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临床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

4.专项实训

在护理专业解剖实践教学中,我们打破原有的按照各个系统进行标本辨认、识别等传统方式,而是按照临床护理常用需求,突出了以项目为主体的实践程序,如在运动系统中围绕骨性标志的识别和应用、肌内注射、骨折与损伤等项目进行,淡化了普遍性,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

5.临床模拟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根本目的是为医学临床服务,专项实训、临床模拟环节是提高临床技能的有效途径。由标本转化为活体,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指导学生相互模拟进行对比实践应用,如护理专业中的血压测量、腰椎穿刺等。如心肺听诊、静脉输液等,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上五个环节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每个环节均具有明确的内涵、具体的目标、明确的要求与可行的措施,五环节相互补充、互相配套、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连环模式。在教学模式运行中,还要注意灵活运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如“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情景模式”教学等,形成鲜明的实践教学特色,提高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三结合”

“三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专项实训

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结合临床应用,拓展相应知识。譬如在讲椎弓间的韧带连结时,联系临床腰椎穿刺操作,从腰穿定位的体表标志到穿刺由浅至深所经过的结构层次,详细分析讲解。即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使其深刻理解椎弓间的韧带连结,牢固掌握了椎骨间“三长两短”的韧带。在讲前臂骨间膜时,联系前臂处于旋前位或旋后位时骨间膜松弛,处于半旋前或半旋后位时骨间膜最紧张,因此临床上在处理前臂骨折时,应将前臂固定于半旋前或半旋后位,以防骨间膜挛缩,影响愈后前臂的旋转功能。

总之在教学中以五个环节为切入点,以三结合为基准,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解剖学知识,为学生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夯实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就业及今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静等.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1,13(6):535-537.

[2]马勇等.解剖学实验室开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 :222.

[3]张富兴等. 知惑并解惑,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1,13(5):409-411.

[4]申新华等.解剖学手术操作示教在解剖教学第二课堂中的探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33(5):515-518.

[5]严莉等.基于临床需要的局部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研究,2007,29(3):232-233.

本文课题研究项目《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ZJB1316010)为2016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猜你喜欢
五环节应用研究实践教学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新课改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