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斜滩

2018-06-20 00:50朱雅秀
就业与保障 2018年6期
关键词:寿宁县古屋名士

朱雅秀

已经可以看到寿宁县斜滩镇了。

这是一座在诗词、传说、民谣中反复出现的古镇,有许多文人名士的事迹如熠熠生辉的星星,散落在历史文化的天空。

此刻,它正温和地看着我们在宽阔笔直的斜滩大桥上行走。桥下,就是龙江溪,水波细碎晃动,金光粼粼。龙江溪水流过古镇的经年岁月,在日月更替中,默默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龙江溪吸纳了这里所有的繁华与平淡。它上承车岭、下接赛江,智慧的斜滩先民,依托这一水陆相连的地理优势,开辟了斜滩到福安赛岐的航道,斜滩逐渐发展成为闽东北及浙西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早在明万历年间(公元1609年)就有徽商洪足国泛舟溯流而上直至斜滩,为寿宁贩运食盐。明朝寿宁县令冯梦龙在《寿宁待志》中写道:“龙滩坂尾市通船,出盐商。”其中提到的龙滩即斜滩。古镇到清代进入鼎盛,商旅云集,生意兴隆,繁华一时,素有“闽东小上海”之称。清朝寿宁县令宋际春《咏斜滩》:“岭势从天下,滩流委地斜。风烟团一市,竹木绕千家。夜剧村偶逢,春寒县闭衙。鲤灯今夕见,百里最繁华。”描绘的就是当时的繁华景象。陆路交通发展起来之后,斜滩水路运输逐渐没落,曾经喧嚣的龙江溪水也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如今,伫立龙江溪边,在现代经济氛围中仍可感受到历史悠久的远古商业气息。

作为闽东四大文明古镇之一,寿宁县斜滩镇经过近千年的繁衍生息,耕读传家,经商仕宦,文武英才各领风骚,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卢、何、周、郭四大家族。民居古屋、街坊巷道、路亭关隘、古道古树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小镇风貌;历朝历代文人名士层出不穷,先贤事迹为后人传颂不已。这些,构成了斜滩特有的人文气息。1987年,斜滩镇被列为市级历史文化古镇,斜滩村也于2008年被列为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

斜滩镇外景图(张培基 摄)

斜滩醇厚的历史文化像一坛陈年佳酿,吸引人们步入它的腹地。卢周巷、何家巷……以卢、何、周、郭姓氏命名的小巷,别具人文气息。穿行于幽长曲折的小巷,走过朱门深户,青瓦高墙,雕梁画栋,恍如一次与六百多年时光的会晤。这儿近百座具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民居古屋,是典型的对称格局,中间厅堂,两侧厢房,多用精美的木雕装饰。这些古建筑承载了古老历史,见证了昔日的辉煌与沧桑。

对于曾生活在古民居内的、带着许多传奇色彩的祖辈,村民的叙述,语气尊崇,神情景仰。卢金绮、卢赞虞、卢少洲、何隽、何宜武、何宜慈、郭公木、周孝培……一个个文人名士的身影在讲述中鲜活灵动起来。

有何氏“双杰”之称的何宜武、何宜慈兄弟的传奇故事,一直被津津乐道。一个是政治家,一个是科学家,兄弟俩可谓占尽风流。除了何氏兄弟之外,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姐夫卢金绮、著名诗人卢少洲、名震中外的大法官何凤丹等名人,都曾在斜滩这块土地上生息,留下他们的足迹和动人的故事。

卓尔不群的先人,他们的足迹就是我们心灵的慰藉;他们的姿势,给了我们坚毅向前的勇气;他们的高度,给了我们仰望的气度。我想,对于斜滩,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古朴的居所,门户高耸,里面住着诗书礼教、家学渊源,珍藏着高逸品格和远大抱负。就在一次次的仰望与内视中,斜滩人怀揣抱负,一路前行。

猜你喜欢
寿宁县古屋名士
《世说新语》里的三种名士
闽东北地区造林密度与柳杉生长的关联分析
《世说新语》:在奇闻轶事中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闽东与闽北交界地带的边界方言
甘薯产业在宁德市寿宁县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名士雅趣——谈王镛砚铭艺术
古屋
农村小额信贷影响因素分析
战国诸子名士的求功成名之路与学术传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