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调节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的效果

2018-06-20 03:46周慧芳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汀对瑞舒伐炎性

周慧芳

(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南京 211200)

2型糖尿病的治疗周期较长,长期的高血糖会对患者血脂、血糖功能调节产生影响,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有研究指出,瑞舒伐他汀对于调节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改善炎性反应有很好的效果[1]。本次研究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为例,探讨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调节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血糖检查,符合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20例患者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在50~75岁,平均(62.4±4.6)岁,观察组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在48~73岁,平均(63.1±5.2)岁。排除药物禁忌者,合并肝肾功能疾病者,两组患者均签署同意书,并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同时行常规糖尿病饮食控制、运动指导等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按照10mg/次,1次/d,连续治疗24周[2]。

1.3 观察指标 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变化情况治 疗后两组患者血脂各指标、血糖均有明显改善,尤其是血脂各指标比较,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抗动脉粥样硬化炎性指标均有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变化情况

表2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变化情况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老年群体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比较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血中的胰岛素增高,导致患者高血糖情况。长期的糖代谢不稳定会伴随着蛋白、脂肪代谢异常从而引起血管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高血糖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也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3]。近年来,有多项研究指出,高血糖可直接或间接通过氧化应激激活NF-kB,激活NF-kB启动器下游基因转录,产生级联放大作用导致hs-CRP等炎性因子过度表达[4]。也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患上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人。因此,稳定患者血脂异常,改善患者炎性症状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5]。

瑞舒伐他汀是临床上用于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常用药物,属于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作用部位是肝脏[6]。瑞舒伐他汀比一般的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更强,降LDL-C可达65%,可抑制胆固醇合成,再加上其较强的选择性,通过主动吸收的过程被吸收到肝脏细胞中起到抑制胆固醇作用。同时,这种药物还能减少脂质浸润和泡沫细胞形成,对于延迟动脉粥样硬化有非常好的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1.51±0.53)mmol/L、TG(3.13±0.55)mmol/L、LDL-C(2.21±0.32)mmol/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C(2.38±0.76)mmol/L、TG(5.43±1.02)mmol/L、LDL-C(3.52±0.3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分别为(2.18±0.23)mg/L、(4.32±0.31)mg/L,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常规的控制血糖治疗措施下患者血糖可得到有效控制,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更能进一步帮助患者降低血脂,减少炎性因子表达,从而预防患者动脉粥样硬化。

这与笪义生,黄河,王剑[8]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笪义生等人针对收治的76例患者分别给予降糖药治疗和降糖药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IMT(1.05±0.1)mm、斑块积分(3.6±0.29)较治疗前(1.2±0.14)mm、(3.88±0.34)分均有显著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0.92±0.11)mm、(3.45±0.33),(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1.4±0.23)mg/L、脂联素(24.33±3.2)μg/L较治疗前(4.18±0.49)mg/L、(15.09±2.01)μg/L也显著改善,且也优于对照组(3.67±0.45)mg/L、脂联素(16.74±2.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证明,瑞舒伐他汀可明显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除调节血脂的作用外,还能降低炎性指标。

[参 考 文 献]

[1]吴刚,孔令飞.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4):471-473.

[2]李学斌.标准剂量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7,25(3):143,142.

[3]李亚丽.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7,29(1):62-64.

[4]张院,李源.瑞舒伐他汀联合格列本脲治疗2型糖尿病伴冠脉病变对患者胰岛细胞功能、斑块稳定性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36(24):3968-3971,3972.

[5]虞雅云,蔡俊亮.瑞舒伐他汀钙片强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6,16(12):20-21.

[6]王雷.诺和力联合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糖、血脂干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88(26):19-19,20.

[7]董学勤,安艳荣,高颖,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6,19(4):267-268.

[8]笪义生,黄河,王剑.瑞舒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24(1):40-42.

猜你喜欢
汀对瑞舒伐炎性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强化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
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