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护理标准化应用研究

2018-06-20 03:46朱其华占小丽朱昌敏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内镜手术护理

梁 娣 朱其华 占小丽 朱昌敏

(安徽省立医院南区消化内科,安徽 合肥 230036)

恶性肿瘤患者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三大病因之一,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消化道系统肿瘤占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包括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结直肠癌等[1]。因内镜技术的普及与进步,特别是宽窄成像技术的应用,消化道早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2]。内镜下黏膜剥除术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重要方法,切除效果好,但手术也有创伤性,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加之恶性肿瘤威胁,患者可能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3]。本次研究试评价ESD护理标准化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道早癌内镜下剥离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单纯ESD术;(2临床资料完整;(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联合其他手术;(2)急诊手术;(3)拒绝参与研究;(4)合并其他重大疾病,如脑卒中。将具有适应症手术的13~37床分为两组,13~25床为观察组,26~37床为对照组。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组入组对象56例,其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26~74岁,平均(56.3±6.2)岁。手术部位:食管25例,胃部31例。单发50例,多发6例。观察组入组55例,其中男39例、女16例,年龄30~77岁,平均(57.1±6.1)岁。手术部位:食管26例,胃部29例。单发48例,多发7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对症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

1.2.2 观察组 (1)等床管理:预约登记,使用专用登记本,帮助患者预约登记入登记本中,选择合适时间(周六~周二)安排住院,妥善安排患者入住内镜诊疗组,并向其介绍环境及手术医生(2)手术管理①术前一日,完善相关检查;讲解麻醉相关注意事项;讲解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根据医嘱备齐所需药物及物品交于患者及家属并告知注意事项;备齐术中所需影像学资料,交代患者及家属带入手术室;备齐尿壶(男性),便盆,训练床上排便习惯;晚告知患者沐浴重新更换干净病员服;晚病员服更换后小夜班右侧前臂置入留置针;②术晨:督促患者及家属准备好各种术中物品及药品及影像学资料;检查患者病员服是否更换;检查留置针是否完好;排空大小便协助患者躺入手术室平车,核对腕带及住院号;协助患者躺入手术室平车,核对腕带及术中物品及药品;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将病历交于手术室接送人员并签字;由晨间护理人员更换床单位;③术后:协助将患者从平车移至床上,抬高床头,取端坐卧位,盖好盖被,注意保暖;呼喊患者,判断神志意识;遵医嘱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正确安装电极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皮肤,与手术室人员交接;如有胃肠减压,妥善固定(花绳和鼻贴双重固定),贴胃管标识,测量胃管置入深度,并标记清楚,告知患者胃管使用注意事项;检查留置针固定是否有效;告知患者勤翻身重要性,指导定时翻身,防止皮肤压红;告知医生引流液颜色、性状及量的变化;正确处理术后医嘱并在手术记录单B面签名并打印手术护理记录单A/B面,保证临时医嘱,内镜诊疗护理记录单及手术护理记录单B页时间一致;正确及时有效的在内镜诊疗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患者术后监护情况;④术后第二日正确执行雾化医嘱(NS3ml+爱全乐1支+普米克令舒1支雾化吸入Bid)(3)随访①癌前病变患者行ESD后,术后第1年及第2年各行内镜检查1次,以后每3年随访一次;②早期癌症:术后3、6、12个月定期内镜随访;③无残留或复发者以后每年1次继续随访;④有残留或复发者视情况继续行内镜下治疗或追加外科手术切除,每3个月随访一次,病变完全清除后每年1次连续随访(4)微信管理①每月专人负责微信群的管理;②负责人在患者入院后第二天负责将ESD患者及时加入ESD术前管理群,向ESD患者播放术前健康教育微视频,出院后及时将患者从术前微信群拉入术后微信群,向ESD患者播放术后饮食、活动及随访微视频③解决患者出院返至家中疾病预后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登记。

1.3 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时、术前夜、术后次日、术后首次随访患者SAS量表评分水平。

2 结果

观察组术前夜、术后次日、术后首次随访SAS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焦虑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3.4±0.2)日,低于对照组(3.9±0.9)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9%低于对照组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术后焦虑是一种普遍性的护理问题,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更是如此,早癌、增生性疾病患者,在病理检查结果未出来之前,往往有较强烈的焦虑、恐慌情绪。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与术前诊断分期、疲乏状态、认识水平等因素有关,担心病理结果不佳、担心手术安全是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有报道显示,在告知疾病进展、结果不佳后,患者会出现较明显的心理应激症状[4]。即使是手术后,患者也会出现焦虑,特别是病理结果不佳恶性肿瘤患者。此外,焦虑等负面情绪还与疾病、患者的性格特征、家属支持情况、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5]。焦虑等强烈心理应激会导致持续性的心理压力过大,影响内分泌、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等系统功能,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血压上升,还可能影响肿瘤微环境,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影响睡眠、术前准备,增强手术风险。焦虑情绪还影响患者的配合能力、依从性。ESD手术复杂,对医生内镜技术要求较高,术后住院时间长,易出现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影响患者术前准备、术后训练落实,增加术后及出院后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研究中,观察组术前夜、术后次日、术后首次随访SAS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ESD患者进行手术标准化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情况,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护理标准化具有以下优势,特别是在减轻患者焦虑方面有较高的价值(1)能够明确护理流程,使患者认识到治疗与护理的流程,做好心理准备[6];(2)使患者了解到护理程序,自觉配合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做好护理前的准备,同时发挥监督作用,将注意力转移到路径上;(3)特别重视微信随访,通过专人负责,解决患者的疑问,安排随访,解答患者的疑惑,积极排压减压,发挥持续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效果[7];(4)特别重视延续性护理,提高患者术后、出院后管理水平,利于患者康复,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对于复发、转移预防以及及早检出具有积极意义[8]。

并发症也是手术常见问题,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标准化护理针对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制定更为科学的护理计划,避免护理内容遗漏,如重视肠道准备、指导早期活动、加强留置针管理,对于并发症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消化道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护理标准化流程,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焦虑,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参 考 文 献]

[1]高婷,李超,梁锌,等.中国癌症流行的国际比较[J].中国肿瘤,2016,25(6):409-411.

[2]孙涛,袁媛.早期胃癌非创伤性检查进展与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4):421-423.

[3]鲁文君,姜雷,甘亮亮,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9):1232-1240.

[4]周立业,原雅彬,刘瑞华,等.结直肠癌患者被告知疾病进展后的心理及生活状态评估[J].中外医疗,2014,36(9):143-145.

[5]石磊,钱嘉骏,石良冲,等.结直肠癌患者情绪体验-应激后成长和心理弹性的特点及相互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3):351-354.

[6]杨晓,叶赟,张兰凤.心理护理干预对围术期患者不同阶段心理应激影响的Meta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3-15.

[7]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7(36):128-132.

[8]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2012,27(3):89-92.

猜你喜欢
内镜手术护理
眼内镜的噱头
手术之后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
内镜下电灼术治疗梨状窝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